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总结材料重点笔记复习全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2032923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性病学总结材料重点笔记复习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材料重点笔记复习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材料重点笔记复习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材料重点笔记复习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材料重点笔记复习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总结材料重点笔记复习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性病学总结材料重点笔记复习全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皮肤性病学复习总论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1.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2,新生儿约为2。P53.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4. 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

2、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5.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外表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P66.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BMZ的作用:使真皮与表皮严密连接渗透作用屏障作用。P97. 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向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毛发的生

3、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P108.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与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P119. 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侧、龟头、小阴唇与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顶泌汗腺曾称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10. 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严密的角化细胞构成。P1211.

4、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因素P15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 原发性皮损P19:1)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如此,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2) 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3)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为斑丘诊;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丘脓疱疹。4)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

5、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如此。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见于荨麻疹。5) 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6) 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黏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水疱继发感染后形成的脓疱为继发性皮损。7) 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

6、炎性浸润、代产物沉积或肿瘤引起。8) 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与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与。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2.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峭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P23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1. 外用药物的剂型:P501) 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去除分泌物与痂皮等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

7、疹类疾病。2) 酊剂和醑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具有消毒、止痒、去脂作用。3) 粉剂:有枯燥、保护和散热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4) 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二者互不相溶。有止痒、散热、枯燥与保护作用。5) 油剂: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主要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6) 乳剂: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油包水W/O,油为连续相,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枯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的冬季使用;另一种为水包油O/W,水是连续相,也称为霜剂

8、,由于水是连续相,因而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主要用于严急性、慢性皮炎。7) 软膏: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更好,其中参加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8) 糊剂: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作用与软膏类似,因其含有较多粉剂,因此有一定吸水和收敛作用,多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等,毛发部位不宜用糊剂。9) 硬膏:由脂肪酸盐、

9、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贴附于裱褙材料上如布料、纸料或有孔塑料薄膜。硬膏可结实地粘着于皮肤外表,作用持久,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和增强药物渗透性的作用。10) 涂膜剂: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外用后溶剂迅速蒸发,在皮肤上形成一均匀薄膜,常用于治疗慢性皮炎,也可用于职业病防护。11) 凝胶:是以有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为基质配成的外用药物。凝胶外用后可形成一薄层,凉爽润滑,无刺激性,急、慢性皮炎,均可使用。12) 气雾剂:又称为喷雾剂,由药物与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化气体混合制成。喷涂后药物均匀分布于皮肤外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皮炎或感染性皮肤病。13) 其他:二甲基亚砜DMSO

10、可溶解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也称为万能溶媒,药物的DMSO剂型往往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外用疗效好。1%5%氮酮溶液也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且无刺激性。2.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如此: P51I.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展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响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II.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展选择,原如此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

11、渗出不多时如此用糊剂 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III.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须知事项 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响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响与其处理方法等。各论第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1.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HSV可分为型和型,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通过接吻或公用餐具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与脑部感染腰以上;HSV-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年人

12、或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腰以下。P612.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P633.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簇集的水疱,基底红,簇与簇之间有正常皮肤,单侧分布,带状排列,伴有神经痛。4. 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与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与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P645.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锋利湿疣。寻常疣

13、俗称“刺瘊“瘊子,有传染性故切忌抓,自限性。P656.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可在无菌条件下用齿镊或弯曲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容物,然后外用碘酊等以防细菌感染。P67第十一章 真菌性皮肤病1. 真菌的根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P782. 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功能低下者。3. 头癣是指累与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

14、。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头癣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畜而传染。4. 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的鉴别:P79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致病真菌许兰毛癣菌小孢子菌属,包括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起: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人群主要见于儿童,成人和青少年也可发生多侵犯儿童,以学龄前儿童多见儿童与成人均可发病临床特点俗称“癞痢头、“秃疮。初起时为淡黄红色斑点,头皮发炎潮红,并有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以毛发为中心的碟形黄痂,称黄癣痂。痂的基底紧粘在毛囊口周围,中间有毛发贯穿,黄癣痂与头皮附着较紧

15、,不易刮去,刮去后基底潮红糜烂面毛囊破坏,病发枯燥无光泽,变脆易折断,易形成永久性秃发,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伴轻度瘙痒,皮损处散发出特殊的鼠臭味头部皮损早期呈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此后附近可出现数片较小的一样皮损。患区头发一般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白色菌鞘真菌寄生于发干形成一般无炎症反响,至青春期后可自愈,不破坏毛囊,不造成永久性秃发,愈后不留瘢痕皮损初起为散在的灰白色鳞屑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低位断发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处呈现黑点状病程缓慢,愈后留有局灶性秃发和点状萎缩性瘢痕皮损炎症明显,开始为群集性毛囊小脓疱,以后隆起呈肿块,边境清楚,质地柔软,毛囊口呈蜂窝状,可挤出脓液。可破坏毛囊,愈后常留有永久性秃发和瘢痕真菌直接镜检病发可见与毛发长轴平行的菌丝和关节孢子,黄癣痂充满厚壁孢子和鹿角状菌丝病发外有成堆的圆形小孢子病发可见呈链状排列的圆形大孢子Wood灯检查暗绿色荧光亮绿色荧光无荧光5. 体癣指发生于除头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