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198012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何文明  4月24日至27日,我们组织部分教师赴上海学习考察特殊教育。我们先后考察了上海市第一聋校、第四聋校、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和卢湾区辅读学校。笔者作为湖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及盲聋弱智教育专业部负责人,并就上海市特殊教育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听领导介绍、进课堂听课和查阅有关资料,我们感觉到上海市的特殊教育无论在教育对象的数量和类别上,还是特殊教育的质量上,都发展很快,给我们很多教育和启发。教育零拒绝上海特殊教育对象由过去的聋、盲和弱智三类发展到现在包括肢残、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经神

2、分裂症、抑郁症、脑瘫等在内的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在程度上也由过去的轻度、中度残疾教育向重度和极重度残疾教育发展。上海市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主要进特教学校学习,轻度残疾如重听、低视力、轻度智力及肢体残疾儿童少年主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目前全市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到100%。对于极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主要采取特教学校开设多重残疾班和送教上门的方式。如第四聋校就有两个多重残疾班,招生对象主要是听力和智力双重残疾的儿童少年,招生办法是隔年或隔几年招收一次,具体招收时间视学校所辖范围内残疾儿童的人数决定。卢湾区辅读学校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弱智学校,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其中2个因瘫痪无法上学的残疾儿童学

3、校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每天派教师到学生家里进行教育。在这所学校我们也参观了一个六年级的多重残疾班,这个班共有8名学生,其中有2名是孤独症,3名是重度智力残疾。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实现教育“零拒绝”,上海市现在正准备在浦东创建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特殊学校,招收重度、极重度和多重残疾的儿童和少年,逐步使上海市义务教育中不存在免学对象。健全的管理负责上海市特教事业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是市教委。教委副主任直接分管特殊教育工作,各个处室及部门的负责人定期研究解决当年度特教发展问题,并形成“年度特教工作要点”,基教办具体负责协调和各区(县)的行政管理,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室、教科院负责培训、

4、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各区(县)由分管局长和科长直接管理,特教指导中心具体负责特殊教育工作。上海市对特教学校的管理主要采取市、区双重管理的办法。1998年上海市对聋校重新进行布局调整后,全市只有4所聋校,其中3所为义务教育学校,1所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聋校数量少,区教育局难以对学校业务进行管理和指导,上海市的做法是区负责学校党务和人事工作,市教委教研室特教部负责全市特教学校的业务管理,对全特教学校进行业务检查和考核。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由市教委统一组织毕业考试,对于考试合格的学生发给初中毕业证。这样,避免了特教学校因量少而业务管理无人过问或管理不到位的状况,特教学校之间也有了竞争,纷纷通

5、过强化内部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途径来提高办学质量,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欢迎。我省如果有可能也可参照上海的做法,各个市州特教学校的党务和人事由市州管理,而业务归口到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特教研究室管理。这样有利于全省统一布局,避免只发展聋校的单一畸形局面,也有利于各校竞争发展,避免特校“资源高消耗,效益低产出”的状况。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同时,上海市还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如:上海市特殊教育19901995年发展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19952000年发展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八五”规划、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听力言语、视力、智力残疾三类特教学校办学标准、关于在本市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

6、就读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本市“九五”期间特殊教育行政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上海市聋校设立布局调整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以及有关实施特教学校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文件等。由于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了人们的认识,保证了上海市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专业的师资上海市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支过硬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办学质量是全国有名的学校,学校三位校长都是全国著名特教专家,学校的口语教学改革在全国推广。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学校每年毕业学生就业率为100%,并且不少毕业生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有名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现在上海市闵行启音学校又成了全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实验学校。上海市特教学校名

7、校、名师的涌现,与上海市对特教师资的重视和培养分不开。上海市重视特教学校培养和选拔干部担任学校领导,并且保持学校校长相对稳定。特殊教育专业性很强,由既懂管理又通业务的骨干担任校长尤其显得重要。上海市第四聋校老校长,全国聋校语文教材主编季佩玉先生从事聋教育35 年,在校长岗位上工作了34年,接任季校长的第二代校长顾爱玉是上海市“名师讲坛”主持人、全国著名特教专家,从事聋校工作三十多年,担任正副校长25年。2001年从校长岗位退下来,为培养教学新秀,开展教学科研,卢湾区教育局专门为她成立了“顾爱玉工作室”,继续战斗在特教岗位上。新任的第三代校长也是具有着二十多年聋教育教学经验的全国有名的

