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2357282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为扎实做好创模工作,高标准完成我县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目标任务我县境内凤蒙公路总长_公里,适宜建设产业林带长约_公里,两侧_米范围内适宜绿化面积_亩。按照“区域连片,突出特色;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招商兴林”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实施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建设标准(一)公路沟每侧向外_米范围内,栽植34排常绿树种,以广玉兰、香樟或高杆女贞为主。苗木规格:要求高_米,米径5厘米以上,株行距_米_米或_米_米,每亩74株或167株(大苗下可套栽花、灌木等小苗,使每亩初植密度达2株以上)。(二)公路沟每侧向外_米_米范围,培育花卉

2、苗木。苗木规格:要求高_米以上,米径3厘米以上,株行距不小于_米_米,不大于_米_米。扶持政策(一)公路沟外每侧_米范围内,适宜对外招商的地块,由县林业局牵头,所属地乡、镇政府负责招商建设;不适宜对外招商的地块,由属地乡镇政府组织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或大户建设,用地期限不少于_年。林带建成,并验收合格后,无论是招商建设的林带,还是乡、镇政府组织建设的林带,其前_年土地租赁费,由县财政按每年_元/亩的标准补助;6_年土地租赁费,县财政按每年_元/亩的标准补助;11_年土地租赁费,承包企业自行负担。今年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青苗费,县财政按亩_元/亩的标准补助。(二)按照“谁造、谁有、谁受益”的原则,林木权

3、属归相应企业、大户及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时间步骤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宣传发动阶段:_年_月底前,完成宣传发动、方案制定、任务下达、招商推介,以及土地和青苗面积丈量、登记造册、用地协议签定等工作。二是整地挖穴阶段:_年_月上旬,完成挖界沟、整地、挖穴等工作。三是苗木定植阶段:_年_月_日前,完成苗木定植工作。四是检查验收阶段:_年_月上旬,由县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春季验收;_月份,由县林业局牵头,会同乡镇和施工企业进行秋季验收,确定留植绿化苗木规格和定植密度,定植密度株行距原则上不大于_米_米,始终保持凤蒙路绿化效果,留植苗木进行标注登记造册,育苗施工企业及任何单位和个

4、人,不经县林业局批准,不得随意更换移植留植苗木。总体要求一是要加强领导。成立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具体负责全县凤蒙公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绿色长廊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二是要精心组织。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由所在乡镇负责实施,县林业、规划、建设、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配合。各相关乡镇_县直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严把苗木质量关、整地挖穴苗木栽植关,确保高标准完成全县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要加大招商力度,按照招商起点连片面积不小于_亩以上的要求,积极引进企业、大户及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到我县开展

5、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年底,县政府将对工作开展积极、任务完成情况好的乡镇给予奖励,并将有关乡镇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招商引资规模计入招商引资总额。三是要加强督查。县考核办、林业局等部门要安排专门技术力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加强对各有关乡镇绿色长廊工程建设的督查指导,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加快推进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目标任务。2022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文(二)发展绿色食品原料(高粱)是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食品加工业优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

6、有关文件精神,依照我县农业“_五”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围绕“_五”建设_新农村的工作中心,通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全县建设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_万亩,到_年发展到_万亩;建立_个单元基地即半壁山农场、龙港镇各_亩核心示范区,同时,各规划出一个连片的_亩以上的村级示范基地。培育省优质名牌农产品_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_家,实现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区域化布局指导、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指导思路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围绕我县高粱种植优势统筹安排实施,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合作社+

7、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把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四个坚持”:即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则,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三、实施步骤(一)筹备阶段做好生产基地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_年月_日至_年月_日。1、成立服务机构(_年月_日)。由县基地办组建各镇(场)单元基地办,做好职责明确,场所就绪、人员到位,资金到位。2、基地筹备检查(_年月_日前)。完成前期基

8、础准备工作,发动群众参与,根据规划分配任务,确定任务实施方法、实施地点等,完成规划工作。3、宣传动员(_年月_日前)。召开基地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县高粱产业发展动员大会。4、月_日前完成基地所牵涉林地上报审批工作。(二)实施阶段由县基地办督促各单元基地办做好高粱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整地、种植工作。1、土地流转(_年月_日前)。各村完成_年度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工作。2、落实经营主体(_年_月_日前)。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企业或个体经营户到基地种植,各村协助经营主体落实承包土地,签订协议。3、整地开沟(_年_月_日前)。清理土地冬耕冬晒,全面开展基地标准化整地工作。同时完成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9、做好抗旱排涝准备工作。4、下种定苗(_年_月_日前)。_月_日统一下种,并实施基地薄膜育苗,定苗阶段移栽补苗,_月底保证苗情一致,每亩_株左右。5、苗期管理(_年_月_日前)。科学施肥管理,按县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绿办”)要求达到标准,确保丰收。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成立“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高粱)标准化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农办、县农业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质监局、高粱合作社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绿办,办公室负责承担基地日常协调管理工作。(二)明确目标1、建立县、镇、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做到县镇村三级技

10、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有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2、县绿办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镇(场)、村(队)和农户。基地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3、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范围、面积、建设单位、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

11、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记录、交售记录等情况。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在产品出售后_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1、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示制度。县基地办依照农业法律条款规定,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2、建立原料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3、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

12、锁配送和服务。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四)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1、依托镇(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2、根据需要配备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技术推广员,建立推广网络,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3、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基层行政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4、_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技术,保证基地每家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操作规程。(五)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1、建立绿色食

13、品原料(高粱)生产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_公里和上风向_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2、加强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生产投入品、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测,做到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镇(场)及大型农贸市场有检测点。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实现与中国绿色食品网链接,定期搜集、整理、发布绿色食品原料(高粱)产品的生产、供销信息,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网上查询。(六)建立监督管理制度1、基地固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2、由基地领导小组_县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组成基地建设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检测的档案记录和监督检查。3、基地内部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七)推进产业化经营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益农糯高粱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产品收购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名优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保障基地创建取得显著成效。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