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178396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5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xx年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xx年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xx年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xx年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期 单位:班级:姓名:20122013上学期教材分析 一、 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

2、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

3、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时安本册教材为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

4、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准备课(2课时)二、位置(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

5、的进位加法(10课时)19加几 3课时28、7、6加几 2课时35、4、3、2加几 4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九、总复习 7课时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 学 内 容课时备注18.278.31准备课(2)位置(2)429.39.715的认识和加减法(4)439.109.1415的认识和加减法(4)449.179.2115的认识和加减法(4)359.249.31认识图形(一)(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6610.110.70国庆节710.810.1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4810.1510.19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4910.2210.2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41010.2911.

6、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120各数的认识(3)41111.511.91120各数的认识(3)数学乐园(1)41211.1211.16认识钟表(1)20以内的进位加法(3)41311.1911.2320以内的进位加法(3)41411.2611.3020以内的进位加法(3)整理和复习(1)41512.312.7总复习(4)41612.1012.14期末总复习41712.1712.21期末总复习41812.2412.28期末总复习 检测4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

7、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具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页110的各数实物图。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 0张。教学过程3。饶一、引入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二、新授、教学“学校开学图”。出示放大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指明学生说一说。(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8、(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进学校,它们的数量都是2。(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小结:3个同学踢足球,3朵红花,3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请注意“3”的样子。(板书“3”,全班读两遍)(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板书“7”,

9、跟读两遍)(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 (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板书“9”,跟读两遍)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上,(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

10、,大家一定要记牢。(6)巩固认数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三、课堂总结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比多少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准备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学具准备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三只小猪二、 新授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

11、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3、教学“同样多”。(1) 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有多余的兔子吗?有多余的砖吗?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2) 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3) 小组交流,指名反馈。4、教学“多”“少”。(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5、刚才

12、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三、 动手摆一摆(1)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四、 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五、 发散练习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认识上下和前后总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教具准备教材第9页例题的挂图。教学过程一、新授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图上有什么?(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卡车在轮船的()面。轮船在火车的()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