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6]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2152962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6]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6]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与技能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过程与方法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学生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

2、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一起去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1. 朗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2理解诗句大意。(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2)集体解疑。(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

3、,语言要优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解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2细读品味:(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

4、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3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4归纳主旨。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

5、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5小结: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情景交融本课教学,我在阅读方面按照诗词的特点来进行,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描写的内容(景物、事)所表现的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进而体会这四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及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