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设计导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2151068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城市设计导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引言城市设计2. 背景3. 地理设计环境4.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5. 应用范围6. 城市设计指引6.1 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6.2 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1)市区边缘地区和乡郊地区的结集程度和密度(2)发展建筑高度轮廓(3)海旁用地(4)公共空间(5)街景(6)文化遗产(7)观景廊(8)建筑物的外露支柱7.特定的主要土地用途的指引8.实施空气流通9.背景10.整体目标、应用范围11.空气流通意向指引11.1 主要原则11.2 地区层面(1)地盘布局(2)通风廊/风道(3)街道布局的定向、模式及扩阔街道(4)海旁用地(5)高度轮廓(6 ) 休憩用地及行人区的绿化和分布

2、11.3 地盘层面(1 )平台建筑(2 )建筑物的排列(3 )建筑物的透风度(4 )建筑物的高度和外形(5 )园景美化设施(6 )外伸的障碍物(7 )冷质物料12. 空气流通评估13. 结论二零零六年七月版本1.1 为了提升香港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形象,以及改善我们建设环境的 质素,规划署先在二零零三年完成了 香港城市设计指引研究(下称城市设 计研究),再在二零零五年完成了 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可行性研究。1.2 本章所载的城市设计指引,是根据上述两项研究的结果和建议制 订的。内容涵盖主要的城市设计及空气流通课题,旨在从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缔 造美感和功能兼备的环境。城市设计2. 背景2.1 简单来说,城

3、市设计犹如艺术创作,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亦 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对于香港这类人烟稠密的动感之都,城市设计 尤为重要。它关乎建筑群整体的视觉影响、人与环境之间的连系、活动空间的建 立、苗容和公共空间,以及改变整体城市景观的过程。城市设计就实体和空间的 配置,以及建筑形式的组合及其与四周空间和环境的立体关系,制定一个大纲, 以达致环境美化和高质素的社会文化。2.2 要为香港建立一个高质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优质建设环 境,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2.3 规划署于二零零三年完成城市设计研究。目的是拟备一套城市 设计指引,推动市民认识城市设计上的考虑因素,并作

4、为评核城市设计的大体 纲领。下文各节详载根据城市设计研究的结果和建议而制订的参考性城市设 计指引。3. 地理设计环境冬云土3.1 香港山峦环抱,海滨蜿蜒伸展,并有天然海港横贯其间。这地理环境对城市形貌有以下重要的影响:(a) 围绕维多利亚港和背靠鲜明山脉的发展,树立了我们城市的面貌;(b) 香港的陡峭地形促使各区的城市发展集中在平地和填海土地上,绵延 的山脉则构成城市的天然背景;以及(c) 山脉将香港分割成数个各具特色的景色区。虽然这些景色区的发展 形式或密度各不相同,但不一定影响毗邻的景色区。4.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4.1 城市设计应着重表现香港优美特色的基本设计要素。改善香港建 设环

5、境中未如人意的部分,并保存和巩固香港的特色,是整体城市设计的方向 和概念。4.2 香港的城市设计要素包括:宏观层面:都市形象天然环境海港山脊线基础设施环境保育地区特色和市容轴线规划都市模式和外形门廊功能分区土地用途和活动中观层面:建筑物和空间建筑物的组合结集程度和高度5.建筑设计和风格都市空间和城市广场街道及其模式观景廊应用范围5.1地标休憩用地和公园行人路和行人连接通道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和融 合微观层面:用者与环境的关系人本比例和谐街道设施用料、色彩和材质渐变街景广告和指示牌香港有本身的发展需要,所采用的城市设计概念均须切合香港的需要。因此,城市设计指引不应作出过份严紧的限制和规定,而是造就有

6、创意 的设计。在发展机会容许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做好城市设计,以达到下列目提升质素:透过创造与天然环境互相配合的优质环境,改善市民的生活质素。融合灵活:制定一套融合灵活及持续的城市设计指引。提倡活力:提倡多元和富活力的香港精神。保持弹性:提供弹性,让创新的意念和计划有机会落实。5.2由于城市设计涵盖多个不同范畴,并可能涉及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应用这些城市设计指引时,亦应参考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内的其他相关 篇章,以作出平衡。6.城市设计指引6.1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6.1.1以下的核对表,可用以评估规划和发展建议所涉及的城市设计问题:宏观层面 天然环境 天然环境的主要特点/组成部分 天然

7、景观、文化或社会经济资产在地理和视觉景象质素上的直接及 间接影响 配合天然环境和景观人造环境 城市环境 添加城市特色及创造高质素环境以促进城市景致 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 视觉景物的适合性及显见度 景观和发展模式方面的协调 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 地方特色的增强 与历史文物环境的协调中观层面天然环境 对天然景观在地理和视觉景像质素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人造环境 地点的合适 与现有观景廊的关系 对光线透射和空气流通的影响 与街道模式的协调 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 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 与地区文物的协调 对四周环境的影响微观层面天然环境 在功能上与天然环境的配合 与当地

8、天然景观的配合 人造环境 适当配合街道环境和功能 方便行人的环境 人本比例和提升质素 空间感的建立6.2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6.2.1下文各段裁列关于特定的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6.2.26.2.36.2.4发展建筑高度轮廓由于普遍地积细小要充分用尽发展密度,以往只好不断进行市区边缘地区和乡郊地区的结集程度和密度市区边缘地区市区边缘是指已发展的市区与尚待发展的乡郊地区的接壤处。在边缘地区进行发展的一般原则,是尊重天然环境、为发展区适当定界 (图1),以及在市区与乡郊地区之间提供视觉和地理上的连系。这些连系 必须稳固,以促进居民的心境健康,从而有助提升生活质素。视觉连系应 包括可观赏附近天

