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203292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第二章世界贸易: 概览1.这种差异有大量的原因。加拿大的贸易模式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引力方程式和一个强大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而韩国呈现出的贸易模式更加均衡。2.依据贸易引力方程式模型,贸易交换与贸易经济体的大小正相关,与它们的距离负相关。其它条件相同时,相比更远的国家,两国应该更多地和邻国贸易。当这种情况没有发生时,其它因素被加入方程式中,试着解释这种独特的行为。3.不是,如果每个国家的GDP翻一倍,世界贸易不会变成四倍。设想一个只有两个国家A和B的例子。其中A国的GDP为6万亿,B国的GDP为4万亿。此外,每个国家产出占世界支出的份额与每个国家占世界GDP的份额成比例(

2、换言之,在方程式2-2中,GDP的指数a和b都等于1)。因此,我们的例子可以用以下表格描述:国家GDP占世界支出的份额A6万亿美元60%B4万亿美元40%现在,我们来计算这个例子中的世界贸易流量。A国有6万亿美元收入,花费40%的收入在B国的产品上。因此,B国对A国的出口等于6万亿美元 40% = 2.4万亿美元。 B国有4万亿美元收入,花费60%的收入在A国的产品上。因此,A国对B国的出口等于 4万亿美元 60% = 2.4万亿美元。在这个简单模型里,世界贸易总额是 2.4 + 2.4 = 4.8 万亿美元。如果GDP翻了一倍会发生什么?现在A国的GDP是12亿美元,B国GDP是8万亿美元。

3、然而,每个国家在世界收入(和支出)的所占份额并没有变。因此,A国将仍旧支出收入的40%用于B国产品,而B国将仍旧支出收入的60%用于A国的产品。B国对A国的出口等于12万亿美元40%=4.8万亿美元。A国对B国的出口等于8万亿美元60%=4.8万亿美元。现在的贸易总额等于4.8+4.8=9.6万亿美元。观察GDP翻倍前后的贸易额,我们可以看到贸易的总额实际上变成了两倍,而非四倍。4.随着东亚经济体占世界GDP的份额增长,之后的每一段贸易关系都与东亚经济体有关,东亚经济体的规模随之增长。这使得与东亚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扩大。这种逻辑类似于为什么国家会和别国更多地展开贸易。以前,它们是非常小的经济体

4、,这意味着它们的市场对于大量的进口来说太小了。随着它们越来越富有,大众的消费需求上升,它们能进口更多东西。因此,尽管他们之前关注于出口自己的商品区其它富有国家,渐渐它们变成了富有国家俱乐部的一员,自然也变成了其它国家出口的目标。另外,用引力模型来解释,韩国和台湾之前都很小,产品占它们GDP的份额非常小,这意味着尽管它们距离很近,它们之间的贸易量还是很小。现在它们的GDP增加了,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随之增长。5.如本章节所讨论的,一个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是大宗商品,这在许多方面由气候或者地理因素决定。因此,英国进口的商品是它本身无法生产的。这意味着要从西半球或亚洲进口棉花或者橡胶。因为英国的气候和自

5、然资源禀赋和其它欧洲国家相当类似,它很少需要从其它欧洲国家进口。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贸易加速发展并且持续在交通和通信业中扩张,英国将大量的贸易更多地转移到附近和欧洲大的经济体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个结果就是引力模型的一个直接的预测。第三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在 400 (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 (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这3单位的 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1.5单位的香蕉。c

6、.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再除以工资乘上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成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成香蕉所需的2单位的比率,即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3/2。 2.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 160 (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 (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

7、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0。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所以,相对供给曲线是台阶状的,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对应的是价格为3/2的水平线段;相对供给为1/2时,相对价格是从3/2到5的垂直线段;相对价格为5时,相对供给又变为水平,从1/2到无穷大。 3.a.相对需求曲线包括的点有:(1/5, 5), (1/2, 2), (2/3, 3/2), (1, 1), (2, 1/2).b

8、.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点(1/2, 2),即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点。因此,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c.本国只生产苹果,外国只生产香蕉,每个国家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换另外一国生产的产品。d.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的生产获得3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5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的苹果。贸易使得各国都能够以2单位香蕉换1单位苹果。那么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的生产获得4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的苹果,这样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贸易获益。 4.印度生产一米布的成本是2Kg稻谷(i.e. 10

