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180888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 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 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未 来社会的公民不仅需要文化底蕴、聪明智慧,而且还要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具有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所以引导学生在师生相互交往的 过程中不断确立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 与人合作的精神,矫正自主学习中、社会生活中某些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

2、习惯、道德习惯、人际交往习惯是非常的重要。因此,注 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是为社会培养创新 型人才准备条件。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文明行为。”新课程计划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 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 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这些纲领性的文件下发后,养成教育 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

3、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确立了“日 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从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和人格关系方面的专门研究为数不 多,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在心理学、教育学 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 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 和发展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 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 究等。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的研究,而对

4、儿童具 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不是很多。我国的教育对学生习惯的培养相对欠缺,对学 生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 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 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 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 1560 例少年 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的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 研究等,其中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 的关系研究”最为著名。“以研兴校”一直是我们的办学思想,学校有先进

5、的办学理念和一支敬业爱 岗的教师队伍。瓦埠中学是所老校,在全校教职工辛勤耕耘下,在教育科研、精神 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六安市特色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 市家校名校、文明单位、省级优秀校团委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培养了一大批的业务 骨干,其中市级教坛新星 、教学能手若干名,多人在省级等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 和论文评选中获奖,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教师的教科研热情更是高涨, 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是经过精心选拔的,他们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 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骨干教师,课题组多数成员参与过多项课题

6、研究,有着丰富的 实践经验和教科研能力,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4 人,中学一级教师 1 人,助教 2 人,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都承担过班主任的工作,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好的研究水 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保障。学校在养成教育软件方面的建设也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建校伊始,就确立了加 强德育研究的办学思路,选准了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办学举措。在多年的探索实践 中,学校总结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学校按照“人人是 窗口,处处显风范”的标准,制定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瓦埠中学文 明礼貌用语、瓦埠中学一日常规管理要求等制度。学校把各部门工作及各类 人员职责明确细化,分别制订了班级

7、管理目标、瓦埠中学领导成员量化评估 细则、瓦埠中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瓦埠中学班(队)量化考核方案、瓦 埠中学关于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及团委常规管理量化细 则、文明办公室创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位师生,以文明的形 象展现个人的素养,从仪容仪表,到举止言行,以至精神风貌等各方面都做了严格 要求,不断加强行为修养,处处强化人格力量,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独特 管理风格。二、理论依据1. 认知行为矫正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就是将多种认知过程(如思维、知觉、期望、自我 陈述)融入行为主义的框架中。这些新理论认为,学生存在一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 这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引

8、导或控制他们的行为,如果改变了这些认知,行为也将随 之改变。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其理论精髓是“认知发 展”,他认为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思维的积极发展,而道德发展同理智发展一样 有着一个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的连接过程,道德发展及道德认知是循序发展的。这 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 的道德行为习惯。三、研究目标1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 探索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4.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四、研究内容 按照中学生德育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结

9、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内容拟订研究目标。其主要内容是:1. 学习行为:学生学会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勤于思考,认真、按时完成各科 作业等。2. 生活行为:学生穿着打扮有讲究,争做文明学生等。3. 劳动行为: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节约利废。4. 交往行为:学会和他人和谐相处,正确的接人待物,文明礼貌礼仪等。5. 如何完成学生习惯养成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五、研究方法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为训练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活动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文献研究法,以实验前后的学校习惯、家庭习惯和社会习惯的横向比 较作为对照结果。1、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最

10、好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行为训练的 方法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质、 好的习惯会使他们受举益终身。在具体的训练中做到:(1)要坚持经常,持之以 恒。(2)严格要求。(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查与评比结合起来。2、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反映或说明一 般性问题。3、文献研究法。查阅了有关中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的文献,全面综合分析中 小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文明礼仪 常规等各种规范性文本,清理、筛选出了有关中学生道德行为要求的内容因素, 进行归纳整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序列化,进而概括出永恒的 21 天

11、小学生习 惯养成的内容及标准。4、活动教育法:我们针对中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养成好习惯 的活动。5、榜样示范法:用典型去给学生做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经常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六、研究原则1. 从实际出发原则 养成教育研究在我校仍处在探讨阶段,每个人的现有情况 和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一下子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或是所有的学生所达到的水平一致,这是不现实。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 生,有阶段有层次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2. 整体性原则 要用素质教育整体观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导本 研究课题的实

12、施,既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符合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使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3.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采用以师生活动为主的研究,给师生提供足够的研究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师生主 动探索知识的能力,给予主动感知知识的机会,尊重其个体的选择。4. 渐进性原则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要经过长时间的 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持久、稳定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七、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3项任务:1.确定、论证实验课题,成立课题组,资料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2.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13、,组织有关教师学习中外优秀德育理论。3. 确定学校开展研究的实验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4月)本阶段目标:目标一: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八荣八耻” 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 如何做,怎样做。目标二:做。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指导学生行为, 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 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目标三: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我管理 自主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第三阶段:形成成果阶段(2

14、011 年 4 月2011 年 6 月)在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 课题的研究报告并申请专家鉴定。六、研究过程1、环境导行 以认知来引领孩子的行为校园的环境氛围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映,它对学生言行有一种潜移默化的 教育力量。学校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就必须将这种文化映射到学校的办学 宗旨、管理模式、师生意识甚至学校外部建设上。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把 我们的养成教育文化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养成教育的要求,并转化为个 体的意识和动机。(1)营造人性化的学校大环境学校在环境创新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符合学生思维、学习、成长 的规律

15、和特点,校园环境既洋溢着生动活泼、又体现着文明素养。首先让学校的墙 壁说话,走廊上张贴名人名言启迪学生奋进,悬挂伟人、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的 画像,让学生与之天天见面,以他们为榜样来激励自己;把学生各种活动的图片张 贴于校内校外的宣传栏,及时传递着学校的最新时讯,鼓励学生多实践,多体验; 开辟专门的涂鸦墙,让学生参与设计,亲自动手,孩子们将各种好学、诚信、孝亲 的小故事以及生活小场景幻化成一幅幅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图画,把抽象的道理 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和效仿。学校更是见缝插针,草坪上错落有致的树立着各种标语,提醒学生爱护环境从 我做起;“励志雕塑”坐落草坪四周,告诉学生要勤学苦读励志成才;校

16、园中间的 走道旁,刻有校风、学风、班风、校训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展板挺立两边, 学生每天进入校园就可以看见,耳闻目染的熏陶将外在的规矩默化成学生内在的自 觉要求。我们还注重无形环境的营造,学校通过广播站,进行瓦埠中学文明礼貌用语、 瓦埠中学一日常规管理要求等制度的专题讲座,大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设计了“我在养成教育中成长”、“文明礼仪标准我知道”、“我来评一评”等丰 富而又充满趣味的节目形式,吸引了学生的热情收听和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教 育效果。同时组成学生记者团,及时报道优秀班级的养成教育成绩,如 “课间活 动报道”、“公益劳动报道”、 “卫生区管理报道”等,推广管理经验,引导学 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环境创新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