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192270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 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 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确保粮食安全基础是粮食产量,而稳定粮食生产的手段除政策、机制和气候等因素外,主要是持续保护粮农种粮积极性。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粮食生产有何影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是那些?如何建立持续保护粮农种粮积极性的长效机制?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数据显示:农民种粮积极性与粮食生产周期密切相关 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产是反映粮食生产的三个重要指标,通过对近30年来的历史数据分析,农民种粮积极性与粮食生产周期密切相关。 1、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引发粮食总产量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2、粮食总产量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其中出现了几次较大波动。从粮食总产量波动图中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五个阶段,而这五个阶段波动的直接原因都与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关。 19781984年:农民种粮热情迸发,粮食总量快速增长 从197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开,粮食收购价格也得到大幅度提高,1979年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幅度高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得1980年以后的几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增加,并在1984年创下建国以来第一个新高,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快速增长到40731万吨。 19851988年: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粮食生产低迷 1984年农业

3、大丰收之后,由于产生了农业和粮食问题可以过关的思想, 放松了警惕。从1985年起,一方面,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削减,粮食收购价格下调;另一方面,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大幅度上涨。双重影响使农民种粮纯收入迅速降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致1985年粮食总产量比1984年减少2820万吨,减产,是建国以来仅低于1959年粮食减产数量的年份。此后几年内粮食生产一直处于低位,到1989年总产量才回升到1984年水平,达到40755万吨。 19891999年:农民种粮积极性相对稳定,粮食总量恢复增产态势 这个阶段农民种粮积极性虽然出现一定波动,但相对比较稳定,粮食总产量也基本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其中199

4、0年和1996年农民种粮积极性最高,粮食产量提高幅度也最大。 1989至1990年期间,国家实施了新一轮的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1991年达到3475亿元,比1988年净 增加亿元,增幅高达。再次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1989粮食收购价格上升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促使1990年粮食实现历史性丰收,达到44624万吨。 1991至1995年期间,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投资总额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相对比较稳定,全国粮食总产量均在45000万吨左右。 1996年至1999年粮食生产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期间,1994年和1

5、996年国家两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再一次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199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又创历史新高,到达50454万吨。此后连续四年农民种粮积极性均保持较高水平。1998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但粮食总产量仍超过1996年水平。 :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带来严峻的粮食生产形势 粮食连年丰收,国家按保护价敞开 收购余粮并贮存粮食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大,给国家财政造成一定压力。年初,国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且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实质上减少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粮食价格大跌,农民种粮收入直逼种粮成本,个别地方农民甚至亏损,农民几乎完全丧失种粮积极性。粮食总产量

6、出现连续五年下降,仅43070万吨,比1998年减少%。,我国粮食缺口达500亿公斤,人均粮食产量仅333公斤,低于中国社会温饱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370385公斤的粮食安全区间,粮食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以来:农民种粮热情再次得到激发,粮食总产量出现五年连增 为了扭转粮食总产量连续几年持续下滑的趋势,开始,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自起连续六年中央1号文件均提出要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不断积累和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持续上涨和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政 策的双重推动下,再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热情,粮食实现连续5年增产。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7、为52850万吨,比增加了9780万吨,增长%。 2、短期内种粮积极性直接影响粮食播种面积 从长期来看,1978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由于耕地与非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耕地向非农业用地转移。耕地面积的下降,致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120587千公顷下降至的106793千公顷,减少了13794千公顷,降幅为%。 但从短期来看,如不考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面积下降的影响,种粮积极性的变化最直接的反映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最近的一次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周期性波动是从1999年开始的。以这一次周期性波 动为

8、基础来分析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期间农民种粮积极性被严重伤害,部分农民改变种植结构,或者索性撂荒,致使粮食播种面积大幅下降,全国粮食种植面积仅99410千公顷,为历史最低水平,比1998年的113161千公顷减少13751公顷,累计减幅为%。至今种粮积极性再次得到了极大地激发,粮食播种面积开始缓慢回升。到粮食播种面积为106793公顷,比增加7383公顷,增幅为%。 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对全省37个县2500户农户农作物种植意向抽样调查显示,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粮食意向播种面积比增长%。这是自1983年开展种植意向调查以来,仅低于的增幅。水稻种植意向结构趋于合理,一改近三年“单增双减”的

