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197944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 各位游客: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大家全部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大家全部认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站在平台前,您是否有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呢?礼堂主体部分的圆形建筑好似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门楼则像极天安门城楼。北京的天坛是皇帝向天请求风调雨顺的地方,那人民大礼堂正中仿

2、天坛设计也自然含有国泰民安的吉祥之意了。大家请看,大礼堂正上方绿色琉璃瓦大屋顶和飞檐的造型全靠斗拱结合柱、梁、檐而形成。同时,这也是力学和结构学的完美境界,因为斗拱的托、飞、拱、伸的作用,使整个建筑显得庄重华丽、摇曳多姿。斗拱使屋檐飞翘起来,这么,大屋顶既能防雨,又不会挡住光线,也使得礼堂里边异常明亮。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显著,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中国的佛教名塔之一。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

3、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围风景优美,为唐全部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含有其它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亩。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恰好和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

4、,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充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全部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和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那曲镇是被西藏列为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十二个月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

5、赛马节在此举行,观光群众、各业商贩、嘉宾游客纷纷云集而来。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蓝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绿色织就的锦缎画,旅游者全部会在这里领会到大自然的美妙。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通常外域传入中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以后才有依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中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以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中国的,石狮子则是和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中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因此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

6、。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根据大家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米以上,每尊重量最少也在250千克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三祖寺的建筑群,沿着凤形山的山势自下而上依次架造。从山门一直通向祖师殿,全全部处于一道中轴线上。烧香礼佛,应从山门进入。三祖寺的山门,也叫三门殿。正门名“般若门”,即“智

7、慧之门”;东边门名“解脱门”,意为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取得自由,也称“自由之门”;西边门名“精进门”,意指在去染滤净的修行过程中,要不懈地努力,也称“勤修之门”。门楣上,悬挂着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乾元禅寺”匾额。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大家全部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大家全部认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

8、“雁塔晨钟”铭文。众所周知,通常寺庙全部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在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和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她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主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

9、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和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晚间灯火阑珊时,到漂亮的热带雨林广场赏景,在柔软的沿岸沙滩上散步,听一听大东海的浅唱低吟,将会令您十分惬意。水利和水产资源: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支流密布。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潜藏着巨大的水利资源,高原无鳞鱼在全县都有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根据印度佛教

10、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和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她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所以,佛塔又称大雁塔。到了大雁塔,大家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她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她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许可,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

11、建成。平武报恩寺风景区:在绵阳市县境内,距绵阳市区184公里。景区以报恩寺为中心,包含王朗自然保护区、白马藏族景区、杜鹃山景区等。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有关报恩寺风景区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我国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起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经1

12、00多个国家和地域,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取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她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不论从质量或数量上全部远远超出前人,开创了中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小说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

13、,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都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都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初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全部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主要实物资料。完全能够这么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练,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中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全部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和富于哲理的感叹,经常在大家登塔时引发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