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阶段语文检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196077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阶段语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阶段语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阶段语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阶段语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阶段语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阶段语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阶段语文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段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题分I、II两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 (30分)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当(dng)局 恰当(dng) 长歌当(dng)哭 螳臂当(dng)车B、槐(hui)树 愧(ku)疚 身材魁(ku)伟 鬼魅(mi)伎俩C、踮(din)脚 惦(din)记 掂(din)斤播两 掂(din)量轻重D、哄(hng)骗 提供(gng) 哄(hng)堂大笑 烘(hng)云托月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从这里也可以见证。 他们万里

2、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 官邸。 中国是穷。但 -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 -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A富余 庇护 只要就 B富余 保护 只有才 C富裕 保护 只要就 D富裕 庇护 只有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来,一些厂商宣传时,总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尽善尽美,并且在广告中大事利用名人效应,可实际质量一般,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消费者十分反感。B.同样是种子,有的悠闲地躺在泥土里无声无臭地腐烂掉,有的则倔强地从山石缝隙中挺身而出长成参天大树。C.很少与外界有接触的王刚在为希望工程捐款500万人民币后,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不得不抛头露面向人们

3、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D.小李说:“目前工作中虽然有许多困难,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合力,就一定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B、在大量药品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和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智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区。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D、构筑数字化的生活平台,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来和高科技生活相接,这种介质就是网络接入和支持平台。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

4、的文段,完成5-7题。(9分,每题3分)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5、选出对文中

5、画线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B苟活者是鲁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C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鼓励。6、选出对“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之情。B呼应“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C言已尽而意未穷

6、,直接并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D“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7、选出对“曾经屡次为之感叹”中的“之”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所表现出来的勇毅精神。B“去年中国女子的办事”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女子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C“三一八”惨案及“去年中国女了的办事”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女子的勇毅精神。D历史上所有中国女子在抵抗侵略中所体现出来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

7、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小学而大

8、遗,吾未见其明也。 9、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火尚足以明也。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C、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II卷四,(23分)阅读文段,完成11-13题(10分)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

9、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泉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石缒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苏轼游白山水付过)注过:苏轼儿子名。 石:投石。缒:指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汰:水波。 余甘:余甘子。此物初食酸涩,后觉甘甜,故称余甘。11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3分)译: 12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4分)译: 。13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3分).译;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0、(8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5分)15名句默写(5分) (1)六国破灭, , 战不善, 。 (六国论) (2) , 惟庚寅吾以降。(离骚)(3)匪来贸丝, 。(氓)(4) ,天下归心。(短歌行)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2分)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

11、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拼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道:“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地步。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

12、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你小时侯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

13、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地活16、试对本文写作特点做简要的分析(6)17阅读第三段,从母亲的言谈举止,分析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6)18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不超过22个字,2分)(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不超过60个字,4分)19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4分)六、语言表达(15)20、给下面一首诗前4句排列正确的顺序(4)片帆一叶画中游,雪点芦花起白鸥,散作江南处处秋,王孙芳草伤心色。天上月,水边楼,露云淡挂帘钩,空蒙不见山河影,望见山河影更愁。21、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写两句话(4分)腊梅也许讨厌朔风的肆虐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