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196355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李跃云2015年10月19日15:55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雷池,水名,今名杨溪河,在安徽省望江县东南雷池乡。”(辞源注)。据太平御览孝子传记载早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期便已有了雷池。雷池位于长江中游,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滨江襟湖,承东启西,吴头楚尾,是长江文明中古皖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交汇地,因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三孝故里、黄梅戏乡、挑花之源等独特人文元素的积淀和“不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熏陶,形成了以忠诚担当、崇孝重义、遵规守矩、包容开明为内核的雷池文化,焕发出崇善贤明、包容清明、开拓开明的社会风尚,雷池已从单纯的地名,跃升为文化地标,成为望江最重要的人文标志和

2、精神图腾。“雷池”作为“规矩”的代名词,源于“不越雷池一步”的历史典故。历史记载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与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起兵反晋,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温峤欲领兵东下保卫晋都建康(今南京),中书令庾亮恐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趁虚而入,故在报温峤书中写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毋过雷池一步也。”雷池因此名著史册,“不越雷池一步”也成为世人熟知的成语,由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要越雷池去京都,演进为当下做人做事要遵规循矩。讲规矩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规

3、矩的重要性,认为规矩不仅是指党的纪律,而且是指法律、制度、规定、道德、规范、规律等,包括刚性规矩和不成文规矩。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在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中的“规矩篇”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规范从政行为,自觉做到防微杜渐,谨防“第一次出轨”、“第一次湿鞋”,决不越雷池半步;在关于官商交往要有道的论述时特别要求,干部必须对诸如“工作需要的接触”、“友情亲情之类的往来”保持严格的尺度和正常的温度,不越雷池半步。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

4、多次引用“不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成为当下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全面步入新常态,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但面对着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拉大,腐败问题严重,改革难度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社会转型加速,理想信念弱化,价值取向多元等十分复杂的环境,如何发展?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切都必须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用规矩来

5、规范行为、消除腐败和丑恶形象。用制度来调节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严守道德操守,树立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坚守公仆本份,整治庸懒散,让履职尽责成为遵规守矩的常态,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提供坚实保证。一、遵循经济规律,不越生态环境红线雷池,塑造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经济新常态是换挡转型、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迫切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

6、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把“绿色化”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路径,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化为以创新为基本动力并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的效率型集约式发展。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划

7、定生态红线,铁腕治理、重拳出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绿色政绩”作为“硬依据”用实用好,对不作为乱决策瞎折腾的,必须严格追责。不图一时的虚荣,不砸子孙的饭碗,要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绿色GDP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硬目标和硬约束,决不要黑色GDP和带泪的GDP确保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生态环境。二、遵守社会规范,不越道德法律底线雷池,培育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当前我们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培育公序良俗、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既要筑牢道德防线、加强自律,又要加强法治建设、把牢法律底线,德法并举、标本兼治。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把培育和

8、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要以德育人、以教启智、以文化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从党员干部带头抓起、从典型示范引领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9、的重要基点。舆情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是和谐稳定的“传感器”,面对“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天大笑话”和一些大腕、大V刻意炮制的“惊天之作”及扎眼球的“卖点新闻”,我们既要敢于正面揭示,又要善于把握舆情引导的时度效,运用好信息传播规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平安建设的重要保证,要牢固树立现代法治理念和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

10、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不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用良法善政保障社会生态始终朝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三、遵从政治原则,不越纪律规矩黄线雷池,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要坚持政治原则,把守纪律讲规矩贯穿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过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总开关,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打牢政治生态的压舱石。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

11、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真正能起到“除尘”、“过滤”作用。严格的纪律性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铸就良好党风、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首要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要是严格遵守党章,坚持党纪严于国法、领导干部严于一般党员干部,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和防火墙。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从严标准,从严把关,从严管理,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驰而不息抓作风反腐败,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变成清除思想灰尘、匡正干部行为、净化政治生态的过程,铁拳反腐、重典治疴、利剑高悬、除恶务尽,让从政环境清朗起来。“忠诚、干净、担当”是时代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信念、人

12、格、实干”立身,率先垂范,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要主动到解决改革难题的一线去,到条件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良好政治生态重在涵养,“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万家灯火、念百姓忧乐,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始终保持蓬勃向上、昂扬奋发的精气神。(作者系中共安徽省望江县委书记)注重提高乡镇的整体工作能力孙学祥2015年01月04日15:52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

13、区各部门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把热情关心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把中央对基层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落到实处。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层级。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在一线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工作压力大,很多乡镇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工作条件差,干部晋升空间有限、待遇不高。加强基层,打牢基础,理应更加关心关爱乡镇干部,为他们减压力、卸负担、强保障、提待遇,给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营造更好的环境。客观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部分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个体素质和

14、团队的整体功能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低标准做事,低要求做人。目前,乡镇干部主要存在两种状况:第一种类型干部是家在乡镇的部分老同志,在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或调动过,工作习惯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部分乡镇干部从“老黄牛”变成了“老黄油”,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第二种类型干部是参加工作不久或异地交流干部,部分干部不安心乡镇工作,不愿留在乡镇,“走读”现象严重,有的甚至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了找门路、跑调动上,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不少干部久而久之产生了拖拉懒散的作风,甚至主动降低工作标准

15、和做人的要求,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二是疲于应付不愿担当。乡镇干部的事务繁琐、工作量大,一个人身兼数职,几乎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任务重、责任多、压力大。疲于应付各项工作,致使部分干部对工作、对事业缺失应有的责任心和强烈的内在动力。对群众的诉求推诿扯皮,敷衍了事,不愿担当的情况司空见惯。三是住在乡村不沾泥。部分乡镇干部驻村入户少,“走村”现象严重,有些干部下村也就报报到,转一圈,打个蘸水就回到了乡镇,几乎都不在村上住宿,开展工作就开开会,把乡镇的工作要求讲一遍,转身就丢给村(社区)干部,平时用电话“遥控”指挥,群众长期见不到干部的身影。个别乡镇干部甚至还有见到群众就绕道避开的

16、情况,内心深处根本没有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心思和想法。四是回避矛盾,破题不多,揭题不力。目前,乡镇工作有三怕:一怕超生,二怕上访,三怕死人。出现超生,一票否决,等于一年工作白干;遇到上访,就有麻烦,摆平就得出钱买平安;安全生产,出现事故,就要追究责任,甚至丢官帽。整体合力效应难以形成,面对诸多难题束手无策,万事只求平安过渡别惹麻烦。五是定力不足,扎不下根。一些干部感觉乡镇工作条件艰苦、压力大、任务重、福利待遇差,导致有的干部不安心工作,一定程度存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经常以开会、办事、跑项目、争取资金为由,隔三差五往外跑,静不下心、沉不下气,融入不了基层工作,联系服务不了基层群众。要注重提高乡镇的整体工作能力,必须深入贯彻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处理好五个关系,坚决维护乡镇班子的团结统一。正确处理好乡镇党委、人大和政府三套班子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处理好书记、乡镇长和人大主席的关系,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提高团结干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