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工序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217818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制作工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陶瓷制作工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瓷制作工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制作工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瓷的制作工序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 如粘土、石英等 ) ,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制作完成一件陶瓷制品,需要经过以下六道工序:练泥成型修坯烧结上釉干燥一、练泥制作陶瓷的基本材料是粘土,但不是所有的粘土都适合用来制作陶瓷。不同种类的粘土,其可塑性也

2、不同,大致上讲,一次粘土(残留粘土)可塑性较差,二次粘土(漂积粘土)可塑性强。所谓可塑性,就是粘土加水并经过揉练后,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可以塑成任何形状,还可在外力除去后保持所得的形状。在一般情况下,含硅的沙质多的粘土,可塑性较小,若要改进可塑性,必须淘汰粘土中的粗沙粒,或加入可塑性强的粘土。而可塑性强的粘土,由于颗粒过于细,孔隙过小,水分在干燥过程中不容易散发,因此易造成坯体弯曲或破裂,为了改进它的性能,则需要掺入沙质土以减弱它的粘性。将粘土采集精选后,就可以进行练泥了。练泥的目的是为了将泥揉练至合适的可塑性,在练泥的过程中感受一下泥的特性,并将泥团内的气孔排除,为作品成功打好基础。二、成型

3、陶艺的成型过程也就是一个感情的表达过程,是艺术家们尽情发挥的过程。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也就是说,成型过程就是将思维、想像、感情物化的过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陶瓷工艺技术与制作方法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由手工成型到机器成型,由最古老的泥条成型到拉坯成型再到如今的旋坯成型,模具成型等。各种成型方法都有它们所适合的造型特点,有它们自己优势。但总体来说,成型方法都只是辅助我们创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我们创作的目的。三、修坯经过成型后的坯体有的需要再修坯,比如拉坯后,坯体还很粗糙,表面不光滑,厚薄不均匀等,这都需要经过修坯来调整最后造型;注浆成型的坯体也在模子的接缝处也会有毛糙的地方,也需要经过修

4、坯来修整。像泥板成型与泥条成型,可能在造型上,一次就可以完成,也有的会需要用做一些装饰,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修坯来完成。四、干燥初步完成作品后,在烧成和上釉之前有一个干燥的过程。只有在坯体完全干燥的情况下才能上釉和烧结,否则釉面会出现开裂或脱落的现象,在烧窑时如果坯体残留大量的水分,坯体中的水分就会因急剧化成蒸气引起膨胀而破裂。所以一定要待坯体完全干燥后再上釉或烧窑。干燥的时候不能急功近利,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干燥,温度太高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也会使作品干湿度不均匀而导致作品开裂等问题出现。五、上釉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

5、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釉的种类很多,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上釉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喷釉法、涂釉法、淋釉法、浸釉法等。六、烧成这是完成制作陶瓷的最后一个步骤。将生坯或半成品在高温下处理,使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成陶瓷的过程。而完成这样一个高温过程,是在窑里面进行的。按照烧成所采用的原料的不同,现

6、阶段一般有电窑、气窑和柴窑,现由于环境保护及木柴的缺乏,柴窑现在已经不多见了,除却一些艺术家为了烧制特殊效果时还在采用柴窑外,大批量生产陶瓷制品一般都采用的是煤气窑进行烧成。烧成温度视所烧物品的原料而定,温度在1000 1370之间。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而不能不考虑产品的变动这个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为了增强适应性,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成组工艺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