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简易能播种机的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194896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行简易能播种机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双行简易能播种机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双行简易能播种机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双行简易能播种机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双行简易能播种机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行简易能播种机的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行简易能播种机的设计毕业论文(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用纸第1章 绪论11 农业机械的发展史.1.1、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史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兴办国营机械化农场和拖拉机站开始,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50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回顾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行政推动阶段、机制转换阶段和市场导向阶段ASD。 1、行政推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

2、策。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国营机械化农场使用各种较大型农业机械,除完成农场本身的农田作业外,还为附近农民代耕代种,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启蒙和示范作用。国营机械化农场培养了大量的农机人才,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计划、机具的选型配套、农作物的机械栽培技术、机器的作业定额、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机制转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国家用于农业机械化的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

3、并存。从我国耕作制度复杂、劳力众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实际出发,国家调整了农机化政策,提出了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提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工具并举,人力、畜力、机电动力并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广适宜技术和机具。主要政策有:允许农民个人或联户购买、经营农业机械;允许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农机化必须为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民富裕服务;因地制宜,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农业机械化;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尊重和遵循商品经济规律,让农机化主要在市场的支配下运行;国家对农机生产和使用实行优

4、惠;农机服务组织通过扩大经营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业机械化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针对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有限的状况,国家鼓励农民购置小型农业机械,发展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农业机械化,形成了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格局。1994年与1980年相比,大中型拖拉机下降了7.2%,而小型拖拉机增长了336.5%。农机生产企业面向市场需要,开发适合小生产规模、适合农村购买力、适合国情的农机产品,在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机械、水稻移栽技术、移动式节水灌溉机械、化肥深施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出现了一大批有中国特色的农机产品,深受农民欢迎。、市场导向阶段199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

5、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7月1日,国家取消了农用平价柴油。至此,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台的农机化优惠政策全部取消,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国家相应法规和政策措施的保护和引导下,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加快。农机制造企业依据来自市场的供求信息,自主安排生产,确定价格,参与市场竞争。近几年来,农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小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价格大战此起彼伏。目前,农机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售后服务竞争发展。一些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建立

6、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竞争不但使一些农机产品的价格下降,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了“一拖”、“常拖”等大型农机企业集团。农机科研也走进了市场。农机科研单位面向农业生产、面向农村经济发展、面向社会选择科研课题,通过市场将科研成果转让给生产企业,缩短了科研与生产的距离,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机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更快。1995年以来,轰轰烈烈的联合收割机跨区收获小麦就是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典型事例。跨区收获按照市场规律,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不但满足了广大农民对机收服务的需求,而且对减轻劳动强度、快

7、播、快收,夺取农业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使联合收割机从平均每年使用7?/FONT10天提高到近一个月,使经营联合收割机成为一个收益较高的项目,提高了农机化的经济效益,启动了联合收割机市场。近几年,联合收割机跨区收获小麦的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实行跨区作业的有11个省、5万台联合收割机,1998年扩大到19个省、7万台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跨区收获小麦的成功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机耕、机播以及水稻收获等其它作物和生产环节的跨区作业也在部分地区开始起步。1997年,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跨区机耕、机播活动,而江苏、安徽、海南等省的农民

8、则开着自己的联合收割机,开始跨区收获水稻。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机服务新模式正在迅速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要求,各地加快了农机化法规建设的步伐。到1998年底为止,全国已有18个省制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25个省出台了农机安全监理方面的法规,一些省还制定了农业机械维修方面的法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内贸易部、机械工业部、农业部联合颁发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这些法规初步形成了农业机械管理的法规体系,成为农业机械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行为规范。农机管理的目标转变为提高农机利用率、提高农机作业和

9、农机产品质量、保障安全、规范市场、促进增加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农机管理职能转到科学规划、制定政策、信息引导、检查监督、组织协调、强化服务上来;农机管理工作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到综合运用法规、经济和行政手段上来,重点建设和完善农机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科学规划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围绕“科技兴农”战略,针对农业生产的重点地区、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与农艺技术密切配合,以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增 加收益、保护环境为目标,努力做好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在 稻麦联合收割机、水稻移栽机械、玉米收获、移动式节水灌溉机械、烘干机械、复式农田作业机具、设施农业用机械设

