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231742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一单元 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科书P2例1、)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4.结合自学情况,能用自己的话尝试归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和它的书写格式吗?三、练一练。1、完成P2“做一做”。2、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3、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四、测一测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

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 )列第( )行。3、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 西瓜的位置记为( , )。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 ), C点用数对表示为( , ),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一、想一想:如果老师要请六年级某一位同学发言,除了叫姓名和学号你们还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二、说一说:1.阅读例题1主题图和问题,想一想教师是如何确定张

3、亮位置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以及如何确定第几列、第几行?2.结合具体情境,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含义?3.仿照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注意你的书写格式)课题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科书P3例2)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三.练一练1、 练习一第4题(1) 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并回答。(2) 依据所给的数

4、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 练习一第3题先看页码,再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 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测一测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

5、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一、忆一忆:同桌合作,用我们学过的数对知识每人准确说出班级两名同学的准确位置。二、想一想1.观察书本出示的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2.仔细动脑思考方格纸上的竖线与横线分别对应着例1的什么?观察大门在方格纸上位置,你能表示大门所在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含义?3.用数对分别表

6、示熊猫馆、猴山、大象馆、海洋馆的位置,并记录下来4.观察比较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5.如果用(X,4)表示大象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为什么?想一想在方格纸上至少要几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课题分数乘整数(教科书P89例1、例2)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

7、概括能力。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3.结合自己所画的线段图,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并思考分数乘整数应该如何计算?请你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4.用你自己总结的方法,尝试计算例2 2,看一看你乘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想一想分数乘整数有几种约分的方法?哪种方法简便?三、练一练,完成P9“做一做”13题四、测一测15= 2= = = = 1= = 34= = = = = = = 24=导学过程

8、设计修改栏一、忆一忆(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二、学一学1.认真阅读书本第8页例题1,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一说“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是什么意思? 2.自己动手,画出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问题标在线段图上?课题分数乘分数 (教科书P 1011例3、例4)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

9、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3、用自己总结的方法计算,再折纸验证,看自己算对了没有?4自学书本例题4,计算 。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约分?(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5、那么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列式计算,观察教材约分过程,想一想与P9例2的约分形式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分数乘整数怎样约分?三.练一练:完成P11“做一做”和练习三的6题、9题四、测一测。= 30= 28= = =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一、忆一忆。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

10、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二、学一学1.观察P10主题图,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解决“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2.拿出一张纸用它表示这面墙,涂出这张纸的,再涂出小时粉刷面墙的面积,即的,根据涂色结果列式为 ,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小时粉刷多少呢?请你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解决问题。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科书P 14例5、例6)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

11、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3. 请你准确写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北法是否适用?(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观察P14例6,看一看教材中给出的第一步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并将计算过程补充完整。并思考:为什么能使计算简便?三、练一练:完成P14“做一做”(先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

12、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四、测一测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4分) 17 86 ( )54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一、忆一忆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73 (3)15(3427)二、学一学1.观察P14例5的三组算式,每组算式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的得数各是多少? 里面应该填什么?2.联系以前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知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

13、用题(教科书P 17例题1)导学过程设计修改栏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四、练一练:P17页“做一做”,先画线段图,后列式解答五、测一测 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段公路全长是1000米,修好了,修好了多少米?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3、 人类目前共进行了123次的探月活动,成功的次数占,探月活动成功了多少次? 4、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重132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香蕉的重量是梨的。运来香蕉多少千克?导学过程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