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传统习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218074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传统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大传统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大传统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大传统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传统习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大传统习俗)查看。清明节十大传统习俗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中国历史上,寒 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 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 明踏青的习惯。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清明踏 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 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 阳

2、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 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 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 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 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 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 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 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 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

3、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 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 虫疫。5、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 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 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 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 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 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 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

4、来逐步 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 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 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 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 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 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8、清明节的习俗: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 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 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 俗的一部分。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 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 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10、清明节的习俗:植树清明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