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2180392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人:时间:2017年01月04日目录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一) 设计总说明1. 结构化布线简介1.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采用星型结构布放线缆,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 独立的进入综合布线系统中,其五个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cation)、水平子系统(Horizo ntal)、管理区子系统(Admi nistratio n)、垂直子系统(Vertical)、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 nt)、。 这5个子系统的每一部分都相互独立,可以单独设计、单独施工和单独管理,更换其中一个子系 统时,均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参见1

2、2综合布线优势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在传统布线方法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其线缆的传输能力百倍于旧的传 输线缆,接口模式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并把旧的各种标准兼容在内。因此用户无需担心目前 和日后的系统应用和升级能力。它采取了模块化结构,配置灵活,设备搬迁,扩充都非常方便, 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建筑物布线的死板,混乱,复杂的状况。2. 工程概况本综合布线设计方案在建筑完成后期,属于建筑硬件在前,综合布线在后。该大楼采用六类布线,作为信息传输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其设计的重点是:以中心机房为 核心,将该楼的各楼层配线架与中心机房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系统具备稳定可靠、高速率、 标准、开放、灵活、适用、可扩展

3、的性能特点,从而满足该楼不同形式的应用要求。应用需求 采用简明、价廉与方便的结构,将任何插座互连主网络 适应各种符合标准的品牌设备互连入网运行 电缆的敷设与管理应符合 PDS系统设计要求 在PDS系统中,应提供多个互连点,即插座 应满足当前和将来网络的要求(二) 设计总则1. 设计目标 符合当前和长远的信息传输要求 布线系统采用设计遵从国际(ISO/CEI 11801)标准 布线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议的星型拓扑结构 布线系统的信息出口采用国际标准的RJ45插座 布线系统符合综合业务数据网的要求2. 设计原则主要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合理规划综合布线系统融入的信

4、息系统的种类与数量,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建筑物功 能、校园网特点等因素。 技术先进,适当超前。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做到既能反映当前水平, 又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标准化的设计。在设计时应符合最新的综合布线标准,还应符合在防火、接地、计算机战场地等方面的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规范的规定。在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国际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或未经质量监督检 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系统的可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及监控 等系统的需要。在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时,应适当考虑今后信息业务种类和数量增加

5、的可能性,预留一定的发展余地。 方便维护和管理。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状/树状结构,用层次管理原则,同一级结点之间应避免线缆直接连通。建成的网络布线系统应能根据实际需求而变化,进行各种组合和灵活配置,方便地改变网络应用环境,所有的网络形态都可以借助于跳线完 成。 经济合理。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力求线路简洁,距离最短,尽可能降低成本, 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用。3. 设计依据布线系统设计,施工,验收遵循如下的规范和标准 网络应用标准ANSI/TIA/,CSAT529-95 和 ISO/IEC11801 规定的 6 类技术规范。NEMA型100-24-XF低损耗拓展频率性能每项 NAME标准

6、要求。ICEAS-90-661-1994以及 S-90-661-1998的98年1月的草案所规定的要求。 布线标准ISO/IEC IS 11801 2002信息技术 一一用户通用布线系ANSI/EIA/TIA 568 B商务建筑物建筑布线标准GB/T 50311-2000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划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其他相关标准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 93计算机场地计术要求GB 28872000(三)技术方案设计1. 设计概要根据本楼的使

7、用要求及上述有关标准,本方案为一个较典型的星型拓扑结构系统,根据用户 要求,大楼主设备间设于大楼一层主机房,从主设备间引线缆经桥架和竖井直接引至工作区。本 方案分为五大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以及管理 间子系统,为二级星型拓扑结构。2. 系统设计2.1. 工作区子系统本大楼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信息插座组成,包括各个不同功能的工 作区域构成。在相应区域的墙面或安装信息插座,信息出口采用双口墙面型面板和六类模块。在 工作区内的每个信息插座都是标准的 8芯、RJ45模块化六类插座,支持近1000M以上的带宽。 不同型号的电脑和终端通过 RJ

