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1979629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父亲因为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坚持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二、 教学目标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

2、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三、信息技术应用思路1、课件演示跟随教学的步伐。课件的制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的演示必须随时跟上教学的步伐,快一步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慢一步则达不到教学的效果。本课的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必须让学生多度多体会,讲授本课时提出了许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当即度课件上的文段,非常的及时和方便。2、让学生上台用投影仪演示本文发展的顺序,通过展示学生本子上画的图标,轻松解决了本课一个难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胆量。真是一举两得。四、

3、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创设地震时的悲惨情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地震时的痛心感受利用课件播放地震时的图片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引导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板书:父 子)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 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 38 个小时, 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 地挖了 38 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按正确的方法、姿势默读课文,思考并

4、讨论、表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件演示出相关的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1、 引导 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问学生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儿子了不起又体现在哪?2、 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3、 引导学生思考:他挖了很长时间,到底挖了多长时间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4、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丰富形象。经过三十六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联系 前面的录像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外貌看上去体会到了什么?5、 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三十六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三十六小时?认真地思考这 些问题6、 引导

5、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7、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 力量。 让我们一起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听从老师的安排,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并勇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随时根据需要演示相关的文段总结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责任感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儿子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说 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师:不论发生什么,生: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最后一段。有感情地与老师齐读课件出示父亲对儿子许下的诺言课后拓展, 延续“ 亲情”1、出示图片,体会母爱的伟大。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认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出示有关母亲的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