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2351684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基础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电力系统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由分布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升压和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及电力用户组成,它们分别完成电能的生产、电压变换、电能的输配及使用。二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划分 电力网:由输电设备、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组成的网络。 电力系统:在电力网的基础上加上发电设备。 动力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和水力发电厂的水库、水轮机以及核动力发电厂的反应堆等)包含在内的系统。 三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大。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多亿,占整个国有资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电力生产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

2、同时性,电能不能大量存储,各环节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过渡过程非常迅速,瞬间生产的电力必须等于瞬间取用的电力,所以电力生产的的发电、输电、配电到用户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 三是集中性,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无论多少个发电厂、供电公司,电网必须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组织纪律,职业品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四是适用性,电力行业的服务对象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全社会所有人群,电能质量、电价水平与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密切相关。 五是先行性,国民经济发展电力必须先行。四、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电网电压是有等级的,电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电气设

3、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经全面分析论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的。 五、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直接接地或中性点经小阻抗(小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取决于单相接地时电气设备绝缘要求及供电可靠性。 各种运行方式优缺点比较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当发生一相对地绝缘破坏时,即构成单相短路,供电中断,可靠性降低。但是,该方式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可按相电压考虑。我们国家的220V/380V和110KV以上级系统,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以大电流接地方式运行。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

4、地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变,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原来相电压的3倍,供电不中断,可靠性高。我们国家的10KV和35KV系统,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以小电流接地方式运行。 六、供电质量 决定用户供电质量的指标为电压、频率和可靠性。 1电压 理想的供电电压应该是幅值恒为额定值的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由于供电系统存在阻抗、用电负荷的变化和用电负荷的性质等因素,实际供电电压无论是在幅值上、波形上还是三相对称性上都与理想电压之间存在着偏差。 (1)电压偏差:电压偏差是指电网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实际电压偏高或偏低对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都有影响。 国家标准规定电压偏差允许值为:

5、a、35千伏及以上电压供电的,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b、1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 c、220伏单相供电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10%。 国家标准规定对电压波动的允许值为: 10KV及以下为2.5% 35至110KV为2% 220KV及以上为1.6% (3)高次谐波:高次谐波的产生,是非线性电气设备接到电网中投入运行,使电网电压、电流波形发生不同程度畸变,偏离了正弦波。 高次谐波除电力系统自身背景谐波外,主要是用户方面的大功率变流设备、电弧炉等非线性用电设备所引起。高次谐波的存在降导致供电系统能耗增大、电气设备绝缘老化加快

6、,并且干扰自动化装置和通信设施的正常工作。 (4)三相不对称:三相电压不对称指三个相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关系上存在偏差。三相不对称主要由系统运行参数不对称、三相用电负荷不对称等因素引起。供电系统的不对称运行,对用电设备及供配电系统都有危害,低压系统的不对称运行还会导致中性点偏移,从而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正常运行方式下不平衡度国家规定的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单个用户不得超过13 2供电频率允许偏差 电网中发电机发出的正弦交流电每秒中交变的次数称为频率,我国规定的标准频率50HZ. 我国国标规定,电力系统正常频率偏差允许值为0.1Hz,实际执行中,当系统容量小于300Mv时,

7、偏差值可以放宽到0.5Hz。 3供电可靠率 供电可靠率是指供电企业某一统计期内对用户停电的时间和次数,直接反映供电企业的持续供电能力。 供电可靠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供电可靠性可以用如下一系列年指标加以衡量: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等。 国家规定的城市供电可靠率是9996/100。即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3.5小时; 用电负荷:用户的用电设备在某一时刻实际取用的功率的总和。 电力负荷分类的方法比较多,最有意义的是按电力系统中负荷发生的时间对负荷分类和根据突然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程度