9、/5)。布在印度的机会成本是10/5的大米。换言之,印度必须牺牲2kg大米去生产一米布。类似地,泰国生产一米布的机会成本是2.5Kg稻谷。这意味着泰国必须牺牲2.5Kg大米去生产一米布。换言之,印度生产稻谷的机会成本低,泰国生产布的机会成本低。再言之,泰国应该专门生产布,印度应该专门生产大米。当两国发生贸易时,泰国将出口布到印度,印度会出口大米到泰国。 5.a. Mike Johnson 汉堡汉堡 (10) (7) T恤 (3)T恤 (4)b. 两人都没有既生产汉堡又生产T恤的绝对优势。Mike在制作汉堡上有绝对优势,Johnson在制造T恤上有绝对优势。c. Mike制造T恤的机会成本是10

10、/3 = 3.33 个汉堡。相似地,Johnson生产T恤的机会成本是 7/4 = 1.75 个汉堡。因此,Mike生产T恤的机会成本更高。 d. Mike生产一个汉堡的机会成本是3/10 = 0.30 件T恤。相似地,Johnson生产一个汉堡的机会成本是 4/7 = 0.57件T恤。因为 Mike牺牲更少的T恤去做汉堡,Mike在生产汉堡时具有绝对优势。 6.这种观点仅仅是贫民劳动论的一个特例。关键问题在于相对工资率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商品的相对生产率和相对需求决定。本章专栏所给的数据已经表明,生产率水平和工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国的低工资反应了中国在大多数产业上的生产率要低于美

11、国同行。正如本章举例检验证明的,如果生产率水平较高的国家与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那么低工资水平的国家的生活水平会提高。 7.这个结论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所有的可以用来确定生产中比较优势的信息:本例中有4个部门(两国都有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部门),仅仅比较服务部门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不够的。如果als als*,本国服务业中的劳动将比外国的劳动更有效率。这说明了尽管美国在服务行业有绝对优势,但这对于确定比较优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要确定比较优势还需要知道行业比率。任何行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行业内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工资。 8.虽然日本工人的工

12、资水平和她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而他们收入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这说明虽然两国工资水平大体相等(w = w* ,w 表示美国工人工资水平,w* 表示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但是两国服务业价格p p* (因为 3p = p*, p 代表美国服务业的价格水平,p*代表日本的服务业的价格水平)。因为在服务业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日本,所以其服务价格相对较低。这种额外的收益就增加了美国的购买力水平。然而,大部分服务业是不可流动的,即为非贸易品。这样日本就不能通过贸易从美国的服务业的低生产成本中获益,也就不可能使用这种相对较低的国际市场价格。同理,美国也不能通过贸易提高本国服务业的价格。所以,由于服务业

13、价格水平相对较低,且服务业为非贸易品,所以美国的购买力高于日本。9. 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自然资源。如果资源是可移动的话,一件产品和从事贸易中将不需要分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力和物质资源是无法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可利用资源导致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差异和比较优势发生。源的国家将大部分使用这种资源去生产一种特定的产品。它通过出口那种产品到世界,从而加入国际贸易。因此国际贸易是通过货物交换时而非资源交换才发生。10.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一个阶梯函数,曲线上包含与具有不同劳动需求比率的国家个数相同的“阶梯”(水平点)数。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左边的国家出口他们相对于交点右边的国家具有比较优

14、势的产品。如果交点在水平部分的曲线上,则一国在这一相对价格水平上生产两种商品。第四章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1. 即使进口竞争行业的工人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一国会选择国际贸易。这主要是因为如果更多的进口后消费者意识到的所得和相应的出口行业的就业增加。在完全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如果太过的实际工资比孟加拉高,从孟加拉到泰国的劳动力移动会发生。这减少了孟加拉的劳动力,提高了他们的工资率。类似地,来泰国的劳动力移动增加了他们的劳动力,使他们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两国间的移动会持续直到两国的工资相等。2.a.b.PPF中的曲线反映了劳动力收益递减。随着Q1 产量增加,多生产一单位Q1 的机会成本会升高。基本上,固

15、定的资本供给下,随着生产Q1 的工人数量增加,每增加一各工人会贡献更少的Q1 产量,代表着Q2 潜在产量的损失越来越大。3.a.画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乘以每个行业的价格,因为分配给这些行业的总劳动力加总必须为100.因此,如果行业1雇佣了10个工人,行业2就有90个工人。如果行业1有50个工人,行业2就有50个工人。为了简单,定义P1 = 1 和 P2 = 2(在决定劳动力的分配时,实际价格没有影响,只要相对价格P2/P1 = 2)。在竞争劳动力市场,工资等于价格乘以劳动力的边际生产。行业间劳动力移动的情况下,行业间的工资率必须相等。因此,均衡工资是由两条P MPL曲线的交点决定的。观察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到这发生在工资率为10和劳动力供给为行业1有30个工人时(行业2有70个工人)。b.从(a)部分中,我们得知行业1雇佣了30单位的劳动力,行业2雇佣了70单位的劳动力。观察问题2的表格,我们看到这些劳动力分配会生产出4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