9、然景色的主要观景廊,如可能的话,这些视觉联系应一 直伸展至市区的中心。乡郊地区乡郊地区的建筑物高度、结集程度和建筑外形,应与乡郊环境和现有发展(例如传统乡村)和谐协调。应鼓励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以 免发展项目流于刻板或单调,同时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互不协调的突 兀建筑物。高空发展,结果造成香港今日楼高街狭的城市外貌。扯旗山和狮子山的山 脊线,构成城市的天然背景,是香港著名的景色。但随着日益增多的高楼 大厦,这山脊线已受到遮挡。此外,在大屿山和新界等的山脊线和山脉, 为新市镇与郊野公园之间定出分界和城市的远点标志。6.2.5市民普遍认为山脊线/山峰是香港的珍贵资产,在进行发展时必须格外考虑,加以

10、保护。在香港采用发展高度轮廓,目的正是要维持并 加强城市与天然景色,特别是与山脊线/山峰的关系。为保护维港两岸的 重要山脊线/山峰和山峦的景观,从主要和人流涯聚的瞭望点望向的山脊 线应维持一个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都会计划(一九九一年)所载的指 引建议设立一个20%至30%山景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图2),可作为初步6.2.66.2.76.2.86.2.96.2.106.2.116.2.126.2.136.2.14依据,但对个别情况可灵活放宽,以及容许在适当地点出现地标建筑物以 突出山脊线。(a)香港岛的指引香港岛有优美的天然环境,扯旗山巍然耸立,遥望维港和九龙 半岛。港岛北岸发展应配合扯旗山和其

11、他山脊线/山峰(图3),以保护从 九龙(特别是从拟议的西九龙文化艺术区、尖沙咀的文化场馆及东南九龙 发展的拟议海滨长廊)望向的景观。在上述这些瞭望点的观景廊内,应避 免无限制高度及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的发展。对于个别地区的景 色,可视乎情况考虑其他合适的瞭望点。绵延的山峦,与蓝天碧海互相辉映,令人对香港留下难以磨灭 的深刻印象。香港与悉尼、温哥华、三藩市和里约热内卢被誉为全球最美 丽的五个海港。有此美誉,自应保护由山顶眺望维港的视野。保护从海旁 地区望向的山脊线和山顶景观,亦有助保护从山顶和其他山脊线俯瞰海 港和城市的景观。至于香港岛的其他地方的发展高度,应着重加强特定地区的地 方特色、保护

12、壮观的山峦背景,以及配合邻近地区的风格。城市的轮廓应 依天然地形勾划,而高度分级的轮廓则应顺着地势发展。应提供视觉调剂 空间,并在不同地区规划不同的建筑物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图4)。保留 低矮和低密度地区,可使城市核心地区的建筑发展更趋多元化。(b)九龙的指引九龙方面,绵延不断的山脊线由狮子山一直伸展至飞鹅山。飞 鹅山山势雄伟,大片的岗峦,衬托出东九龙和东南九龙起伏多姿的背景。 由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西营盘的中山纪念公园和蒯鱼涌的物鱼 涌公园远眺飞鹅山和主要九龙山脊线的景观,应予保护(图3)。在这些瞭 望点的观景廊内,发展高度应避免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至于九龙的其他地方,其考虑因素

13、与香港岛其他部分的考虑因素 (第6 . 2 . 8段)类似。(c)新市镇的指引新市镇的发展项目,最高的发展应位于中心地带,然后向市镇边 缘地点递减为中至低层。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格格不入的突兀建筑 物。新发展应配合新市镇的独特地形和景观环境(图5),并渐次降低建筑 物高度,使新市镇与邻近的低矮发展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可观赏山峦背 景或水域景色的观景廊/通风廊,应予保留。在合适情况下,应在文娱/ 商业中心或核心地点建立地标(图6)。在市镇中心,可利用低矮建筑物, 例如社区会堂、学校等,作为视觉调剂和缓冲空间(图7 )。(d)乡郊地区的指引应在各乡郊景色区内厘定适合的发展高度轮廓,以保存与市区不

14、同的特色(图8)。在适合的情况下,应鼓励在新的低矮发展中采用不同的 建筑物高度,令近郊地区的建筑外形更添姿采和趣味。应避免千篇一律或 单调乏味的建筑模式。建筑物高度和结集程度应与乡郊环境和谐协调(图 9 )。在未受破坏和景观易受影响的景色区,三层是最高可采纳的建筑物 高度。(e)摩天大厦的指引全球予人印象最鲜明突出的城市,往往有多幢高耸入云的大楼, 鹤立于一般建筑物之间。建筑设计出色而且地点适当的摩天大厦,有助建 立城市的形象。为摩天大厦选址时,有两项主要准则:环境一摩天大厦应坐落于适当的选址或地点,位置明显,而且与城 市的整体外形相衬。建议发展应与其他城市设计目标没有冲突。6.2.15 6.2.166.2.176.2.186.2.196.2.206.2.216.2.226.2.23 功能一建议发展应与整个城市的重要功能息息相关,例如交通运输 枢纽,或具有社会或文化价值。西九龙填海区的南端与尖沙咀区将形成为一个新的主要高楼建 筑枢纽,而城市设计研究建议在上址以外不应再划设同类枢纽。海旁用地(a)理想和目标城市规划委员会就维多利亚港所订立的理想,是务求维港成为富 吸引力、朝气蓬勃、交通畅达及象征香港的海港,成为港人之港、活力之 港。有关设计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