8、分类。 按时间对负荷分类 1、高峰负荷:是指电网或用户在一天时间内所发生的最大负荷值。一般选一天24小时中最高的一个小时的平均负荷为最高负荷,通常还有1个月的日高峰负荷、一年的月高峰负荷等。 2、最低负荷:是指电网或用户在一天24小时内发生的用电量最低的负荷。 通常还有1个月的日最低负荷、一年的月最低负荷等。 3、平均负荷:是指电网或用户在某一段确定时间阶段内的平均小时用电量。 按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 1、一级负荷: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引起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如重要的大型设备损坏,重要产品或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生

9、产;以及突然停电会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在政治上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如重要交通和通信枢纽、国际社交场所等的用电负荷。 2、二级负荷:突然停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如生产的主要设备损坏,产品大量报废或减产,连续生产过程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以及突然停电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或在政治上造成较大影响,如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主要水源,广播电视、商贸中心等的用电负荷。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 七、变电所 变电所是联接电力系统的中间环节,用以汇集电源,升降电压和分配电力。 变电所的主接线 变电所的主接线是电气设备的主体,由其把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设备通过母线、导线有机的连接起来

10、,并配置各种互感器、避雷器等保护测量电器,构成汇集和分配电能的系统。 电源主要由发电机产生,目前世界上的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电。其它小容量的有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等。 1、火电: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含能量发电的方式统称为火力发电。 按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分为燃煤汽轮机发电、燃油汽轮机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内燃机发电等。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或其他燃料的化学能生产电能的工厂。火电厂主要组成为: (1)、锅炉及附属设备,确保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汽轮机及附属设备,确保热能变为机械能。 (3)、发电机及励磁机,确保机械能变为电

11、能。 (4)、主变压器,把电能提升为高压电输送给输电线路。 火力发电的优势是:早期建设成本低,发电量稳定,一年四季均匀生产,所以在世界各国的电力生产中都占主要地位,一般在70%左右。 火力发电的缺点是:所用的煤、油、气等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储量多,始终会枯竭,污染严重。 一方面是煤炭资源丰富,二一方面是其它资源转换为油、气、化学能等成本高,我们国家火电是以煤电为主,油、气、化学能等火电是限制性的计划性发展。 2、水电:水力发电是利用循环的水资源进行,主要利用阶梯交接、河流落差大的优势,以产生强大的水能动力,用于发电,属于生态环保发电类型。 水电最大的优势是:环保、发电成本低、调峰能力强(可以根

12、据负荷随时调整发电量)。 水力发电的缺点是前期建设成本高、时间长,年发电量不均匀,所以一般水电发电量只能占总量的30%左右及以下。 水力发电厂根据水力枢纽布置不同,主要可分为堤坝式、引水式、混合式等。主要由挡水建筑物(大坝)、泄洪建筑物(溢洪道或闸)、引水建筑物(引水渠或隧洞,包括调压井)及电站厂房(包括尾水渠、升压站)四大部分组成。 3、核电: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运输量相差1万倍。 核电的另一个优

13、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用核电取代火电,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核电的缺点是早期建设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平时故障少,一旦发生大故障(如核泄漏),将是毁灭性的大灾难。 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试验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开始,核电产业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步提高。截止到2004年底,全世界有31个国家已经建成或正在建造核电机组,其中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440台,在建机组26台。2004年世界核发电量26186亿千瓦时,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各国由于情况不同,核发电量占各自总发电量的比重相差较大:其中法国最大为78.1%,韩国38%,美国19.9%,日本29.3%,英国19.4%,日本29.3%,印度2.8%。 一是核心技术方面方面的问题(容易受外国控制),二是核泄漏的方面的问题,中国对核发电一直是走保守的限制性发展道路,按照规划,即使到2020年,中国的核发电最多也只占总量的40/0。 4、风电的优势是环保,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发电不稳定,不能建大中型发电厂,所以风力发电发展非常迟缓,到现在全国装机容量不到50万千瓦,最大发电机组仅750千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工业自动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