10、备、秸秆粉碎还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了以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节水灌溉、旱作农业和精密施药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工程,以水稻育秧、栽插和收获机具推广为主要内容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工程,以种子精选、包衣、包装为主要内容的种子加工技术服务工程以及粮食烘干示范工程,开展了深耕深松、玉米育苗移栽、玉米收获、秸秆处理、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工作。19951998年,全国累计化肥深施面积10884万公顷,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6770万公顷,秸秆粉碎还田面积2950万公顷。199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一轮农机热,1995年达到高潮,各种农机产品供不应求,全面旺销。农机工业总产值(199

11、0年不变价)与上年相比,1994年增长了15.2%,1995年增长了29.2%,1996年增长了7%,1997年增长3.2%;农业机械总动力1994年增长了6.37%,1995年增长了6.5%,1996年增长了7.56%,1997年增长8.6%,1998年增长7.4%。这次农机热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投资能力增强,国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工业化快速发展,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农民迫切希望改善生活质量的结果。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突出表现在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不断下降的趋势得到扭转,配套农具增长较快,形成了收获机械

12、热、水稻机械化热、旱作农业机械化热三大热点,农业机械配备结构逐步优化。旧中国的农机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1949年,全国农机制造企业只有36家,工业总产值300万元,职工4000人,机床500台,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主要农业机械依靠进口。新中国建立50年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包括动力机械、耕作机械、运输机械、收获机械、水力机械、林业机械、饲料机械、场上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农机零配件制造等行业的农机工业体系,能够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农用运输车、水泵等各种农机产品,不但能够基本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国外。为了在落后的农村普及先进的农业机械,保障农业

13、机械正常运转,中国政府集中物力和财力,重点解决农民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社会力量,向农机化领域投资,建成了包括农机化科研、技术鉴定、推广、培训、修理、安全监理、销售等在内的农机化服务支持体系。农机科研单位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负责农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农机鉴定单位以第三方的角度,对农机新产品的技术性能进行鉴定;农机推广部门面向广大农村,向农民普及农机新技术;农机培训机构重点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操作人员;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工作;众多的农机修理、销售网点和乡村农机服务组织遍布广大农村,直接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这些单位形成一个整体,互相配合,为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4、。中国是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残酷压榨与掠夺,使我国经济发展停滞,广大农村现代科技文明水平很低。农业机械进入农村,给封闭、沉闷、落后的农村吹进了新鲜空气,使传统保守的农民第一次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新事物,起到了启蒙教育的作用。在农机化发展初期,曾经出现过十里八村、男女老少看稀罕的场面。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经过各级农机培训学校培训的大量农机操作手和驾驶员,成为农村中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群体,也是收入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相对见识多,接受新事物快,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使很多农民靠

15、经营农业机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且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1.1.2、国外农业机械的发展史国外农业装备的水平和特点,在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土地经营规模、农民经济收入、社会化服务体系、自然条件以及使用的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典型性。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促使美国在本世纪40年代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60年代后期,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更加提高,达到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等全过程机械化;70年代初完

16、成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各环节的全面机械化。当前依然在种植业、工厂化畜禽饲养、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高度机械化水平,科学有效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1987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达到了55300美元,是当时其他发达国家的4倍,居世界第一位。农业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澳大利亚牧业发达,全澳有农牧场17.8万个,其中农牧结合的2.7万个,纯牧业8.4万个,全国耕地4680.6万公顷,草地4250.6公顷。牧草和小麦轮作,围栏放牧,通过草场改良增加载畜量。牧草从种植到收获全部使用机械。牧草播种采用圆盘开沟播种机、免耕播种机,用机动喷雾机和农用飞机喷农药、除草剂;牧草收获采用收割、搂草、压扁、打捆联合收割机,也有部分使用割草机、指轮或滚轮搂草机、压捆机进行分段作业的地区。加拿大在农业上采用夏季休闲水土保持耕作与冬季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