8、45跳线和RJ11跳线可方便地连接到通讯插座上。插座及模块的连接标准如下:a)本工程使用的插座底盒全部为国际86型。b)插座连接标准为EIA/TIA568 标准。c)信息插座与强电插座距离 30cm od)配线架及模块的连接采用 T568B标准。1信息模块满足六类传输标准,符合千兆以太网应用系统,适用于设备间与工作区的通讯插座连接。外形紧 凑,有通用线序标签清晰注于模块上,便于准确,快速的完成端接,全封闭屏蔽结构,有效防止 电磁干扰面板2安装自己打印的面板纸,一旦信息点编号更换,可从正面拆下有机玻璃标签盖板,将面板 纸更换。2.2. 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直接从配线架延伸至用户工作区,并和工作区

9、处于同一大楼中,末端接在信息插 座上。本方案中,根据 TIA/EIA568-A的水平线独立应用原则,水平子系统采用 AVAYA六类4 对(UTP)线缆,完全支持将来千兆以太网的应用。每个信息点能够灵活应用,可随时转换接插电 话、微机或数据终端,并可随着用户的进一步应用需求。本方案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 为确保线路的安全,应使槽体有良好的 接地端。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分配线箱均需整体连接,然后接地。线缆的敷设按下列要求:a)线缆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 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b)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编号。标签书写

10、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 料。c)线缆终接后,应有余量。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线缆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 规定。设置线缆桥架和线缆线槽保护要求如下:a)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一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 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b)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离幵线槽两端出口处;转弯处。c)金属线槽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d)金属线槽、线缆桥架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有防火措施。2.3. 垂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是用来连接设备间和管理区子系统之间的线缆,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主干。本方案 的垂直子系统指

11、连接中心机房至楼层配线间的主干光纤和大对数电缆。主干光缆采用6芯多模室内光缆,带宽可高达IGbps以上,可提供高品质数据传输通道;支持的千兆位以太网的传输距离 具有比国际标准更为优良的性能表现。2.4.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机柜中的电缆、连接模块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中心机房中的公共设备与各管理间子系统的设备互连,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本方案的主配线间设在1楼中心机房,语音和数据合用一个配线机柜,所有语音主干和数据主干全部连到该配线机柜的相应 模块配线架上。主配线机柜采用19英寸42U规格机柜,除安装配线设备外,还可放置网络设备; 机柜材料选用金属喷塑,并配有网络设备专用配电

12、电源端接位置。此种安装模式具有整齐美观、 可靠性高、防尘、保密性好、安装规范的特点.对数据中心机房的整体要求:a)数据中心机房应按机房要求装修,并考虑防雷和接地,及配套的UPS电源。b)总配线室应避免电磁干扰。c)室内天花板高度不应小于米;d)机房室内应铺设高约一的防静电架空地板,为地下配线提供方便;活动地板平均荷载不小于500Kg/m2;e)机房里应备有合适的接地端子,建议独立接地,接地电阻阻值小于1Q;f)机房内室温应保持在18C至27C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 30% 50%,室内照明不低 于 150Lx;g)机房面积不应小于14M2,室内应洁净、干燥、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如SO2 H2

13、S NH3等)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h)机房内的电源插座宜按计算机设备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便于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的使用;2.5. 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设在各楼层配线间。管理间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 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 通信线路,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管理间环境要求a)室温应保持在18C至27 C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 30%-55%b)保持室内无尘或少尘,通风良好,亮度至少达30英尺*烛光;c)安装合适的消防系统;d)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 1小时的防火墙和阻燃漆;e)提供合适的

14、门锁,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f)尽量远离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和电磁干扰源(如发射机和电动机);g)设备间的地板负重能力应为 500kg/平方米。h)根据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要求,在配线间采用19”标准机柜。i)在主、楼层配线间,最好有供放置设备的设备柜,其大小可按设备的尺寸而定。在设 备间尽量将设备柜放在靠近竖井的位置。3. 工程材料及经费预算工程材料及计算公式RJ-45 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 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 *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

15、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备用系数线槽的截面积二水平线缆面积X3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二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二总箱数经费预算参见(四)施工方案建议1. 安装环境1.1. 布线装置及线缆的工作环境a)温度:5摄氏度一4 5摄氏度b)相对湿度:585%PH1.2. 布线装置及线缆的大气环境a)不具有潮湿和粉尘的影响b)不具有受到鼠害的危险c)海拔高度小于1 0 0 0米、d)地震裂度为6度2. 施工组织计划2.1. 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施工图编制与审核;施工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编写设备/材料的采购与 定作;工程施工工具与设施的准备以及施工队伍的组织准备等。2.2. 施工阶段包括配合土建和装修施工,预埋管线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