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声现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196383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声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声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声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声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声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声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声现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专题一 声现象【中考例解】例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 (1)请你在图1-1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例1答案图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行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解析:根据表中空气的温度与声速的对应关系描点,然后用曲线连接即可得到声速和温度关系的

2、图象。在15的位置作温度轴的垂线交图线于一点,从该交点向速度轴作垂线即可得到15时的声速。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低,声音的速度也越小,因此在温度较低时,飞机速度较容易超过声速,超音速飞行试验更容易成功。答案:(1)如右上图所示 (2)339 图1-2(3)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例2.如图1-2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A.水和瓶的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解析: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本

3、身有固定的频率,所以在不装水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并没有什么区别,但装入水后,改变了振动的频率,发出声音的音调也就相应地发生改变,装入水的多少不同,频率的改变也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就不同。装入的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装入的水越少,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答案:A例3.如图1-3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4、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噪声的方法 。图1-3 解析: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就是有规律的振动,噪声是杂乱无章的振动。答案:振幅大,响度大 (d)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或防止噪声传入人耳【能力训练】图1-4一、选择题:1.如图1-4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及解析:B。本题考查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题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选B。2.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

5、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答案及解析:C。本题考查音调、响度、音色的辨别。人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他们的音色不同,所以选C。生活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也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答案及解析:B。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决定的,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主要是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图1-5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

6、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答案及解析:D。本题以图片形式综合考查有关声现象的演示实验。选项A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选项B是探究音调细管长短的关系;选项C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选项D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图1-65.如图1-6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计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答案及解析:C。本题以“声纹锁”为载体,考查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实际了解起来,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这种声纹锁是靠音色来辨别声音的。图1-76.如图1-7所示,是我市城

7、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 答案及解析:B。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学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方面:(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7.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小烛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

8、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答案及解析:D。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声波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还能传递能量,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现象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8.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B.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C.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答案及解析:B。本题综合考查有关声现象的知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很小,所以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可以用电磁波

9、测定。9.如图1-8所示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图1-8 答案及解析:B。小孩对着山壁喊话能听到回声;蝙蝠能够发出超声波,通过“回声定位”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工人用电钻钻墙会产生噪声;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本题应选B。图1-910.如图1-9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声音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锯条振动越快B.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大C.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D.声音的高低由锯条振动的次数决定 答案及解析:C。锯条振动发出的声音,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由此可以判断A错;振动的快慢只改变音

10、调,不改变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B错;D项错,应是每秒振动的次数。1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0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采蜜,还是采了蜜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 A.声音的音调不同B.蜜蜂飞行路线的形状不同C.声音的响度不同D.蜜蜂飞行的高低不同答案及解析:A。蜜蜂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养蜂人就是据此辨别的。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

11、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答案及解析:B。声音在雪孔里多次反射被吸收而减弱。二、填空题:1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答案:(1)振动(2)大于(3)真空不能传声14.科学考察工整理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 图1-10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2、)。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案:10500 不能15.如图1-10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 答案:(1)物体振动发声(或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或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便于观察)16.如下方框中内容是从一小报上摘抄下来的,你认为报道 (填“真实”或“不真实”);理由是 。两星相撞惊醒梦中人 某报讯(记者张甲、刘乙)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木星相撞,发出巨大的响声,惊醒无数梦中人据专家解释,这是距离木星较近的 答案:不真实 真空不能传声17.如图1

13、-11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和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 图。图1-11 答案:甲;乙;乙;丙18.你知道下面的几幅漫画分别属于哪种利用吗?(如图1-12)图1-12 (1)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有 (只填序号)。 (2)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有 (只填序号)。 答案:(1)1、3、4(2)219.下表中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声音传播的一些规律,请认真分析,说出其中两种。一些物质的声速/(ms1)空气(15)340空气(25)346软木500煤油(25)1 324蒸馏水(25)1 497海水(25)1 531铜3 750枫木(顺纤维)4 110铝5 000铁、钢5 200 ; 。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分析能力,根据图表信息,分析归纳得出规律。此类问题答案不唯一,属开放性问题。 答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同一温度下,液体的密度大,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大图1-13三、综合题:20.小丽等同学在做声音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探究实验。 如图1-13所示,将通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