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217933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谭清泉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学习谭明建先进事迹 学习谭明建先进事迹 做一名经得起检验的共产党员 记省纪委、省监察厅接访干部谭明建 24年,他一直坚守在接待群众来访第一线,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甘当党和政府的“减压阀”、老百姓的“出气筒”;24年,他信守“群众说好就是名,群众受益就是利”的名利观,想方设法支持群众的合理诉求;24年,他视上访人如亲人,累计接待上访群众数万人次,一件意外事故也没有发生过24年,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检验,他用忠诚与担当,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 他,就是省纪委信访室副处级检查员、接访干部谭明建。 小事干好了就是大事老百姓对我满意,就是对纪检监察机关

2、满意,这就是大事! 谭明建今年58岁,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起在省纪委从事接访工作。每一天他的工作都是这样的:早晨提前半小时上班,登记、核查、接谈、协调、交办,其间电话铃跟着响个不断,有时一天要接待上百人次、接听几十个电话,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为了能多接待一位上访人、多接一个电话,他总是自带午饭不离座位,常常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他告诉记者:上访人没把话说完你出去了,他就可能认为我们不耐心听、不尊重他,就会火气更大,容易激化情绪。 长期的接访经历让谭明建知道,很多时候,倾听就是一种理解,倾听也是一种化解。有的上访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他的诉求,讲一个小时、讲两个小时、讲半天,他总是不厌

3、其烦地听着,直到对方讲够了为止。 一位母亲来省纪委上访,哭诉反映十几年前她的儿子在济南上学期间,被同学带到黄河边上发生争执死亡,法医鉴定是死于溺水。母亲不相信这个结论,为了给儿子申冤,多年来不停地到各处上访。(事迹材料 )谭明建了解,十多年来案子经过公安部门多次调查,没有充分证据能够改变案子的结论。但是,为人父母,他感同身受,深深理解这位母亲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她反反复复地讲,他就认认真真地听,让她的情绪在倾诉中得到尽情地释放。走的时候,这位母亲拉着谭明建的手表示感谢:“俺走了这么多地方,就你对俺最好,俺忘不了!” 上访人员千差万别,能用一颗平等心接待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上访者有利于案结事了、息诉

4、罢访。去年夏天,济宁医学院有位老师因学校不给他实验室钥匙来上访,当时谭明建正在接访两位能说善道的中年妇女,忽然一股非常浓烈的狐臭味传来,顶得两位妇女喘不过气来,捂着鼻子跑出了接访室,而谭明建没有露出一丝不悦之色,耐心听完教师的陈述后,他理解了学校的难处:肯定是其他教师不愿意呗。了解到这位教师已经55岁,老谭跟他说: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忙活这么多年咱也该歇歇啦!如果学校不给你发工资你找我,如果一分钱都不少你的,咱自由自在的,何乐而不为呢!这一番话说得老师连连点头,以后再也没来过。 有位要好的同学曾问谭明建:老谭,这么多年你整天净管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不烦得慌吗?谭明建说:小事做成了也是大事。我们纪

5、检监察的工作,办大案要案是大事,但接访这样的小事也得有人管。一个接访事项办好了,给机关添不了多少光彩,但做不好,却能给领导增添许多麻烦。同样,接访工作做好了,只是解决了当事人的具体问题,没办好可能引起一片群众的意见。老百姓上访,都是冲这块牌子来的,他们对我满意,就是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满意,这就是大事! 坐到了群众堆里,就坐到了群众心里一根火柴的温暖,也能给上访群众三分春意! 上访是有成本的,到县里上访,还是到省里上访,首先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什么花那么多钱跑许多路到省里来上访呢?这里面既有老百姓传统观念“往上走”、“见领导”、“告御状”的问题,更大程度上,还在于有些群众确实受到了冤屈,利益受到

6、了损害,到省纪委来上访,希望能给主持个公道。24年来,谭明建对上访群众待如亲朋笑脸相迎、和气作别。接访时,他从不面对门口坐,总是把来访群众让到上座。他说:“你坐到了桌子后面,就坐到了群众对面;你坐到了群众堆里,就坐到了群众心里”。遇到集体上访时,他就走到人群里面,或者和群众一块儿坐在台阶上。他相信,人的距离近了心就近了,感情就近了,信任也就有了,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一位农村妇女来上访,反映在一家人外出打工期间,村支书以其大伯哥欠他4万元不还为由,克扣了自家应得的8000元拆迁补偿款。谭明建将此事交由当地县纪委办理,经协调,村支书答应10天后归还。没想到,十几天后,妇女又来反映:村支书不但不还钱

7、,还要打人!农村人常说:扫帚扫不到的地方,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谭明建想,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不管到底,恐怕就难办成。他通过电话寻问情况,县里面又说,这是民事纠纷,应该由法院来解决。谭明建明确告诉办事的同志:这件事情看起来是民事纠纷,其本质是村支书利用职权侵犯群众的合法利益,必须由纪委来纠正!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作为纪委的信访干部,必须有心有胆。有心,就是对人民要有同情心、善良心;有胆,就是对事业要有正义胆,敢于坚持原则。有一位县里的干部,受到处分后,对自己被安排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不满,到省里上访。经省纪委安排调查,发现他的家庭确实非常困难:一家4口人,岳母瘫痪在床,妻子因工伤也失去劳动能力,儿子正

