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线下施工专项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196076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线下施工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压线下施工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压线下施工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压线下施工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压线下施工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压线下施工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线下施工专项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江东西快速干线新建工程绿化施工项目 DXKS-LH03 标段高压线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绿美艺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吴江东西快速干线新建工程绿化施工项目DXKS-LH03标段二 0 一六年四月高压线下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吴江东西快速干线新建绿化 LH-03 标段工程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电力设施保护条列;(5)其他有关安全管理办法。(6)现场施工环境实地调查情况。二、编制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吴江东西快速干线新建绿化

2、 LH-03 标段高压线附近及下方的施工作业面。四、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吴江东西快速干线项目呈东西走向,位于吴江主城区南部,起于230 省道,向东与南北快速干线交叉,跨老227 省道、京杭运河,经出口加工区南侧,与苏嘉杭高速交叉,主线跨规划同津大道,地面道路与规划同津大道平交,终于长白荡西侧。本绿化项目施工桩号为:K6+860-K8+200、K8+600-K15+000。五、安全方针、目标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以“从严治本、基础取胜”为指导思想,以创建安全标准工地为载体,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强基达标,强化管理,以控制惯性事故的发生为重点,杜绝施工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以坚持规

3、范管理和日常安全检查为手段,积极开展事故预想、预防,认真落实施工安全措施,使安全生产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状态。安全目标:杜绝一切职工触电伤亡事故;消灭一切高压线短路事故。六、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高压线下施工被我处列为重要危险源之一进行监控。安全控制措施1、组织措施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高压线下施工安全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有力,行动迅速。组 长:谈国兵副组长:石建华孙 阳组 员:徐赢钱敏超马 刚 卞伟峰王蝶2、管理措施制定高压线附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对项目所有施工及技术人员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做到对高压线下施工安全的全员管理; 涉及高压线下施工的必须由专职的安全员和

4、技术人员实行安全值班制度。每个工点开工前,工区组织相关技术和安全人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现场施工人员高压线下作业的安全意识;技术人员要对高压线距施工现场的垂直及水平距离进行测量,保证安全距离:1-10 千伏 5 米,35-110 千伏 10 米,220 千伏 15 米。并对现场施工员进行安全交底,保证施工安全。3、现场控制措施在施工现场必须有安全警示标志,并在高压线下采用红色标杆标示出安全施工净空高度; 重视个人自我防护, 进入工地按规定佩戴安全帽,进入高压线下施工现场的, 必须戴好安全帽、 穿戴绝缘手套、 穿防护鞋、绝缘衣服才能进行施工; 严禁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在高压线下

5、立警戒杆,标杆顶以下为安全作业空间。高压线下进行挖装作业时,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 施工高度不得高于安全作业空间,防止施工机械碰触高压线。针对不同区段高压线离地距离,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通知电力部门派专人,进行现场管控,起重机械吊装作业时,必须采取绝缘防护措施并设专业人员负责指挥,同时应有施工负责人 , 安全人员盯场。起重设备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及其他各种工作人员必须是取得操作合格证。起重设备顶部必须安装绝缘套,起重机的吊装小钩必须加设小钩反弹装置 , 以防止吊物突然下落时起重小钩反弹而触碰高压线, 起重机作业半径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 5m,起重设备操作人员、电工在施工期间

6、必须配备绝缘手套、绝缘鞋及高压绝缘垫,并按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规定穿戴,严禁无防护设施进行施工。阴雨及大风、大雾、大雪等恶劣性天气停止高压线下及附近施工,防止感应电伤人, 禁止高压线疲劳作业。 电表及电敏感性仪器在高压线下施工时尽量远离高压线,必须放置在高压线下时,必须加设防护罩,以免仪器损坏。施工现场在明显处设立警示牌,写明高压线电压、安全操作距离,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施工期间发现异常或者检测出机械感应电集中现象,应立即停止作业,不得自行处理,必须立即上报,由项目部专业人员进行解决。4、技术措施根据高压线下施工安全防护要求,最小安全距离为 5m。我标段施工前,都需先用全站仪准确测出施工区域内最低

7、点高压线的高度,然后再确定施工机械起升垂直高度固定并设置标杆, 在施工过程中派专职安全员 24 小时监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执证上岗。施工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每个墩位位置距高压线的距离和安全操作距离进行技术交底。(1)机械管理现场施工机械有吊车、为了确保不发生高压触电事故,工程处制定了高压下施工机械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必须由工程处安全员、施工员在场监督、指挥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施工,违者项目部进行严惩。并由物资部不定期的对机械性能进行检查, 严禁机械带病作业。 该类型施工机械严禁夜间在高压线附近作业。(2)安全培训由安质部、工程部加强对作业现场施工人员、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对高压

8、线下施工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对触电事故的急救措施进行讲解,并进行演练。(3)应急响应当现场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 迅速逐级上报, 次序为现场、 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总包部进行请示,请示启动上一级

9、救援预案。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 并由在现场的负责人指挥, 在 1 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应急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 等求救电话。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 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a、高压线短路事故施工过程中如操作不当造成高压线短路事故, 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并设置警戒线, 由

10、现场负责人立即通知吴江供电公司和供电公司电力抢修部门 , 由电力抢修部门组织抢修,把损失降低到最小。b、触电事故现场施工发生触电安全事故以后,工程处必须立即报告到业主或公司安监部,安监部在了解事故准确位置、事故性质、死伤人数及其它有关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全过程时间不得超过 6 小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5)触电事故的指挥控制发生触电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工区副经理为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的人员首先用扩音器或喇叭呼喊,并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 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组织应急领导小组进行现场抢救。各负其

11、责,重伤人员由水、电工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米救护的车辆, 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 人员和财产损失。 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 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 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发生痉挛,应立即组织对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后的抢救。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呈现昏迷不醒状态,通常是“假死”,万万不可草率从事,应立即通知义务人员进行抢救。人工呼吸是在

12、触电者停止呼吸后的急救方法。各种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呼吸法效果最好。 实行人工呼吸前, 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等解开, 取出口腔内杂物, 以免堵塞呼吸道, 使触电者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仰卧(可用一只手托触电者颈后),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顺畅。救护人员用手使触电者鼻孔紧闭,深呼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内吹气,一次约 2 秒钟。吹气后,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放松触电者的鼻子,使空气呼出,约 3 秒钟。然后再重复吹气,每分钟吹气呼气约 12 次。胸外心脏挤压法是触电者心脏停止后的急救方法。 做胸外挤压时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 姿势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相同, 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跪在腰部两侧, 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掌根用力向下(脊背的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的血液。 成人应挤压 35cm,以每秒钟挤压一次, 太快了效果不好,每分钟60 次为宜。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恢复,血液充满心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