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218027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一位学生强求一律,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有,允许同一问题的不同水准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解决。那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数学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表面上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这样的“动”非但不能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2、,有时甚至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互动中持续生成智慧和人格。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一课,当交流长方体棱的特征时,出现了下面的一段对话。师:谁来说说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呢?生1:长方体有24条棱。因为生2:(迫不及待地)错了!长方体有12条棱。你们看,1条、2条(生2手拿长方体模型数给大家看) 师:(面向生2)你能主动发言应该得到表扬。但假如能让人家把话说完就更好了,你说是吗?(生2点了点头坐下了)生1同学,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1:我原来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

3、面有4条边,那么长方体就应该有24条棱。看来我错了,我同意生2同学的意见。师:(若有所思)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边,这种想法好像有道理呀?但怎么只有12条棱呢?生:是呀!是呀! (课堂出现了一阵骚动)生1:老师, 我知道了! 应该是642=12(条)。师:大家明白他为什么要除以2吗?生3: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于一条棱,也就是说长方体的每条棱都是两个相邻面的公共边,所以要用642。生4:受前面同学的启发,我发现,要求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根本不用数,只要用每个面上的边数乘面数再除以2就能够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其实这个方法不但适合长方体,也适合其他多面体。同学们真

4、了不起,创造出了一个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你们说我们应该感谢谁?生:(齐)应该感谢生1。 这个精彩片段是我们课前未曾想到的。正是因为即时捕捉到来自生1这个有价值的问题(长方体有24条棱),给他提供一个解释的机会,才为其他学生搭建了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不但澄清了错误的理解,而且创造了令人惊喜的公式,即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这样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错误变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习

5、方式讲究多样化,教学目标注重互动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动中求感悟、求创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一种动态的美。二、数学课堂是情感的课堂。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气氛,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点燃学生强烈的数学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我们一起来看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精彩的对话片段。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争执时,张老师充满期待地让学生说说

6、自己的理由。在学生各自表述了意见后,张老师没有给予肯定尊否认,而是径直走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说:“老师想跟你握握手,你握手并不表示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假如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争辩更趋激烈。在结论渐趋明显时,张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呢?”当学生说出假如这个平行四边形不能裁剪,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张老师恳切地说:“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以上对话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的对话, 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持续延伸的轨迹。只要我们能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少一些权威,多一些尊

7、重;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赏,就能让对话走进课堂,就能打造出全新的数学课堂。三、数学课堂是人文的课堂。学生作为一种持续生长的生命存有体,它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的生命发展加以观照,数学课堂教学理应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课堂,才能表达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如我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先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引起了学生的沉思:可不能够把圆柱体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分析呢?而在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时,又根据学生的表达,用多媒体演示了多种切拼方法。在切拼的时侯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把圆柱分得很细小,拼得成图形才接近于标准

8、的长方体。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微分、积分等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可能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是比圆柱体积公式更有用,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四、数学课堂是生活的课堂。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给学生表现的数学材料,大多是抽象化、理想化、标准化的“纯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难懂的。现在的教学,我们应该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融人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如我在教学使用计算器时,整节课没有精彩纷呈的多媒体画面,没有激情豪迈的教学语言,不过质朴自然的教学环节中所承载的浓浓的生活情趣,令学生乐在

9、其中,令听课者回味无穷。师:听说我们四(2)班的同学数学学得不错,来个比赛,怎么样?学生齐说好。师出示:238469=28001798= 336357= 219035= 要求: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完成得既快又准确。用你喜欢的方式实行计算。 两三分钟后,教师公布准确答案,统计答题的对错情况。 师:4题全对的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吗? 生1:我是用计算器计算的。 生2:我也是。(还有很多学生附和) 师:是呀,我们在计算比较复杂的题目时,能够使用计算器。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用计算器呢? 生1:银行里,叔叔、阿姨用计算器计算。 生2:我跟妈妈去菜场里买菜,看到他们都用计算器

10、计算。生3:我爸爸是会计,经常要使用计算器。师:计算器的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商业中,人们经常用它来计算。那什么地方也有计算器呢?生1:手机上有计算器。生2:电脑上也有计算器的功能。生3:我家电视机的遥控器上也有计算器。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 揭示课题:使用计算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理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实行教学。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拥有了使用计算器的经历。课一开始,学生往往就被随身携带的计算器所吸引,少数学生顾不上听老师讲解,就好奇地操

11、作起来。我充分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所以, 一上课,就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的形式,自由操作计算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操作中,实行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作进一步的理解,以此为依据,即时调整教学环节。同时“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计算器?”“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器?”等问题的提出,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内容,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数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数学文化的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就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必能让学生在个体与现实、历史与环境的统一中,感悟人性提升心灵境界。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缺乏和遗憾。让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走进每一个老师的心中,来到每一个孩子的课堂上,让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之花开得更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