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198005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争议 摘要:女史箴图是一幅著名的中国人物画,原作已佚。先存有唐本和宋本两个摹本,唐本女史箴图较宋本更含有艺术价值。唐本女史箴图由始至终全部是文人骚客梦寐以求的收藏珍品,曾是乾隆皇帝的案头之宝。但在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清末年代,八国联军挑起了侵华战争,在洗劫圆明园之际,掠夺走了唐本女史箴图。现在,唐本女史箴图存于大英博物馆。对于国宝的外流,中国人民感到很惋惜,于此同时,呼吁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呼声越发高涨。文章经过对女史箴图的深入解读,结合大英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各自优劣,从客观的角度探讨唐本的归宿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女史箴图;现实状况;归宿中国画

2、,讲求的不是形似,更追求的是意境的渲染。观赏中国画,看那如流水般的线条,看那若有似无的留白,看那平淡无奇的墨色,好像能够将世间的嘈杂抛诸脑后,好像能够将自己融入于画中。中国画中所显露出的平和和淡雅,是炎黄子孙和生俱来的,已经融入华夏子民的血脉。你会喜爱上它,喜爱中国画的泛黄绢纸,喜爱中国画的流水墨字,喜爱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喜爱中国画的悠远意境。中国画关键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本文所述的女史箴图是人物画,是中国人物画中的代表性作品。一、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画坛巨匠顾恺之的画作,原作已佚。现在有两个绢本,学界认为:一个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另外一个则是唐代

3、的摹本,艺术性比较强,现在就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的魅力到底何在呢?女史箴图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卷轴中国画 ,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它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个不可撼动的地位,是里程碑式的画作。它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共有12节,因此画作亦有12段。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本女史箴图仅存9段,依次是:冯媛当熊、班姬辞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峭恭自思、女史司箴,各段都有箴文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本女史箴图则多出“抄录女史箴文之首,画妇德尚柔”、“樊姬感庄”、“卫女矫桓”3段 。女史箴图经过12段画作,将女史箴一

4、文中的12节内容给予了具象的表现,内容跃然纸上,使枯燥的文字马上变得通俗易懂。女史箴图想要表示的内容,就是要求古代宫廷嫔妃仕女的礼仪举止要符合封建礼数的规范,它标榜封建女子应该遵照三从四德,应该遵守女子标准。它经过12个不一样的小说,意在劝诫和警示妇女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女史箴图成功塑造了不一样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有图画有文字,清楚且显著地表露出劝诫性质,因此也称之为“后宫教科书”。女史箴图用生动的人物形象替代了枯燥的文字和抽象的说教,使得原本严厉乏味的教育,愈加直观具象,使人更轻易了解,更轻易接收。女史箴图是用绝妙的直线画法完成的,这一画法是4世纪人物画的典范。它的线条稳定均匀,精细绵密,将人

5、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流畅自然、简单明了的线条,却能将衣服的褶皱表现得真实立体,能将人物的表情刻画得清楚细致,不愧为一副上品佳作。它即使没有西方焦点透视画法的绘画技巧,也没有将人物景象刻画出立体真实感,不过中国画中特有的散点透视在这幅长篇画卷中却得到了精巧的表现。也正因为散点透视的画法,才更能表现出中国画独有的风格和个性,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视角。整幅画作给人的感觉就是柔美温和,平淡清新,如和风一絮;而那泛黄的绢纸,又给它增添了一丝历史厚重感,又平添了一丝莫名的沉重和惋惜。而经过几世收藏,几经易手,画作上留下了很多皇亲贵族、文人墨客的藏印,这又给予了女史箴图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二、

6、唐本女史箴图现实状况艺术性较强的唐本女史箴图现保留于大英博物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英博物馆吧。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对公众开放 ,它和纽约大全部会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可见其地位不通常。大英博物馆为英国和世界各国托管着一批反应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化的艺术品和文物,现在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大英博物馆向无偿公众开放,它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大家经过相互的沟通,相互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从而缩小之间的距离,促进大家间的交流和了解。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

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而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多达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 因为女史箴图的主要性,它被请进了斯坦因密室,得到更全方面更绝密的保护。百年来,未曾有多个人见过它的真面目,它就静静地悬挂在那里,沉淀着时间,沉淀着历史。它守着那份孤独和寂寞,等候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三、唐本女史箴图的归宿探讨现在,伴随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国民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对于收回流失文物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那些流失的文物该何去何从呢?我们以女史箴图为例,简单分析下“文物归故乡”的得失,对其归宿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因为北京故

8、宫博物院收藏的女史箴图稍逊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其艺术价和观赏性也较低,因此国人想看更贴近原版的女史箴图还得远渡重洋,这很大程度上阻隔了国人和女史箴图的交流。文物归故乡,是民心所向的。若女史箴图回归中国,不论从其历史地位而言,或从艺术观赏价值来说,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其最好的归宿。女史箴图回归故乡,关键有以下两点的优势。一是保护研究方面的优势。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一直全部是对本国家本民族的文化了解最深刻,研究最透彻。女史箴图毕竟是中国的,它所透露出的古典中国特征是无法遮掩的,没有些人比我们更了解它,更知道怎样保护它。正是因为中国书画的独特征质,西方人对中国画的审美和了解会有偏差,她们不太热衷于收藏中国画,使得她们缺乏有关保护中国书画的相关知识。二十世纪初日本装裱技术流行于欧美各国,大英博物馆也将女史箴图用日式装裱方法进行装裱,造成女史箴图上很多文人书写的题跋、题签被裁剪下来,历史就这么无知地给割断了;同时,为了降低开卷,大英博物馆将女史箴图拦腰裁为两截,装裱在板上悬挂,又因为长久地球引力作用,造成女史箴图开始出现掉渣情况 。正是因为西方人缺乏保护中国书画的知识,才造成了女史箴图造次噩运。如若回归祖国,女史箴图在中国将会得到更专业更全方面的修复和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