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良种选育可研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178792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稻良种选育可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优质稻良种选育可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优质稻良种选育可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优质稻良种选育可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优质稻良种选育可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稻良种选育可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稻良种选育可研(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一、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优质稻良种选育及制种基地配套项目 2建设地点:建阳市东桥东路13号3建设内容:改扩建种质资源库二座、新建机耕路一条、新建主干渠一条、支渠5条、添置仪器设备。4建设规模:改扩建种质资源库二座,增加仓库面积223.2平方米,库容增加30万公斤。基本建设配套工程:新建机耕路一条(300米),新建主干渠一条(500米),支渠5条(800米)。添置仪器设备:种质资源库设备5台,中心检测室仪器6台。5建设期限:2004年12月-2005年12月 6总投资:7资金筹措:南平市农科所自筹32.7万元,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30万元。二、承办单位概况1承办单位名称:福建

2、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承办单位性质:事业单位3承办单位地址:建阳市东桥东路13号4法人代表:江文清(所长)5人员情况:技术负责人:江文清(副研究员)项目领导小组:江文清(副研究员、所长) 谢善松(农艺师、副所长) 刘端华(高级农艺师、水稻研究室主任)本项目组成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3 人,中级8人,初级4人。这些人员长期从事育种和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开发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人员结构合理,具育种、推广及产业开发综合实力。南平市农科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73人,其中科技干部23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15人,初级4人)6固定资产状况:现有生物培养箱、稻米粉碎机、烘干箱、电子分析天平等种

3、子质量检测设备。7业务范围:南平市农科所创建于1955年1月,位于闽北中心城市建阳市,毗邻国家重点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南平市农科所中心检测室拥有生物培养箱、稻米粉碎机、烘干箱、电子分析天平等种子质量检测设备,能进行种子水分、发芽率、净度的检测分析工作。每年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十多项,有68项科研成果荣获部、省、地(市)各级政府奖励,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个具有科研攻关实力和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近年来,南平市农科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研为依托、开发为目标、效益为中心”加强有市场效益和重大社会效益的水稻育种、食用菌研究、牧草选育等项目攻关,并取

4、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各级科技成果奖:“晚杂新组合汕优397的选育与应用”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杂交早稻优66的选育与推广”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攻关二等奖;“杂交水稻新组合优15选育与应用”获2003年南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申报省科技进步奖,且已通过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初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公示;“花菇南花103等新菌株的示范与推广”2003年获南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水稻育种研究方面,有2个水稻品种(优辐819、特优175)获得国家品种保护专利,13个水稻品种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其中3个品种(特优175、优辐819、

5、优15)在福建省推广面积超百万亩,充分展示出我所较强的水稻育种攻关实力。在食用菌研究方面,选育的香菇新品种241-4在南平市年推广规模达1亿袋,占香菇生产总量的一半; 选育的花菇新品种南花103推广种植1200万袋;同时不断加强非木腐菌的技术研究,先后引进示范推广杏鲍菇、鸡腿蘑、真姬菇、大球盖菇、茶薪菇等多种珍稀食用菌新菌株,为闽北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牧草研究方面,根据闽北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加大了牧草新品种的研究利用力度,建立了标准化的试验基地,观察、筛选的牧草达100多个品种,3000多个品系。筛选出可供大规模生产种植的“南牧1号”、“8493”青饲玉米等一批优良牧草品种,深

6、受奶牛养殖场和牧草种植户的欢迎。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南平市农科所还组建了闽北首家集选育、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种子龙头企业南平市科力科技开发,注册资金500多万。目前公司建立了3000多亩种子繁育基地,10000多亩特质加工稻生产基地,与国内多家种子推广和稻谷加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运作良好,可有效促进育种成果的推广转化。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编制依据福建省“十五”水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福建省发改委关于抓紧做好部分农林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项目单位有关项目建设的设想和规划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和数据。2研究范围本可研主要

7、是对南平农科所优质稻良种选育及制种基地配套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总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四、结论及建议(一)结论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应对我国入世挑战,提高稻米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是保障农资质量,保证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项目建设根据当地实际,建设规模合理,选址适宜,建设条件优越,建设方案合理可行。3.项目的建成,可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5万人,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水稻产品的质量,项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二、建议1该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使项目早日

