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190795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3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智创新变革未来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1.地球物理灾害类型及分布1.地震活动规律与构造运动关系1.火山喷发类型、规模与预报1.滑坡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1.海啸成因、传播过程与预警1.台风形成原理及影响因子1.降雨洪水形成机理与预报1.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与应用Contents Page目录页 地球物理灾害类型及分布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球物理灾害类型及分布地震1.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地震等。2.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西洋中脊地震带等。3.地震危害:地震波损害、地震地表破裂、地震引发滑坡、地震引发海啸等。海啸1.海啸类型:地震海啸、滑坡

2、海啸、火山海啸、气象海啸等。2.海啸分布:环太平洋区域、印度洋沿岸、加勒比海地区等。3.海啸危害:海啸水淹、海啸冲击、海啸沉积侵蚀等。地球物理灾害类型及分布滑坡1.滑坡类型:坍塌、崩塌、滑动、泥石流等。2.滑坡分布:山区、丘陵区、黄土高原、黄土梁峁区等。3.滑坡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中断、水库溃坝等。泥石流1.泥石流类型:泥石流、泥流、碎屑流等。2.泥石流分布:山区河流上游、黄土高原、黄土梁峁区等。3.泥石流危害:泥石流摧毁房屋、农田、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地球物理灾害类型及分布地裂缝1.地裂缝类型:张性地裂缝、剪切性地裂缝、混合性地裂缝等。2.地裂缝分布:地震活动区、地

3、质构造活动区、采矿区等。3.地裂缝危害:地裂缝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等,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岩溶塌陷1.岩溶塌陷类型:地表塌陷、地表下塌陷、地表下溶洞等。2.岩溶塌陷分布:岩溶地区,如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3.岩溶塌陷危害:岩溶塌陷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等,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震活动规律与构造运动关系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震活动规律与构造运动关系地震活动规律与构造运动关系之板块边界地震活动1.板块边界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构造边界:板块张裂边界:包括洋脊、扩张中心等,主要发生浅源地震。板块碰撞边界:包括俯冲带、碰撞带等,主要发生深源地震和中间震

4、源地震。板块滑动边界:包括断裂带、转换断层等,主要发生浅源地震。2.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地震活动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板块边界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构造背景控制,如地震活动倾向于聚集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如板块边界、断裂带等,并且地震活动的频率和震级与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强度密切相关。3.地震活动规律与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认识地震活动发生的物理机制和控制因素,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精度和水平,指导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和工程建设选址,对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地震活动规律与构造运动关系地震活动规律与构造运动关系之板块内部地震活动1.板块内部

5、地震活动是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活动,与板块边界地震活动有所区别。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内部的大陆地壳和地幔,其发生机制与板块构造运动的直接作用关系较小,而是与板块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有关。2.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大陆壳内地震:发生在大陆地壳内部的地震,其震源较浅,震级一般较小。地幔地震:发生在地幔中的地震,震源较深,震级一般较大。3.板块内部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与构造运动也有关:板块内部地震活动倾向于发生在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如断裂带、火山带、地热带等,并且地震活动的频率和震级与构造运动的强弱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火山喷发类型、规模与预报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火山

6、喷发类型、规模与预报火山喷发类型1.火山喷发类型主要包括夏威夷式、斯特龙博利式、伏尔卡诺式、维苏威式、培雷式和破裂式等。不同类型火山喷发具有独特的喷发方式、岩浆性质、碎屑物流变性质和喷发规模。2.夏威夷式喷发:熔岩粘度低,流动性强,以熔岩流为主,通常不会产生爆炸性喷发。熔岩流可长达数十公里,蔓延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公里。3.斯特龙博利式喷发:熔岩粘度较高,流动性较低,以熔岩流和火山弹为主,并伴有剧烈爆炸。火山弹可飞至数百米甚至数公里高,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破坏。火山喷发规模1.火山喷发规模通常采用火山爆发指数(VEI)来衡量。VEI从0到8级,0级为最小的喷发,8级为最大的喷发。2.VEI0-2级:

7、小型喷发,喷发物主要为火山灰和火山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VEI3-4级:中型喷发,喷发物包括火山灰、火山弹、火山碎屑流等,可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4.VEI5-6级:大型喷发,喷发物包括火山灰、火山弹、火山碎屑流、火山泥流等,可造成广泛的破坏,甚至改变地貌。5.VEI7-8级:特大型喷发,喷发物包括火山灰、火山弹、火山碎屑流、火山泥流等,可对全球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导致全球性灾难。火山喷发类型、规模与预报1.现代火山喷发预报技术主要包括火山监测、火山预报模型和火山监测预报系统。2.火山监测:通过对火山活动进行持续观测,获取火山活动参数,如地震活动、地表变形、气体排放等,以识别火山喷发

8、的前兆。3.火山预报模型:将火山监测数据输入预报模型,根据模型推断火山喷发的可能性和规模。4.火山监测预报系统:将火山监测和预报模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火山监测预报系统,实现对火山喷发的实时监测和预报。火山喷发预报 滑坡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滑坡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滑坡体不稳定触发因素:1.人类活动:如修路、建房、开采矿山、排放废弃物等,改变了滑坡体条件,破坏了滑坡体平衡,导致滑坡。2.气候变化:降雨、融雪、温度变化等气候因素,可以改变滑坡体的含水量、强度、结构等,导致滑坡。3.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可以破坏滑坡体,改变滑坡体平衡,导致滑坡。滑坡

