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复习 农业 覆盖类专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1979372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专题复习 农业 覆盖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专题复习 农业 覆盖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专题复习 农业 覆盖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专题复习 农业 覆盖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专题复习 农业 覆盖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专题复习 农业 覆盖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专题复习 农业 覆盖类专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 农田覆盖技术【考纲考向】1、农业区位因素,人类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2、农业技术的提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目标】1、对比分析和归纳覆砂、覆草、覆膜三种农业覆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原理明晰2、能够针对问题、现象进行思维建模,同时又打破模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感受人类趋利避害改造农业区位因素的伟大成效,为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考情分析】考点:农业区位因素;覆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卷别题号呈现形式考查内容分值2011年大纲卷36题区域图+文字法国葡萄种植与鹅卵石的作用16分2013新课标II卷3-5题文字材料地膜覆盖12分2015年新课标I卷1-3题示意图+文字树皮覆盖

2、12分2017年新课标I卷9-11 题示意图+文字葡萄双层膜覆盖12分2017年课标III卷36题区域图+文字西班牙日光温室的普及24分【温故知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结合某一具体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如何改造自然因素?【高考链接】1.(2017全国1,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 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 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2)该地寒冷期A. 最低气温高于-16CB.气

3、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A. 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题突破】 农田覆盖是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早在我国西汉元帝、成 帝之世(公元前 48-7 年)年间和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在农田上覆盖 泥砂、鹅卵石、谷草、树叶、畜粪之类记载。 读背景学习材料,尝试自行总结三类农田覆盖技术对农业生产分别有哪些影响并尝试探明原理.一、覆砂类【背景材料】在清朝顺治年间,我国西北地区劳动人民创造了“砂田种植法”, 用以栽培粮食、棉 花、瓜果、蔬菜和其他一些作物。

4、由于砂田表面粗糙,可有效防止径流,砂石间隙大、渗 水作用强;有砂层覆盖,不仅可以防风蚀,并能有效防止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 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砂田耕作法可使降雨量在 300mm 以下且灌溉条件差的地区获得较高而稳定的作物产 量,如今覆砂石的做法仍然在一些地区使用。【梳理归纳】【典题探究】1.(2011全国卷1,36(3)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 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 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 酿制而成的。(1)

5、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2) 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8分)(3)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 分)【变式训练】读“我国某区城示意图”,完成1-2题。 1左图中的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强B.温差大C. 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 2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右图,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 蓄水保墒 提高昼夜温差 增加降水 避免病虫害A.B.C.D.二、覆草类 【背景材料】20世纪初期,我国农业大量在秋冬季节利用作物残茬、秸秆进行覆盖,在不 同程度上减少了水分

6、蒸发,起到了保墒作用,达到了增产的效果。同时,秸秆覆盖具有改 良土壤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但秸秆覆盖前期土壤温度低,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延 迟,因此不宜全生育期覆盖。由于有机质积累量大,耕层土壤不翻耕,故导致某些病虫害 加重。【梳理归纳】【典题探究】2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 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果农覆草避开23月原因。(2分)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哪些?(4分)3)有专家认为,对于土质粘重的土壤不宜直接在表层覆草,需深翻后再覆

7、草,分析其原因。(3分)三、覆膜类【背景材料】1978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塑料地膜, 1981年国产地膜投入生产。自此,在我国引起了一 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地膜覆盖面积速度扩大。地膜分类多样化,主要有白地膜、黑地 膜、双色膜三种。透明白地膜透光、地温回升快。黑地膜不透光、地温回升慢、压草的作用。黑色地膜阻 隔阳光,因而除草效果显著。此外白天还有降温作用。银灰双色膜不透光、压草。反光率高 于35%,反光中带有红外线,对蚜虫有驱避作用。除以上类型外,反光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铺反光膜能使原来着色度40%-50%的水 果着色度提高到80%-100%,同时还可增加果实亮度。因为反光膜能显著提高树冠内

