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计算专题归纳总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1963841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计算专题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计算专题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计算专题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计算专题归纳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计算专题归纳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计算专题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计算专题归纳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地理计算地理学科中有关计算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地理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它是地理学科高考考试说明中十点能力要求之一,也是高考地理考查的基本技能之一。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可以反映出考生的地理素质水平和学习潜质,也能很好地体现出地理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基本原则。因而,这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地理命题和文综命题的热点和焦点之一。2010年高考中全国、北京、天津、新课程等综合卷及广东卷、江苏等地理单科试卷都涉及了分值不等的地理计算类题目,从而使其成为了全国及各地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亮点。但部分考生由于计算技能、技巧不过关,往往降低了该类题目的得分率,因此高考复习中,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各种地

2、理计算之间的知识网络恒星日太阳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中心对称点的计算时区、区时、地方时计算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自转黄赤交角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回归周期的计算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地图比例尺纬度和经度地面高度图上距离的计算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气温气压梯度海拔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地面高度逆温的计算地球恒星年回归年二、各种地理计算的基本原理精析1.与地球地图有关的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计算1经线长为111km, 1纬线长为111co skm其中为纬度;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海拔和相对

3、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 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2.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数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V=1670coskm/h。恒星日及太

4、阳日的相关计算1太阳日比1恒星日长3分56秒。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的“今天”, 以西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的“昨天”。如果将地球分为“今天”和“昨天”,那么,“今天”所占地球的比例为180经线的地方时/24。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赤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则H=90-。昼夜长短的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回归周期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5、)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特征: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中心对称点的计算地球上某点A(X,Y)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X,Y),X180X(与X相反的经度),Y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3.人文地理有关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4.其他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

6、距离的气压差流域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营养级固定能量的计算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三、高考计算题分类分析1、依据常规原理、公式计算【案例】: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第6题。(2010 全国卷1)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16 D. 18(思路点拨):该类试题在各地理计算中较常见,需要我们识记各种地理计算原理、规律,熟悉各地理公式,如比例尺、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等,考场中,需要我们

7、能够从试题中提取出有效数据信息,代入地理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出地理结果。如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查对趋于简单,为常规的温差计算。由题图可知,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为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为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而对于该类试题,诸多考生很难在试题的信息中获取有效的数值信息,致使答案失误,失分严重。(参考答案):C2、依据试题材料计算【案例】: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

8、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2004广东卷)表1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KM2)加拿大335美国30156埃及703503中国129934英国241963印度313559日本3363054荷兰4321601孟加拉国9101359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A美国B荷兰C孟加拉国D加拿大(思路点拨):该类试题往往会给出新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与常规地理计算原理有时相差较远,这就需要我们细心研读所给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创设相关的计算方法,结合题干要求,消除无关参量,最后得到所需的结果。如该题所求的是耕地与国土面积之比,而试题材料中给的是人口算术密度

9、与人口生理密度两概念,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加工,可得如下规律:由此我们将试题材料信息与设问相联系了起来,代入表中数值计算即得答案。(参考答案):C3、试题中隐含的计算【案例】: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答(2006全国卷1)。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能源消费构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13.214.2269.621.52.26.730.73.7324.939.725.79.77.11.8917.751.112.518.78.530.717.320.655.36.8表1数据表明表1A、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B、

10、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D、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思路点拨):从四个选项来看,选项中的半句均是正确的,而决定正确选项的应该是选项的后半句,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务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乘以其比例,然后再判定正确选项。如A项:四国的核电消费量分别是:国为13.26.7%=0.91,国为30.79.7%=2.98,国为7.118.7=1.33,国为8.56.8%=0.58,由此我们可以判定A项错误。依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B项为正确答案。针对该类试题,计算难度虽然不大,但有时计算会非常繁琐,只要我们有较足够的耐心和细心,B必然

11、会有“柳暗花明”的结果。(参考答案):B4、依据“对称点”的计算【案例】: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11题。(2010 全国卷2)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A. 9月2130日B.10月1日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由黄河站由极夜转为有昼夜交替现象,即昼由0小时逐渐增加,根据材料“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升起,就得落下。根据太阳回归运动黄河站刚好出现昼(

12、即极夜现象结束)的日期是3月9日,离春分日有12天。根据对称原理,也就是说到了秋分日12天以后黄河站刚进入极夜现象,日期为10月2日以后(如下图所示)。故选B。对城该类试题,我们要注意熟读题意,明确试题的问题指向,运用所学知识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条件,透过“现象”,寻求试题“本质”,利用好“对称美”,便能容易地取得答案。如2007年的 2008年的(参考答案):B5、依据推理计算【案例】: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7题。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 B.18C.21 D.24(思

13、路点拨):该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气温垂直变化与分布的理解。两地气温相差5度,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的规律,上午10时两地应相差9度左右,即甲地应为21度左右,显然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地势差异,下午15时的H地气温与10时时相差不大,而甲地在获取了做够的太阳辐射后的15时,其气温要比上午时的21度偏高,故可确定D选项。这类试题依靠单纯的地理计算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依据生活常识和客观地理规律进行合理的推理,选出正确的选项。(参考答案):D四、对应专练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

14、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题。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2.下列日期中,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3.读下图,判断:这一天,甲、乙、丙、丁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800、600、400、200,那么就纬度而言( )A.甲地可能在南半球也可能在北半球B.丙地纬度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乙地C.乙地自转线速度可能小于也可能等于甲地D.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