9、体稳定性评价:1.地质条件评估:包括滑坡体的岩土性质、结构、坡度、走向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滑坡体的稳定性。2.水文条件评估:包括滑坡体的含水量、地下水位、降雨量等,这些因素影响滑坡体的稳定性。3.人类活动评估:包括滑坡体附近的人类活动,如修路、建房、开采矿山等,这些活动可能会破坏滑坡体的稳定性。滑坡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滑坡灾害防治:1.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挡土墙、排水沟、锚杆等工程,这些工程可以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防止滑坡的发生。2.非工程措施:包括植被恢复、禁止在滑坡体上修建建筑物、限制滑坡体附近的人类活动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3.预警系统:建立滑坡预警系统,可以提前监测滑坡的发生

10、,并及时通知居民疏散,减少滑坡造成的损失。滑坡灾害应急救援:1.救援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培训和装备,并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2.救援计划:应急救援计划应包括搜救人员的分配、救援路线的规划、伤员的处理和后勤保障等。3.救援行动:应急救援行动应迅速、高效,并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协调,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滑坡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滑坡灾害风险评估:1.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量评估方法和定性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对滑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定性评估方法利用专家判断和经验对滑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2.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包括滑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滑坡灾害造

11、成的损失,这些结果可以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滑坡灾害减灾政策:1.滑坡灾害减灾政策目标:滑坡灾害减灾政策的目标是减少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滑坡灾害减灾政策措施:滑坡灾害减灾政策措施包括滑坡灾害预防、滑坡灾害预警、滑坡灾害应急救援和滑坡灾害恢复重建等。海啸成因、传播过程与预警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海啸成因、传播过程与预警1.地震:大多数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当地震的震级足够大或发生在浅水中时,就会导致海底地壳发生突然位移,从而产生巨大的水波。2.火山爆发:当海底火山爆发时,大量的火山物质会涌入海水中,导致海水体积增大,从而引发海啸。3.山体滑坡:当山体

12、滑坡或泥石流发生在海边时,巨大的物质落入水中会导致水位突然上升,从而产生海啸。海啸传播过程:1.传播速度:海啸在深海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数百公里,而当它到达浅水区域时,速度会逐渐减慢。2.能量衰减:海啸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但即使是在传播了几千公里之后,它仍然可能对沿岸地区造成严重破坏。3.影响因素:海啸的传播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底地形、水深、海岸线形状等。海啸成因:海啸成因、传播过程与预警海啸预警:1.海啸预警系统:海啸预警系统通常包括地震监测、海啸监测和预警发布等几个部分。2.预警时间:海啸预警系统可以为沿岸地区提供几分钟到几小时的预警时间,这取决于海啸的发生地点和传播速

13、度。台风形成原理及影响因子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台风形成原理及影响因子台风形成原理:1.能量来源: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主要由表层的温暖海水提供能量。海水温度至少要达到26.5,才能为台风提供足够的能量。2.旋转:台风是一种旋转的风暴,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扰动源。扰动源可以是一个热带低压或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扰动源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展成一个热带风暴,然后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台风。3.垂直结构:台风具有垂直结构,包括云层、风场和降水等。台风的云层通常非常厚,可以达到10多公里。台风的风场非常强,近中心的风速可以超过200公里/小时。台风的降水也很大,中心附近可以达到100毫米/小时以上

14、。台风影响因子:1.强度:台风的强度是影响其破坏力的主要因素。台风的强度通常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表来表示,分为5级。1级台风的风速为119-153公里/小时,5级台风的风速超过249公里/小时。2.移动速度:台风的移动速度也会影响其破坏力。移动速度慢的台风,停留在一个地方的时间更长,造成的破坏更大。移动速度快的台风,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3.路径:台风的路径也会影响其破坏力。如果台风经过人口稠密地区,造成的破坏更大。如果台风经过海洋,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降雨洪水形成机理与预报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降雨洪水形成机理与预报降雨洪水的分类和特点:1.降雨洪水是指在强降雨的作用下产

15、生的洪水,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2.降雨洪水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大的特点。3.降雨洪水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暴雨、地表径流、河流水位上涨三个环节。降雨洪水的形成机理:1.降雨洪水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文条件等因素。2.气象条件是降雨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降雨是引发洪水的直接原因。3.地形地貌对降雨洪水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洪水比平原地区更为严重。4.土地利用对降雨洪水的形成也有影响,森林覆盖率低的地区洪水发生的几率更高。5.水文条件也是影响降雨洪水形成的重要因素,河流含水量大和下游河道狭窄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水。降雨洪水形成机理与预报降雨

16、洪水的预报:1.降雨洪水的预报主要包括短临预报和中期预报。2.短临预报是指对未来1-3天的降雨洪水进行预报,主要利用天气预报、雷达资料、卫星遥感资料等进行预报。3.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30天的降雨洪水进行预报,主要利用气候资料、气候模式等进行预报。降雨洪水的监测:1.降雨洪水的监测主要包括气象监测、水文监测和遥感监测。2.气象监测主要是对降雨量、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监测。3.水文监测主要是对河流的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进行监测。4.遥感监测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降雨、积雪、土壤湿度等要素进行监测。降雨洪水形成机理与预报降雨洪水的预警:1.降雨洪水的预警是指在降雨洪水发生前,根据预报信息向相关地区发出预警信号。2.降雨洪水的预警主要包括洪水橙色预警和洪水红色预警。3.洪水橙色预警是指降雨洪水可能发生,相关地区应做好防御准备。4.洪水红色预警是指降雨洪水即将发生,相关地区应立即采取防御措施。降雨洪水的减灾:1.降雨洪水的减灾主要包括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应急措施。2.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水库、堤坝等工程设施来控制洪水。3.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来减少洪水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