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资料:议论文指导综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191886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资料:议论文指导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打印资料:议论文指导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打印资料:议论文指导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打印资料:议论文指导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打印资料:议论文指导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印资料:议论文指导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资料:议论文指导综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者按:言乏有序。以结构为主线的议论文训练结束了,你对议论文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了然于心了吗? 娴熟于手了吗?希望文脉清晰理更明这篇文章对你的结构意识与结构技巧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提 2言之有理。希望作文贵有真情卓识这篇文章能够让你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思想更有深度、 高度和新意。言之有文。希望借鉴语言,厚积生活,为思想扮下靓妆一一作文语言如何变美这篇文章能 为你指点提高语言表现力的迷津,让你妙笔生花,字字珠巩。文脉清晰理更明场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安排考场作文,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陌生题目,不管你是否感兴趣,是否有感觉,是否有写作的冲动,你都要写得入 情入理,将你的写作最高水平、思维最高水平淋漓尽致地展现在

2、阅卷老师的面前,以赢得垂青。一篇缺乏整体构思, “纵” “横”无序,思路混乱,过于随心所欲的文章是很难博得阅卷者的喜爱甚至认同的,考生卷头的分数也会因此 而大打折扣。毋庸置疑,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更要言之有序。因为有理、有据是要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的,这 “序”就是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架子”。清代戏曲家李渔曾说过,工匠造房盖屋必须首先筹划“何处建厅,何 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即先要有“构图”于胸中,方能“运斤挥斧”,正式开工。作文与建屋在这一点上颇 为相似:挥毫泼墨前必先有一个总体构想,给文章勾一个轮廓,搭个“骨架”,方能写得从容有致。一篇好的高考议 论文章肯定是一篇讲究

3、构思,结构清晰的文章,而脉络清晰,眉目清秀令阅卷者一目了然的文章更易抓人眼球,博得 阅卷者的好感。文无定法,议论文的行文思路有千千万万,但简单典型、便于记忆,适合于考场应试又便于对学生训 练,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是以下这种:第一步一一引析提,“引即简引原材料(针对给材料作文);“析即在主观引述 原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原材料;“提”即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提出论点。第二步一一议,运用材料,对论点展开充分论证。 第三步一一联,联系社会现实中类似或相反的实例,不仅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理,从而让自己的文章具有现实针对 性。文章不再是板着面孔的坐而论道,而是更具现实意义。第四步一一结。“引析提”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引

4、论”部分,“议”和“联”相当于“本论”部分,“结”相当于“结论”部分。 下面就结合一篇典型例文予以具体阐释。【材料】一日,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兴奋地对我说:“爸爸,我看见了苹果里的星星,真好看!” “胡说,苹果里 哪儿来的星星!”“有呢!你拿一个,我来切给你看。”他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 说:“爸爸,看哪,里头真有颗星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呈现出了一个清晰的五角星。我这一生不知 吃过多少个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竖着切,从茎部切到底部的窝凹处,从来就没看到过苹果里的星星。我不禁陷入了 沉思。才艮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例

5、文】创新才能进步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父子二人吃苹果,儿子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果核于是显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父亲一直 循规蹈矩地从蒂部切到顶窝,因此这苹果里的“星星”,他从未见过,这使他陷入沉思。(此为“引”,引原材料简洁 明了。材料不可不“引”,引述材料的目的是从材料中提出论点,为“提”张目,“引”是“提”的基础。但也不可全 “引”。切忌只字不改地照搬照抄。要简洁、概括性地引述。可采用概述法或摘录法。本文采用的就是概述法。)看了这个故事,我也不禁陷入沉思。孩子切苹果,打破了固有模式,创造性地发现了星星,但如果他像父亲一 样墨守成规,那么苹果还是苹果,吃完扔掉果核,星星”将永远不会被发现。(此为

6、“析”,简析材料,为下面论点 的提出做铺垫。分析要简练,应尽快进入“就事论理”,切忌拖沓冗长,拖泥带水兜圈子。否则,易给人“就事论事 “以小见小”,延展不开的感觉。)由那孩子的“拦腰一切”我想到了创新。我们人类的创造力不正与这看似不经意的 切苹果方法有相似之处吗?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要勇于创造,勇于推陈出新,这样人类才能不断进 步。(此为“提”,正面提出中心论点。论点应言简意赅,鲜明而有力。最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切忌含混其词, 模棱两可,令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同样是商界大亨,英国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曾经名噪一时,蜚声世界。可自诩“任他岁月悠悠,好车永远风流” 的劳斯莱斯却忘记

7、了技术开发,永远是一成不变的纯手工操作,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再“风流”的劳斯莱斯 只得急流勇退,最终将公司连同名誉权卖给了德国大众。(此为“议举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论点:不创新必遭淘汰。) 忘记了创造,忘记了推陈出新,劳斯莱斯永远成为了历史。人们哀其不幸,但也只能叹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例 子举出来摆在那里并不能自动证明论点,所以在例子上选准角度,紧扣论点分析例子是必不可少的。)文坛巨擘莎士比亚曾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因此他的威尼斯商人充满了喜剧色彩,令人捧腹; 罗密欧与朱丽叶却饱含着悲情,让人哀叹;那100多首十四行诗更是独具一格。这正源于莎翁的出新,莎翁的 创新。(此仍为

