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20396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鹤楼送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鹤楼送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鹤楼送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鹤楼送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教学提示:1、课型:阅读课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3)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4)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流程:板块一:导入课文。1、课件出示:孟浩然和李白两人图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两位诗人吗?2、教师简介: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出名比李白早,李白和孟浩然成为朋友时,李白非常仰幕孟浩然,把他看成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在两人分别之时,李白特地创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课件出示:黄鹤楼

2、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述:先听老师读一遍(教师读诗),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边读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插入flash动画:读正确流利 边读边想)(暂停,学生读诗)3、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黄鹤楼送别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当时两位大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再现了大诗人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情境。让我们走进课文,走入诗人的内心,好好品味当时的一幕。板块二:细读课文。1、学习1、2自然段,品味“赏景藏情”。(1)师述:请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书上插图:黄鹤楼由远及近,画外音配上第一自然段

3、内容。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师问:饯行是什么意思?年轻的李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插入flash动画:读读 想想 说说)(暂停,学生交流)(2)课件出示:赠孟浩然唐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教师读后告诉学生:同学们,李白和孟浩然是一对好朋友,李白特意写了这首诗赠与孟浩然。教师读诗。从诗中我们看出李白非常仰慕孟浩然。(3)师述: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课件出示:自由读第1、2自然段,说说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

4、即将分别时的心情。(插入flash动画:想想 画画)(暂停,学生读书、交流)追问: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一个“藏”字写出了两人分别的心情。分别在即,两位好朋友心中藏着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藏的呢?(插入flash动画:读读 想想 说说)(暂停,学生交流)(4)师述:请同学们再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烟花三月的美丽和两好友之间离别时藏着的依依惜别之情。(插入flash动画:感情朗读 想象画面)(暂停,学生读书)(5)师述:一对好朋友即将分别时赏景藏情,令人感叹。2、学习第3自然段,品读“对话叙情”。(1)师述:不忍分别终须别,请同桌对读第3自然段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用心品味,然后交流你从哪些句子中

5、读出了依依惜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课件出示:同桌对读第自然段中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他们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插入flash动画:读读 想想 画画 说说)(暂停,学生交流)(2)师小结:一个满怀仰幕之情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友谊深长,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3)师述: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再次感受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课件出示: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感受两个好朋友分别前的深情厚意。(插入flash动画:分角色朗读 体

6、会感情)(暂停,学生分角色读书)3、学习第4、5自然段,体味“吟诗抒情”。(1)师述: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意?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课件出示:自由读第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插入flash动画:抓住关键词思考)(暂停,学生读书)(2)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课件播放图片李白江边送孟浩然。(4)师述:人有情,景也通人情。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

7、先自己试试看。课件出示: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下列这段话说完整:岸边杨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鸥点点,好像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 (插入flash动画:想象完成填空)(暂停,学生交流)(5)师述:同学们,想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将这种深挚的友情给表现出来,现在老师为大家配乐,请同学们自己跟着音乐将这段话用心读出来。点击课件中插入的音乐,学生朗读。(6)教师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7)相信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时

8、,一定是饱含着深情,请大家大声地朗读出来。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内容。(暂停,学生读诗)板块三:诗文对照。1、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面,使我们感受到了一段段诚挚的人间真情。2、请你联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交流:请你联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插入flash动画:说说诗意)(暂停,学生交流)3、同学们说得不错,还想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诗题中的“广陵”就是指诗中的什么地点?这儿为什么要用“下”扬州?长江是水上交通要道,应该是千帆竞过,白帆点点,可为什么在李白的眼里却是“孤帆”一只?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内

9、容。(插入flash动画:联系全文去想想)(暂停,学生交流)小结:情意深长时,我们眼中、心中只有对方一人,一个“孤”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的深厚情意。4、文中说这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你能说说它脍炙人口的原因吗?说给你的同桌听听。(插入flash动画:说一说)(暂停,学生交流)4、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课件出示: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插入flash动画:比比谁背得熟练有感情)(暂停,学生背诵)板块四:拓展延伸。1、小结全文: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的过程,从中层层

10、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依惜别之情。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由来。2、古今往来,很多大诗人创造了许多著名的送别诗。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诗中表达的离别之情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1)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述: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之间离别时的伤感之情。(2)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师述: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诗则借送友人之际表达了自己冰清玉洁的

11、人品。(3)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述:这首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诗则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分别时的豪迈乐观之情。(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师述: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道出了友人之间那种豁达的离别胸襟。3、作业:师述:课后,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尝试着把它改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注意学习通过文中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情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备注:1、教学说明:高年级段的“文包诗”从诗入手,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读感悟之后再去联系课文内容读诗、悟诗,学生就能从具体情境中感受到文本、诗人、自己情感的最好融合,既做到诗文结合,又做到情感交融。2、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赏景藏情 对话叙情 吟诗抒情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