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196091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5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

2、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加点的字注音。瘫痪(tnhun)憔悴(qiocu)仿膳(shn)侍弄(sh)诀别(ju)整宿(xi)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翻来覆去:来回翻身。3.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xx),原籍河北涿州,中国作家

3、协会会员。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读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二)整体感知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讲述了重病缠身

4、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2.借助表格,理清文路。“我”的情况母亲的表现母亲的话“我”的表现母亲的表现第一次暴怒无常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狠命捶打两条腿。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第二次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喜出望外3.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

5、”的哪几件事?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4.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再生希望)(三)语言品味1.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一系列关于母亲的细节、动作描写都体现了深沉伟大又毫不张扬的母爱: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动静是担心儿子想不开;一切沉寂后再进来眼边红红的,是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

6、心;一直没有劝解是怕说错话伤及儿子的自尊。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儿子心里的苦闷,知道要给他一个静静地平息暴怒的空间。(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3)“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7、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为自己出语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伤。她把儿子的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在这一点上比儿子自己都敏感。所以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儿子。2.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第一处景物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第二处景物描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四、领悟主题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题旨:又是秋天,

8、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五、板书设计六、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

9、树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2.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着,活

10、得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2、品读细节描写,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情感。3、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会坚强,珍视生命。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读细节,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触动情感,引入课题激情谈话:一个青年在他跨入生命最灿烂的季节的时候,他的双腿突然瘫痪了。他

11、从此将与轮椅为伴。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一个原本活泼好动的男孩,突然间不能走路了,他的脾气变得暴燥无常起来,文章中他是怎样表达自己这种心情的?他就是史铁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二、品味词句,感悟真情出示读书要求:读课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一件件小事表达母亲的一片深情的?(通过体会母亲的“忍”,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母亲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的出去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悄悄地”几处动作来体会母亲的细心、小心、苦心。3体会母亲的自己的病痛。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

12、品味,我们感到母亲除了要忍住儿子的报怨、忍住自己的痛苦外,更要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带来的打击!这是一种怎样难熬的忍耐啊!同学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4体会“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的含义。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教师小结:今天的史铁生珍惜生命、勤奋写作,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1.课件出示史铁生所取得的成就。2.教师总结:母爱,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自己的子女是丑是美,是健康还是残疾,她都全身心的去爱他、呵护他。这就是母爱,不需诠释,不需回报。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事情。”相信大家从今天的学习中不仅仅又一次

13、感受了伟大的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想到关爱我们的亲人、朋友。3.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随笔、有关庙的回忆、合欢树,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秋天的怀念全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学生对于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与工具性相统一,在识记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为此,教

14、学中设计的生字学习、初读感悟、理清脉络、研读细节、资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教学准备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