8、建成,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2该项目建成后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建议建设单位选用既先进又实用的设备,选择信誉好的厂商,同时注重引进人才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3项目建成后,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完善操作规程,加强自身建设。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1福建省“十五”水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十五”期间我省水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紧紧围绕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优质、专用水稻良种的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推动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现有的良种繁育体系,体现资源和

9、区域优势,重点选择品种优势明显、技术力量较强、配套较好、具备一定基础的原有项目进行完善和改扩建。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产业化协作体系,实现良种育、繁、销一体化发展。2福建省属于沿海缺粮省份,粮食生产存在诸多问题。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53亩,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粮食生产资源紧缺,粮食自给压力大。200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福建50%粮食要立足自行解决。要长期确保粮食生产总量达到这个要求,在人口数量逐年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形下,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粮食单产。而提高单产的关键是在于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种子工程,推动科技兴种,是农业上新台阶的

10、战略性选择。杜青林部长在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指出:“良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是其它因素不可取代和无可比拟的,真抓农业,就要抓科技,真抓科技,首先要抓种子。”3闽北是福建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率占全省首位,稻作产业是闽北的一大优势。但是,目前具备产量较高、米质优、综合性状优良,尤其适宜中、低产田种植的品种较少,原有主栽品种抗性、产量、米质等种性退化严重,难以满足粮食生产用种要求,导致生产效益不高。同时良种制种基地建设滞后,难以形成生产规模和区位优势,粮产区农民增收缓慢。4本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完善优质良种繁育体系,实现良种

11、选育、生产、推广一体化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山区水田种植业结构,通过优质高产水稻良种推广,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在确保粮食生产基础上,开展水稻育种基地建设,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实现闽北粮食产业的健康良性循环发展。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稻作产业原是闽北一大优势,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外优质稻米的冲击,以及国内粮食供求格局的变化、人们消费需求的转变,闽北稻作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和走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已是必然选择。南平市农科所在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已初步具备为当前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提供良种储备和技术保障的能力,本所选育的食用型优质稻推广应用后深受消费者和农民朋友的喜爱,加工型优质稻经建阳富林

12、食品加工成大米制品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已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项目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优质稻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壮大闽北优质稻产业。 项目建设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近年来经常出现的“卖粮难”或“谷贱伤农”都是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表现,无公害优质稻及其深加工产品供应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优质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以消费市场为导向,以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南平市农科所科技集成优势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为引擎,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农科企相结合的产业化、系列化、无公害生产经营体系,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壮大优质稻产业。项目建

13、设是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对当前农业生产走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要壮大优质稻产业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十分必要。项目建设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南平市农科所以项目为载体,有效地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种植农户四位一体的优质稻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通过与企业相结合的订单农业方式推广应用一系列最新科研成果,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农民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利用建立的优质稻良种繁育体系、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安全检测化验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提供优良种苗保障、最新技术支撑和产品质量

14、保证,有效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一、地理位置建阳市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下辖10个镇、3个乡、190个自治村、14个居委会及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3.77万人,面积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占人口1.5%的畲、满、回、苗、壮、蒙、侗等21个少数民族,约5600多人。二、气候条件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乡”美称。三、自

15、然资源建阳市是一个农业县级市,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外调粮总量和人均售粮均列全省之冠。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目前农业结构仍以传统的种养为主,主要有粮食、笋竹营林、养殖、茶果、经作、食用菌等六大产业。建阳素有“林海竹乡”美称,境内满目青山,层林叠翠,森林资源居全省第四位,为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1%。林种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等,木材蓄积量1250万立方米,毛竹6312.99万根,各种林副产品如松脂、笋、香菇等十分丰富。建阳丘陵山地面积30.58万公顷,占总面积90.4%;耕地面积3.1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87万公顷,草场面积2.26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2.19万公顷,年理论载畜量3.04万标准黄牛单位。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建阳地处丘陵山区,生态类型复杂多样,开展良种选育鉴定筛选和制种基地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四、基础设施1铁路:横贯建阳市南北的横南铁路是福建第二条出省通道,为级铁路。2公路:公路四通八达,南武旅游文明路、205国道、水杉线和2005年将通车的京福高速公路纵横交汇,直通全国各地,至福州仅需4小时,全区所有行政村通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