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217656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宝安区鹏晖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中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 报 本学年,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在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中学语文课题组结合我校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以及学生现状确立了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初中学生善于积累,乐于写作之探索的研究课题,以求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知识积累习惯。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简单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一)背景1,基于对当今特别是我校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写作一直是大部分初中生的老大难,也是语文老师颇感头疼的问题,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作文可贵而难

2、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写作课仍停留在布置题目、简单要求、批改、点评等几个老步骤上。写作方式的单一,批改方式的老套,越来越多的学生无话可写、失去写作兴趣,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的提高。2,基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将学生习作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再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3、基于初中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 4、缺乏有效措施,观念陈旧、方法老套、高负低效。(二)目的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2、触发他们的兴趣、激情,营造出写作的愉悦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

3、手写我心”。3、探索作文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新模式。4、构建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系:老师总体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二,课题的界定和分工 1、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其写作的内在含义和真正精神是绝对坦白,毫不隐瞒、敞开心扉的再现内心情感。 2、积累 ,是学生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东西。写作知识积累主要包括素材和方法的积累。它和兴趣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3、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

4、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 4、本课题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初级探索,重在综合知识积累、素材积累和写作兴趣培养的探索,以求在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中分享写作魅力,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成功与自信。 5、激励评价法:肯定中有表扬、否定中有鼓励。(基于初中学生较强的自尊心和较脆弱的自信心这一心理特点)。以点带面、星火燎原

5、。二,分工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1、巢淳老师以修辞运用积累为突破口,以写作中的修辞运用和积累为小课题,加强学生对修辞的掌握、积累和运用,使学生在方法积累方面有较大提升。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较完整、可操作指导体系 。2、 贺希、刘红艳老师从师生互阅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培养兴趣,课堂展示。结合我校学生现状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完善初中生互改作文操作细则和初中作文评改量化标准3、柯美鹏老师以激励评价、佳作展示为切入点制定评价激励法操作细则,积极在七、八年级组织推广。组织实施课外实践活动、初中七、八年级作文竞赛和钢笔字书法竞赛、阅评、展示、学生自编作文集的审定,总结反馈工作。期末形成

6、完整的小课题论文。 4、以信国柱老师为主,综合协调、召集讨论、沟通交流、收集整理、总结推广。同时以发挥班级学习兴趣小组作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小课题研究,继续完善班级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及竞赛机制和班级兴趣小组课堂量化积分考核,把激励竞争引入课堂。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措施积累运用方面1、课堂教学积累: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范文的分析、指导,从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从中很容易理解作者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背影等。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于是,平常不为大家注意的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被大家挖掘出来,写成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好文章。 2、日常生活观

7、察积累:它是积累的源头活水。 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3、 阅读积累: 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 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每周至少有一节阅读课,教师要为学生列出学期阅读书目,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4、背诵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兴趣培养方面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

8、。 2、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3、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朗诵、作文等竞赛常态化,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4. 作文园地和黑板报的充分利用。 5. 自编手抄报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评价激励的前提下探索一看二读三导四练五议六评一体化的写作训练模式,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写作点评形式的多样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看即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重在方法) 二读即文本的阅读和主题丛书的阅读。三导即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四练即将文本与写作接轨是读与写的结合五议即通过师生,生生互议达到习作的提升。六评即通过互评共平面评完成反馈评价。四,课题研究的步骤A、 准备阶段B、 向学生下发调查问卷,

9、了解我校中学生写作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使研究方向有的放矢。研究并确立课题名称,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报告工作B、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分工实施,及时搜集整理并上交进展情况记录表等研究工作信息。实行校本开题按周轮值制度(每周各有研究的分主题)C、总结汇报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确定今后的研究构想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工作成效本课题研究,我们坚持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紧密相结合,运用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在课题的实施期间,我们对研究方案作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尤其是重点明确了各自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对影响写作的听、说、读及其他因素作周密的布置和精心

10、的安排。一、具体做法 1、 多看,多积累。平时,我们非常注意学生的词汇积累,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积累。不但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积累优美词句,对于积累得多且好的学生,就大张旗鼓的表扬,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如举办背诵比赛、摘抄比赛,还把摘抄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可信手拈来,丰富了作文的语汇。 2、 多说 让学生多开口说,有话可说,才会有事可写,不但应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更要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引导学生勇于开口、乐于开口。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宜先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

11、说、同桌对说、小组交流、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3、 多指导 作文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首先我们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认识水平。如果我们平时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其次必须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文交流活动。 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拔河比赛,春天去野外踏青,帮助孤寡老

12、人,做一件有关环保的事、义卖等,开展活动以后就让学生写心得谈体会,这样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作文兴趣自然就高了。 另外,还应经常组织学生举办作文交流活动,有时,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讲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5、善于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素材。 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是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

13、察,走进大自然,挖掘作文素材。组织学生去做好事、搞活动、活动过后再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兴趣高涨,写起作文来自然就顺手多了。如果班级里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意外情况,我也会适时引导学生写心得、谈体会。只有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观察,找素材,学生也会潜移默化,慢慢地喜欢上作文的。 6、重视作文评改。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以高分、奖励稳趣,对于写得特别好的作文可打百分,甚至超百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也可进行自主评改、交互评改等形式,在作文评价中,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二、 教会学生观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

14、基本手段。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都会问“为什么”,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举兴趣的基本手段。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是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平常经常观察一些人、物、景等。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日积月累,就会“言之有物”。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

15、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 取得的一些成效 A、教师方面(理论成效)1、全体中学语文课题组成员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教学思路,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下开展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活动,逐步采用适合我校语文教学自身实际的“六个三”教学模式:(1)课堂教学上,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上,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三自”学习方式;(3)教学方法上,鼓励善于动脑、乐于动口、勤于动手的“三动”学习原则;(4)教学目的上,力求学生会学、能够学会、保证会用的“三会”最终目标;(5)能力培养上,注重发展认知、体验情感、掌握技能的“三维”能力提升;(6)教学效率上,注重教学实效,写作效果、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