8、读高中,一旦他再下岗,家庭将失去经济来源。谭明建建议当地有关部门重新考虑,但是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这个事情是市里主要领导定的,不能改!谭明建跟市纪委的同志讲:这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如果保证不了,当事人肯定不会息诉罢访,甚至会引发更大的矛盾。“不管哪个领导定的,做得不合适就得改!”最终在他的协调下,当事人的家庭风险化解了,再也没有上访过。 到省里来上访的大部分都是基层的一些困难群众,看到他们穿得脏衣旧衫的,谭明建总是先问问:“吃饭了没有?”“回去怎么走?”“有钱坐车没有?”他的兜 推荐第2篇:学习谭竹青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谭竹青同志先进事迹 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出现了谭竹青这样的先进人物,这不仅是我们

9、各行各业工作者的自豪,更是我们全省人民的骄傲,2023年4月公司领导组织了工程部全体工作人员参观了谭竹青事迹展览,并下达了向谭竹青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谭竹青同志的先进事迹实在太感人了,在全国各地都广为流传,她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各部门单位、各行各业学习的楷模,凡听了她事迹报告的无不为之所感动,应该说谭竹青精神感动了所有人,感动中国,这一点都不夸张。 细细的琢磨,谭竹青同志很伟大,很了不起,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老大妈,社区工作者,在委主任这个及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奋斗了四十八年,真是太不容易,在这四十八年里为社区居民做了那么多好事,办了那么多的事实,解决了那

10、么多难事,不惜牺牲了那么多的个人利益,她付出真的太多太多,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一心朴实干她那个好汉子不惜干,赖汉子又干不了,挣钱也不多、烦心事又不少的活,在人们看来似乎有点太傻,想一想真是让人心里痛得慌,对谭竹青同志用伟大、高尚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过分,谭竹青同志真不愧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兵,社区工作者的楷模”,新时代的先锋。 谭竹青同志工作在最基层,职位最低、全力最小、时间最长、做出的业绩最伟大,她走了,人们学习她、赞扬她、歌颂她,方觉得有 了她才是最珍贵,失去她,是真正的惋惜。 谭竹青的工作岗位,不是硝烟沵慢的战场,是令人看不上眼大街小巷,她所做的事情虽然不是惊天动地,都是那些琐碎的衣食住

11、行、家长里短,它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但是她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是何等的不容易,是什么精神和力量支撑着她,她的闪光点就在这里,她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她的高尚情操就在这里。 我们学习谭竹青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立身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把自己在职的工作做到最好,把对她的怀念化为精神动力,把学习她的先进性落实到工作实际。 编制人:郝忠文 推荐第3篇:学习谭丽丽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谭丽丽先进事迹有感 2023年2月18日,原武钢计划财务部部长、审计部长、工程预算处处长、能源总长党委书记谭丽丽在中国天楹环保能源股份公司的二楼会议大厅作了学习成就理想,知识创造未来的发言,讲述了自己在平凡岗位上的成长

12、故事和心路历程,感人的事迹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谭丽丽,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在武钢的生产、技术、工程、统计、财务、内部审计、经营管理一线从事过十余个岗位的专业工作,从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通晓财务、管理、工程技术、审计等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拥有正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职称以及中国注册造价工程师资质,成为国内跨越三个不同专业领域的行业专家。这一个个光鲜的头衔下隐藏着谭老师一直不辍地学习,不断的自我提高,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真心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谭老师的讲座中,有几点深深的感动了我: 一、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创新一行; 二、业余生活几乎是与自

13、学的灯光、凌晨的钟声为伴, 直至今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 三、在学习的时代,“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才是真正的资本。 “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创新一行”, 谭老师在讲座中谈到了在刚进厂时,干过钳工、统计员、劳资员。我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创新一行。当钳工,在实习队考试拿第一;当统计员,练出了左右开弓打算盘的绝活,在武钢技术比武拿第一;当劳资员,在劳资 科创建了全公司第一个劳资数据库!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效益。我对比我自己,2023年开始工作,近6年的工作经历,我干过施工员,工程监察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只能说做到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态度以及表现与

14、谭老师一对比,高下立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坚持向谭老师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创新一行,我不但要做好自己监察本身的事情,还要积极拓展造价方面的知识,建造方面的知识也继续钻研下去。 “业余生活几乎是与自学的灯光、凌晨的钟声为伴, 直至今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 。谭老师谈到自己艰苦的自学经历:艰辛的自学生涯,使我付出两只手腕和胳膊都曾骨折的代价.一次是读大专,刚出考场追着我核对答案的考生,不慎将飞速下坡的我从自行车上撞翻在地,左手骨折, 我缠着绷带 继续下午的考试;另一次是读本科的土中发生车祸,右手骨折,为了不落课,我把妹妹带进课堂,坐在我身边帮我记笔记。 30年漫漫自学路,始终

15、支撑我毅力不倒的动力是什么?我爱我从事的每一个岗位,它需要新的知识。1988年,我以优秀的大专毕业成绩,成为高教自考武汉分院8000名学员中的唯一全国三好学生。12年以后,已经担任财务处长的我,又以湖北考区最优异的本科毕业成绩,被全国自考委授予“全国自学应考者标兵”。听到这一段,我又被深深地震撼了,谭老师遇到那种困难都不放弃自己的学业,而我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不自学呢,一定要今年考到一建建造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分。 “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才是真正的资本。要想有安全感,再学习、有技能才是最大的保障。谭老师讲到了她1998年在武钢合同预算处倡导并组织了更大规模的业余自学。亲自授课,在上任的第一年,全处“一个也不少”的取得了一专多能的跨越本专业范围的四本执业证书。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全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2000年,市场便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我们中间,如果没有一批取得国家认证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我们将很快地无情的市场准入原则所淘汰,而直接的后果,就是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因此,我们决定集体参加考试。10月份,在全国及格率不足12的统考中,我处考试合格率达到75。我们这支学习型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