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五下语文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215305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课程]五下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其它课程]五下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其它课程]五下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其它课程]五下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其它课程]五下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课程]五下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五下语文教案(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日 星期-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 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一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3学生试说句意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

2、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三、出示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

3、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为什么呢?四、继续观察第4页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有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师提示: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4、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请同学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明确:(1)错别字 (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七、总结教后记:-月-日 星期-教学内容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教学重、难点: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二、初步观察第1-2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1家中:第1页的插图。2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3校外: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页下面的四幅。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

6、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椭圆形的图中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正在主持少儿节目。长方形的图中是一位小学生,左手拿着无绳电话,右手翻开语文课本,正在一边收听节目,一边向电台主持人打热线电话,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2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节日、利用电脑、收看电视)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1)请同学们看看

7、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2)一节一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 )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

8、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课外延伸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我们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在校园里学,还可以在家庭中学,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大家庭中学。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你想试一试吗?那就请你在课后好好地开动脑筋吧!教后记:-月-日 星期-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教学重、难点: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

9、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二、继续观察插图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 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 脏、不怕苦的精神)(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

10、多书 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 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2观察第3页下面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2)逐一说出图意。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读课外书报。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同学从金陵图书馆借到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三、总结与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 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 学语文、校内学语

11、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1)家中学语文。网上学语文。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2)校内学语文。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3)校外学语文。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

12、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教后记:-月-日 星期-教学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同学们,下星期学校要组织我们参加什么活动?(植树节活动)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

13、双脚(齐读课题)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二、初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2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4讨论: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 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文章首尾呼应

14、。三、指导写字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描红、临写。教后记:-月-日 星期-教学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教学目标:1、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课前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精读训练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读(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2出示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5)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