9、情况,出现了“单双均增”的局面,计划种植早、晚稻分别比上年增长%、%,中稻面积在连续三年高增长的情况下,增速有所趋缓,仍比上年增长2%。 3、种粮积极性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也有较大影响 从长期来看,粮食单产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优化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显著上升,达4951公斤/公顷,为历史最高位,是1978年2527公斤/公顷的倍。从较短的一段时期来看,气候条件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则是粮食单产提高最主要的因素。 种粮积极性提高,将促使农民增加种粮投入,包括资金技术投入和劳动投入,这都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民精耕细作。从1978-的粮食单产变动情况可以看出,

10、当农民种粮积极性被激发时,粮食单产增幅较大。如19781984年、19891999年和至今均为单产快速增加的阶段。当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时,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或停滞。如19851988年单产增幅较小,而出现了减产。 二、实践证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 近30年的实践证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 1、经营机制 只有良好的经营机制,才能长期有效的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如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开,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总产量也迅猛增长,1984年与1978年相比增幅高达%。但当一种机制的功能发挥到一定程度后,如没新的举措,农民

11、种粮积极性将受到一定影响,19851988年就是典型的表现。而近年来在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又促进了粮食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了农民种粮收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2、市场价格 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决定农民种粮效益,影响种粮积极性。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所追求的是自身的粮食安全和收益最大化,当温饱问题解决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个内在因素就是种粮的收益。种粮收益 是由出售粮食收益和种粮补贴组成。在不考虑政府补贴的基础上,种粮收入=粮食价格粮食产量-生产成本。粮食产量基本上随粮食价格变化,而生产成本主要是农资价格决定。因此影响粮食销售的效益主要是粮食价格和农资价格,粮食价格提高能够

12、带来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而农资价格越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越低。 由于粮食生产的特殊性,粮食和农资的市场价格的形成不仅受市场需求和供给影响,还要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为保证粮食和农资价格的稳定,国家从以来连续几次提高粮食收购价和出台了稳定农资价格的措施,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纯收入。 以湖南为例,至四年期间,受粮食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湖南粮食产量为2768万吨,到降到2443万吨,下降了%,在此期间,农民收入增幅放缓。这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97,2299,2397,2533元,累计增加386元,累计 增幅仅%,平均每年增加才元。相比到四年期间,粮食价格处于高位,种粮收益提高,农民

13、粮食生产积极性提高,收入增幅也加大。粮食产量从的2443万吨,回升到的2692万吨。这四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8 38、31 18、3390和3904元,累计增加1371元,累计增幅%,平均每年增加343元。粮食价格持续走高,湖南粮食产量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绝对值是改革开放30年中最多的一年。 由于今年年初农资价格的下调和最低收购价的再次提高,近期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开展的粮食生产积极性调查显示,湖南有%的农民认为今年种粮效益比上年还将有所提高。 3、政策导向 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分析中可以看出:每次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波

14、动和粮食总产量的变动,都是由国家对粮食生产政策的调整开始的。1985国家减 少农业投入使当年粮食减产; 至期间,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压力增大,开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减少,引起了这期间粮食连续减产。新一轮的粮食增产也是由国家政策引导开始的,开始,国家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不断加大,种粮补贴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热情,粮食实现连续5年增产。 当前国家继续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湖南农资直补为每亩元,比上年每亩增加了元;粮食直补为每亩元,水稻良种补贴早稻和晚稻分别每亩补贴10元和15元,中稻每亩补贴15元,均维持上年的补助标准。若农户种双季稻,三项补贴最高能够达到元/亩,比上年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湖1 2 下一页 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 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关于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调研报告 近期农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013调动积极性 激发员工积极性 如何民警积极性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提高央企员工积极性措施的调研报告 关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