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235404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探讨呼 伟二一年七月三十日“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探讨【摘 要】“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等方面有较大提高,以实现其自主性发展。【关键词】自学 解疑 反馈【正 文】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己获取新知识与能力,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予正确指导,提供有效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这一点上理解,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

2、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为重要,我们为此提出了 “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一、“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三环节教学模式一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我们认为,主动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到主动思考并对所提供话题发表评论的活动中。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们不是单纯地听讲,而必须学会理解和使用学科当中的概念。他们必须学会分析和综合,并在讨论中通过提问或书面的方式与其他学生一起对某一信息做出评价。主动学习具备着一种“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而这种态度是自觉的、自发

3、的,不是外力强加的。主动学习的行为表现通常有: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自觉预习,并能自我检测;听课有针对性,积极性高;善于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或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主动与他人进行研讨和辩论、交流与合作;能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测评。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独立性,同时还要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1”。学习过程的独立性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其次,合作学习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知识建

4、构过程。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综上所述,“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合作性。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展现知识的发现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究

5、过程。二、国内外课程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法在近些年来对国内的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教学方法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现代的发现教学法,是将方法与内容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将发现的过程予以教育上的在编制,使其成为一般学生也能学习的途径。2现代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内容,而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动态场。课程作为一种发展性活动,必须人人主体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参与是课程实施的起源性机制,个体如果不参与课程,课程就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课程运行中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显学生个体在课程运行中的地位、作用才能使课程变得更

6、具人文关怀,更具有效性。三、“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提出三环节教学模式出自于这样一个动机,就是如何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源自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时应当具有主动地位。知识的建构可以看成是学习者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并接受新的经验,这种建构过程必然伴有对概念的修正和知识结构的重组。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被重新构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7、,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虽然讲授型教学也可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但这并不是教学的直接结果。因为知识建构依赖于学习

8、者现有的知识,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当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时,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新的现实问题。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去听,去看,去问,去讨论,直至去“做”。四、“自学解疑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解读三环节教学模式注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其基本流程如下:自学解疑反馈(一)、自学包括三个过程: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习。、确定学习目标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也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它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具有指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标准功能.展示学习目标,意在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明白学习任务,并能努力向目标靠拢.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本节课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

9、程度?是每一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初中学生可能还没有能力自主设计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要由教师来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学习目标制定的方法,以便于学生掌握:()为什么这样制定?()怎样制定?实际上学习目标的制定,形式多种多样,有问题式、有提纲式。例如,美国的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的目标教学法,将每个知识体系内容,全部肢解为一个系统性的各个小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各个小问题,就可以达到总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在课前,有时在刚上课时,也有可能是在导入新课以后。由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要求,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要适中。既要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开发学

10、生潜能的目的,又要避免过于复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放弃目标。2、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指定的目标体系下,自学教材相关内容,解决目标中的问题,努力试着去达标,而且在达标过程中认知难度较低时,有时能顺利达标,但多数情况是达标问题没有解决时,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防止有的学生打退堂鼓。完成这个环节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对初一年级刚实施自主学习的学生,宜采取教师引导研读的办法,自学的时间也宜长一点。对认知难度较小。对有自主学习基础的学生,时间可以控制短一些,采取自己阅读。(2)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内容的多少,学生能力的

11、大小,自主学习时间安排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在课堂上监督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到课后,真正意义的自主完成。(3)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不仅要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督促学生完成自学任务,还要具体指导怎样自学。在学生提出疑问时,提示他们做上标记和眉批。对学生进行辅导时,要他们学会突破难点的方法。为了保证自学顺利完成,教师要关注自学进度,督促自主能力差的学生,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可能通过自学就能达到目标,我们把这种没有经过反馈的目标称为初级目标,有可能学生只对知识表面作较浅的理解,还有很多易混淆的地方没有发现,因此,只有经过自我检测反馈后,没有什么疑问,才算真正意义上

12、的基本达标,我们称之为达到了高级目标。、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对遇到的困难,当堂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是向老师请教,另一方面是集体讨论,向同学请教,合作学习,教师要参与到讨论中,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接近目标,有时,一部分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能解决问题,就达到了初级目标,学生对讨论时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上注记,听取老师的意见,还可以继续讨论。(二)解疑包括两个过程:自学效果展示;疑难问题解答。、自学效果展示自学效果展示包括对学习内容的表述(条目式、结构式等,用以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和效果自测两种形式。学生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或知识体系的阐述,进行学习效果的有效自我反馈,尤其是做紧扣教材的练习,更为有效,了解哪些

13、目标已完成,哪些目标没完成?没有达到目标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学生还可以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疑难问题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般的情况下,不会轻而易举地达到目标,大多数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自主学习内容解决不了目标问题,而且产生一些相关联的新问题,也就是质疑的过程,我们知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提出价值较高的问题,而自学能力弱的学生,不知道从何提问,只知道机械地回答老师的目标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不管质量高低,学生都要敢于质疑。遇到同学们多次提出的重复问题,说明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教师要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达到目标,对难度较大的问题

14、,采取先易后难层层深入的策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仍然是自主的,教师的讲解避免包罗万象,对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目标,要敢于放弃,不必浪费时间,使讲解充实而不乏味。(三)反馈包括两个过程: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价;知识过关。1、反馈的过程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价。反馈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反馈内容应紧紧围绕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反馈的形式和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反馈的结果应关注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反馈应及时,对于不达标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帮助。对于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应在不同阶段不断重复检测,从而使遗忘曲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记忆量上。 知识要学习,技能要训练,掌握了知识,不一定

15、就能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及课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可能是机械地模仿例题,或生硬地记一些材料,并没有理解知识的真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另一方面,还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际一些变式练习,增加灵活度,起到概括和知识迁移的作用。根据巩固练习,检验达到的目标,使整个教学又回到制定的目标上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灵活的练习,不仅是有较强的检测反馈作用,也可以将自主学习引向深入。(四)其它环节:1、课堂小结:小结的目的是使每一节课内容系统化,使知识能更容易进入到认知结构体系中去,小结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使他们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和要求。小结时注意以下四点要求: 要简洁明了; 概括本节课的全部内容; 体现所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 突出重点和难点。2、调整目标要求:对教师引导后还难以达到的目标,用维果斯基的话说,“不在儿童的认知发展区内”,要么调整学习目标的难度,要么教师引导的方法不当,要弄清原因,作出合理应对,使学生达到高级目标。“自学解疑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