8、青年骨干教师。校长的专家化、工作稳定化,保证了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上海市十分重视特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形成了全市特教师资培训的网络。上海市特教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全市特教干部和师资的培训。1997年市教委又与华东师大签定共建合同,由华东师大特教系承担全市特教专业学历教育、高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及特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师资培训。同时,还确立5所办学有特色、师资力量强的特教学校作为上海市特教师资自培基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教部、上海市教科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和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提高特教干部的教研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训工作。为保证大量随班就读教师的需要,“九五”期间又在

9、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干部和教师继续教育中开设了“特殊教育概论”公共必修课。2001年,又率先在全国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规定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在取得普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必须取得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无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一律不得上岗。 高新区学科带头人赴杭州学习考察报告四月的西湖,正是杨柳夹岸,艳桃灼灼的时节。微雨中,听柳浪闻莺,如烟似雾的柳丝随风摇曳,轻拂面颊。那望不到尽头的柳阴深处,时时传来呖呖的莺啼带着一分欣喜、几分憧憬,高新区赴杭州教育考察组一行25人,于4月7日来到了如诗如画的梦幻杭州,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4月8日10日,在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下名师课堂风采

10、教学观摩会上,我们目睹了各地名师的风采,聆听了于永正、靳家颜、窦桂梅等七位特级教师为我们献上的七堂精彩、值得回味的课例。4月1112日,我们又至有着百年老校之称的杭州学军小学和文三街小学进行了教学考察与交流。一路上,点点滴滴的收获都时时会令我惊喜。惊喜中,有茅塞顿开的顿悟,也有豁然开朗后的释然;时时为名师精湛的技艺叫好,也时时为学生的精彩展示鼓掌然而,印象最深的,数窦桂梅!第一次听说窦桂梅,第一次听窦老师上课,我才知,课堂上也有一种力量,叫震撼!留存心底的感动           &n

11、bsp;         听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秋天的怀念  成都玉林中学附小瞿风听过许多名师的课,可不由自主地记住的是窦桂梅!有人这样评价窦桂梅:“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对此,我也有同感。听窦老师的课和窦老师的报告,心静如水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热情高涨,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跃跃欲试,这就是窦老师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乐,那么

12、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合唱;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长江;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是的,她的率真,她的投入,她的会说话的一颦一蹙,都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  四月杭州明媚的下午,窦老师带着她的“秋天的怀念”,在两节课的时间里,让我们有了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话。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窦老师的课堂,疏密有致,粗细结合。不愧是大家手笔。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三个层

13、次一层一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一组作品之中。新颖,简洁,深刻,广博。  窦老师教学艺术的“大手笔”还表现在她的“超越”。对教学主题的超越,对当下教学的超越,对学生要求的超越,对课内教材的超越。从“母爱”到“好好儿活”,从“读出感情”到“读出韵味”,从“读出韵味”到“读出思考”,从秋天的怀念到史铁生的系列作品,我们分明看到,窦老师就是一直在超越! 一、   在主题性阅读中整体超越主题性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材建构思路,它围绕一定的主

14、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的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较之原先的“单篇阅读”,它显得更为厚实,更具饱满的力度。  窦老师具有极强的课程意识,数年前即已自觉介入课程的创生之中。教学中,窦老师紧紧围绕主题,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为主题教材,课中穿插史铁生的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书目的节选片断。课后又为学生推荐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书目。从不同的侧面解读了“好好儿活”这一主题。  从中我们不难体悟教者的匠心。她首先是借助多篇文本的阅读,多侧面

15、地唤起学生对母子“好好儿活”的已有经验,为下面的我们“好好儿活”的体验设置一个广阔的情感背景。在这种“向心结构”式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的是立体、整体的感受,他们对“好好儿活”的体验必定是丰满且具再生力的。  窦老师主题性阅读的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置身其中,走进文中,和文中人物同悲同喜;走出课文,引发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的思索。这正是感情日渐沙化的社会,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给与学生的!二、   于细微处超越细到对一句话、一个词含义的挖掘,对每一个学生发言的评价,甚至对范读时每一个音调的读法,课件中每一个画面的处理,都用心对待,不随意放过。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无不闪现着教师智慧的光芒。而所有细节展现出来的美,体现的是窦老师“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辉。    请看文本解读。窦老师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的深处。在抓关键词句教学方面,那“扑”,那“抓”,尤其是那“忍”的挖掘,可谓绝妙。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使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