8、不同高 度的光强,且越靠近地面反射光强越强。【梳理归纳】【典题探究】3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 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等方面。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资料:大气受热过程图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12分)(1)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 理是A.减弱了环节B.增强了环节C.增强了环节D.增强了环节(2)(2013年全国II卷)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2013年全国II卷)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

9、用最显著地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变式训练】 右图为我国某地的大棚农业设施剖面图。该地修建大棚时,往往将地面挖深同时在大棚的一侧修筑 厚达3m的土墙。读图,完成(1)(3)题。(1)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农作物生长空间B.提高地表土壤温度C.防止土壤肥力流失D.加快空气流动速度(2)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深度增加,会影响棚内的A. 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B. 太阳光照和空气温度C. 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D.太阳光照和空气成分(3)该地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山东半岛D.四川盆地【学以致用】沂南某单位拟从广东引进两棵当地紫薇树种

10、在室外,请你为它们设计安全越冬方案。【限时训练】一能力素养提升(5min)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 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据此完成12题。 1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2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可有效地防止冻害,下列措施中与“羽绒 服”防冻原理最相似的是A.覆盖地膜B.燃烧烟幕 C.往桔园里的沟渠灌水D.往橘树附近空气喷水近年来,我国

11、许多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租地种植的农户大多来自于江浙。下图 为大棚草莓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题。3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而草莓地垄多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A.减少水分蒸发B.减轻病虫危害C.增加土壤肥力D.抑制杂草生长第二届青奥会已于2014年8月16日28日在南京举行.图为“新栽树木遮阳网示意图”。据图完 成第4题。4. 在此季节,南京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图),其目的是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5. (2017年7月临沂市期末考试)阅读图文材

12、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荔枝主产地位于长江、赤水、习水沿岸河谷地带,合江荔枝在全球分布纬度最 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市场价格最高。荔枝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对气候条件尤其是气温非常敏感,生存的 温度要求是年平均温度18 C以上,最适宜的温度是22-25 C,尤其是冬季不耐冰雪霜冻;最低温度低 于2。C就可能遭受冻害,会使来年荔枝产量大为减少甚至绝收。从最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来看,合 江县年平均气温为。C,极端高温为。C,极端最低气温。C,平均有霜期仅6天,大约每三年有一年是 完全无霜的。下图示意我国荔枝主要分布区。当地农民常用绿肥、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

13、覆盖于荔枝树下,说明该做法对荔枝生长自然条件的改 善作用。(6分)【拓展延伸】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近 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和推广轮作倒茬耕作制度,减少地膜平均覆盖率;同时加大研发新型可降解地膜材料逐步缓解残膜污染。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堆放在地头的废弃地膜。结合材料和上图,分析大量地膜残留在原地或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对当地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自 己的防治建议,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达到人地和谐。(8分)微专题覆盖类答案高考连接:1.(1)B (2)C (3)D一、覆砂类【典题探究】1.(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

14、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度附近)葡萄 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 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 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 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变式训练】二、覆草类【典题探究】2. (1) 23月份覆草会影响地温回升。(2分)23月份是华北地区的冬末春初

15、,华北地区土 地升温时期(1分),覆草会影响地表温度的回升,导致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延迟。(1分)(2)覆草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1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1 分);调节土壤温度(1分);抑制杂草生长(1分);减少地表侵蚀,保土保肥。(1分)(3)土质粘重水分不易渗漏,土壤直接在表层覆草导致水分积累太多,深翻后土壤空隙度大,容易排 水,所以深翻后再覆草,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土壤含水量。三、覆膜类【典题探究】3. (1) A (2) A (3) D【变式训练】(1)B (2) B (3) C【学以致用】保护方案:根部培土、覆草;搭帐篷;冬季风迎风面建挡风障;大树缠保温 带、包薄膜或缠绳子;涂白剂。1-4:C A D D5、夏季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降低土温,冬季可减少地面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 既能增加降水下渗,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防旱保湿; 可减少杂草生长; 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