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苏教必修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197857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苏教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苏教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苏教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苏教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苏教必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

2、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二、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三、阅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四、疏通字词。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德义:德政与信义。明哲:明哲

3、的圣人。不胜:不堪景命:大命殷忧:大忧行路:路人董:督责。苟免:苟且免罪。宜:应当。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简能:选拔人才。垂拱:垂衣拱手。2粗知句义。3教师答疑。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五。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订正练习二-五。2难句的翻译。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二、分析课文。1第1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

4、安思危的危害。“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2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

5、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3第3段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

6、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三、学生背诵第3段。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二、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

7、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三、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1)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2)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2语言特点“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四、教师总结,课堂答疑。五、学生诵读,体会。附:板书设计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分析(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二、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