8、议”举事实论据从正面证明论点:创新成就辉煌。与上一段形成论据上的正反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 论证了论点。且该例在引述上与上面的例子又略有不同,先引莎翁名言后再加莎翁实例,有点类似于“他是这样说 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样更具说服力。)北宋词人黄庭坚也有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因此康洪雷导演继士兵突击后拍出的我 的团长我的团,虽仍是士兵突击原班人马,但由于剧情、剧本、风格上并无明显突破而令人大失所望;王贵 与安娜简直就是金婚的翻版,因而推出时反响平平,林永健与海清这两位演技派实力演员也因此并未像当年 金婚热播时的张国立与蒋雯丽成为观众街谈巷议的“宠儿”。正如那句俗语所说:“别人嚼过的

9、馍再怎么吃也没 有味道。”(此为“联”,联系现实生活选取论据进行论证,这样才会使文章显得内容丰满,现实性强,从而更具有说 服力。)干将镇镣好用吗?当然了,它们是天下神兵,削金如泥。可没有了创新,哪来的火药、机枪、重炮和导弹?人 们防身御敌恐只能是短兵相接喽!高山流水好听吗?当然了,它们是千古绝唱,亘古不衰。可没有了创新,哪来的美声、通俗、摇滚和蓝调?人 们充耳所闻只能是千部一腔。(此仍为“联”,学生的知识面越宽,生活的积累越多,“联”的自由就越大。这两段均 为先退后攻,比硬冲直上更加奏效。)因此,千万不要守旧安常,一味追逐往昔恢宏的皇辇,妄图一圆成功的美梦;要敢于创新,像故事中那个孩子 创造另

10、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一样,敢于打破思想的桎梏,去迎接新世纪希望的曙光,那样,我们得到的又岂只是一颗 “星星”呢?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时切记一一别让自己古老成风景,要用无限的创造,让自己、让祖国永远 走在时代的前沿!(此为结简洁而有力地收束全文,同时不忘回扣原材料,首尾呼应,将拳拳爱国心,依依国情 诉诸笔端,深情感人。)“议”和“联”的位置可灵活掌握,既可先“议”后“联”,也可先“联”后“议气同时,“议”的部分又可 有多种布局,下面结合高考优秀考场文予以介绍:一、“议”的布局方式之并列式并列式是一种并列地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布局方式。在论证时,并列的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它们分别从

11、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并列式结构的好处在于论证全面,眉目清楚,有条有理,使阅卷老师一目 了然,容易把握考生作文的思路。运用并列式布局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分论点并列式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 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它论证中心论点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的。因此,提 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那么如何提炼分论点呢?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是什么)一一分析问题(为什么)一一 解决问题(怎样做)。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拟写分论点的角度1一一是什么,

12、主要分析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拟写分论点的角度2一一为什么,主要分析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 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拟写分论点的角度3一一怎么样,主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2004年北京卷作文题“包容”为例:角度1:有位考生以谈自己对包容的看法为主,从“是什么”的角度构思,归纳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分论点 “包容是一种境界”;分论点“包容是一种精神”;分论点“包容亦是一种力量”。角度2:有位考生开篇就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会包容,就成就了一种伟大”,论证的主体部分从“为什 么”的角度进行构思,确立了三个分论点:分论点“包容观点,成就思想的伟大”(以蔡元培任北大校

13、长时的兼收 并蓄、包容各类学者及思想为例);分论点“包容他人,成就人格的伟大”(以蔺相如包容廉颇对自己的羞辱为例); 分论点“包容力量,成就团结的伟大”(以中国共产党邀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共商国是为例)。角度3:有位考生的中心论点为“人应拥有包容之心”,于是从“怎样做”的角度构思出三个分论点:分论点 “包容,意味着大度”(以齐桓公对管仲的包容,诸葛亮对孟获的包容为例);分论点“包容,代表着接纳”(以“二 战”时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人民包容接纳面临危险的法国士兵为例);分论点“包容,有时也需要忍受”(以伽利略 忍受误解、嘲笑、挫折暗中继续自己的研究为例)。温馨提示:采用分论点并列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4、 确立分论点时要让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彼此不重复,不包含,也不交叉。 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最好控制在15字内。 每个分论点最好作为段首句各自统领一段,分别展开议论。全文议论的主体部分由并列的分论点支撑。 表述分论点的句式结构要一致,使各分论点统领的段落构成排比段。(2)论据并列式论据的并列是在中心论点确立之后,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通过对论 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论证中心论点。论据并列式的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 程中,

15、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而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也是平行的。例如2007年北京卷作文,要求考生根据自己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 想写文章。有位考生是这样开头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如此平静却又如此美好。这是春的品格: 默默奉献,不张扬,甚至不耀眼,却滋润了万物,勃发出无限的生机。我相信,为人亦当如春。”确立出“为人亦当 如春”这样的中心论点后,便采用论据并列式,用“巴赫为人如春” “居里夫人为人如春” “安徒生为人如春” “钱 钟书为人如春”支撑起论证的主体部分,每个论据独立成段,四个论据又并非堆砌罗列,而是分别从四个不同角度展

16、开透彻的剖析:巴赫身为教会小琴师,身处清幽的教堂,却以勤奋踏实为根基,以不倦的热情为动力,于无人问津处 秉烛夜弹,默默开创了巴洛克时期的艺术辉煌;居里夫人守清贫而济苍生;安徒生负卑名而着墨美梦童趣;钱钟书一 生低调而著作等身。通过古而今,外而内,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音乐大师、卓越科学家的事例,层次清晰地阐释论 证了中心论点。温馨提示:采用论据并列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论据最好角度不同,或古今结合,或中外兼具,或身份地位各异要有广度。 论据列举出来后一定要充分议例、析例,否则给人罗列堆砌之嫌,仅有广度而没有了深度。 每个论据最好独立成段以显示眉目清晰。 每个事例分析后莫忘以相同的句式回扣中心论点,形成有气势的排比段形式。二、“议”的布局方式之二:对比式即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