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节能评报告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1952909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节能评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节能评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节能评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节能评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节能评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节能评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节能评报告书(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吉林省嘉源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七月5目 录前 言10.1评估目的和意义20.2评估过程4第一章 评估依据61.1评估范围和内容61.2相关法律、法规61.3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71.4相关标准及规范91.5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101.6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目录101.7相关工程资料和技术合同11第二章 项目概况12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22.2项目基本情况132.3项目用能情况20第三章 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223.1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223.2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233.3本章

2、评估总结244.1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254.2工艺流程与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的影响254.3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284.4主要能耗设备、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284.5本章评估总结29第五章 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305.1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分析评估305.2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分析评估365.3能效水平分析评估36第六章 节能措施评估386.1节能技术措施386.2节能管理措施436.3节能措施效果评估456.4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456.5本章评估总结46第七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477.1存在的问题477.2建议47第八章 结论49附图:总平

3、面布置图附表:1、主要耗能设备一览表2、主要能源和耗能工质品种及年需求量表3、能量平衡表项目摘要表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钢管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吉林管泰工贸有限公司联系人李先波节能评估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联系人项目建设地点吉林市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所属行业钢管制造项目性质新建 改建 扩建项目总投资45136万元投资管理类别审批 核准 备案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02000m2,总建筑面积46775m2。工程主要包括新建项目主要建设焊接钢管生产线六条,年产钢管60万吨。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主要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计算用折标系数折标煤量(tc

4、e)电万kWh10620.1229kgce/kWh1305.2煤GJ102920.03412tce/ GJ351.16柴油t301.4571tce/ kg43.71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tce)1700项目能效指标比较项目指标名称项目指标值新建准入值国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对比结果(国内一般,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单位产品能耗2.38kgce/t单位投资能耗0.038 tce/万元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影响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所需能源所占吉林市消耗比例很低,项目能耗不会对吉林市的能源消费增量产生明显影响。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本工程项目建成后各项指标,达到吉林省规定的节

5、能的要求,促进当地完成节能目标。项目可研报告在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研报告节能措施还不够完善。节能评估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1、 节能评估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工艺、建筑、电气、暖通等方面的节能措施.2、对全厂能耗量进行核算。前 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世界加工制造业中心地位的确立,作为国民经济生产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之一的钢管工业发展迅速,产品品种规格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钢管工业跨进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十二五期间,对于我国钢铁行业及钢制管件产业而言,正处于重重挑战的关键时期,未来对工业用金属管材的需求将向着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除了船舶、石油化工继续保持对工业金属管材旺盛需求外,符合各行业需求的配套精品钢管产品将成为工业金属管材行业的利润增长点。对企业来说,增加钢制产品品种、改善质量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以及转变经营方式、循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作为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协调运行的基础性力量,已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可以在技术进步创新、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运行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等方面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