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1798001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2语文版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一、之1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可译为“他(们)” “它(们)” “他们的”(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六则)(2)下车引之。(期行)(3)借旁近与之。(伤仲永)(4)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5)公与之乘。(曹刿论战)(6)愿藉子杀之。(公输)(7)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9)跳往助之。(愚公移山)(10)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11)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 .指示代词,代指“这” “这样的” “这件事”(1)余闻之也久。(伤仲永)(2)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3)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2、4)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5)闻,欣然规往。(桃花源记)(6)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3.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可不译(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六则)(2)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3)春冬之时。(三峡)(4)花君子者也。(爱莲说) 于厅事之 东北角。(口技)(6)小大两,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7)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9)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10)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4 .宾

3、语前置的标志,不译(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宋何罪之有?(公输)5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1)妇拍而呜之。(口技)(2)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处处志之。(桃花源记)(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醉翁亭记)6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 乍出于匣也。(满井游记)(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公输)(6)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岳阳楼记)(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8)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4、9)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7 .动词,译为“去” “往” “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二、其1 .代词,代人、事或物,译为“他(们)的” “它(们)的” “她(们)的;指示代词“这(个)” “那(个)” “这样”等(1)其不善者而改之。(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论语六则 (伤仲永 (卖油翁(4)若人亡。(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口技)(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8)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10)门人弟子填其.

5、室。(送东阳马生序)8 .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其真无马邪?(马说)9 .语气助词,加强语气,表猜测,译为“大概”(1)若真不知马也。(马说)(2)若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10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不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 代词,.可译为“其中的”不能指其一端。(口技)三、而12 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着”或不译(1)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2)泉而茗者,蜃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日时有。(满井游记)(3)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4)面山而居。(愚公移山)(5)呼尔则与之。(鱼我所欲也)(6)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13 表

6、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1)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2)有卖油翁释担而 立。(卖油翁)(3)愿乞一言而死。(强项令)(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相委而去。(期行)(6)将其固可袭而 虏也。(细柳营)(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9)余强饮三大白而另I。(湖心亭看雪)(10)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12)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1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1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 表示转折

7、关系,可译为“但是” “可是” “却”等(1)人不知而 不愠。(论语六则)(2)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3)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蔡勉旃坚还亡友财)(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财纵奴杀良人。(强项令)(6)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公输)(7)财轻伯夷之义者。(秋水)(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15 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2)隶则从者。(小石潭记)(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16 表因果关系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8、穷也。(醉翁亭记)17 用于句末,用“已”连用,相当于“了” “罢了”等(1)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18 不久既而儿醒,大啼。(口技)19 你,你的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四、以1.介词,表示工具或凭借,译为“用”“凭借”“依据” “按照“(1)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乘船)(2)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3)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戴震难师)(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6)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把”“用” “

9、拿” “靠”等(1)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3)有友某以千金寄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4)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6)成,将以攻宋。(公输)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9)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10)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3 .动词,译为“认为”,有时“以” “为”连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 r)以为妙绝。(口技)(3)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4)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

10、此同类。(公输)(6)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4 .连词,目的关系,译为“来” “用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5 .连词,相当于“而”(1)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6 .连词,因果关系,译为“因为” “因此” “以致于”(1)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2)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名去。(小石潭记)(4)夫能不以游堕事(满井游记)(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7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由”受命以来。(出师表)五、于8 .介词,表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 “给” “

11、和” “对” “对于(1)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伤仲永)(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4)胡不见我于.王?(公输)告之书帝。(愚公移山)(6)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r表)(8)荆国有余于 地而不足于民。(公输)(9)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9 .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 “比”(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10 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 “从”(1)尝射于家圃。(卖油翁)(2)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12、(伤仲永)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4)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5)千时冰皮始解。(满井游记)(6)舜发千吠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战于长勺。(曹刿论战),(8)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9)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10)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1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12)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1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11 “至” “于”连用,表示提起相关的一件事(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2)至于负者歌于途

13、。(醉翁亭记)(3)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六、乃1 .副词,表示出人意料,译为“竟然” “竟”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2 .副词,译为“于是,就”(1)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上(2)乃入见。(曹刿论战)(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4)王曰:“善”。乃 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6)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公输)3 .副词,“才”,“这才”(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期行)(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4 .却乃尔寂饮!(劳山道士)5 .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此乃勇士头也。(干将莫邪)七、虽1 .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1)游人虽未盛。(满井游记)(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3)虽有千里之能。(马说)(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2 .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