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突破策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1783910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突破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突破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突破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突破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突破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难点突破策略【标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设计者】席金雄【重/难点】重点: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知道如何用除法算式来表达,知道算式各部分表达的含义。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算式表示。【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学过表内除法,知道了除法是表示平均分物品的数学问题。可是,不是所有物品都恰好能够平均分,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怎么办?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可以任意分配物品了。因此,在已知经验上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用除法算式来表达,知道算式各部分表达的含义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有余数的除法与以往学

2、习的能除尽的除法有所不同,存在着余数。它是表内除法的延伸,难度增加。学生还要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还要用除法算式具体表示出。这对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突破策略】1、 实践操作,自主学习,探究不能分尽物品的生活现象。为了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我们要从具体生动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结合教材的内容,在活动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五个人。每组发放10根小棒,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平均分。发放登记板,专门安排一位同学记录探究的活动情况。第一次分,每人2根,第二次每人分3根,第三次每人分4根,第四次每人分5根,第五次每人分6根看能够分给

3、几个小朋友?能分尽吗?老师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活动。老师根据各组的活动情况选择小组代表在班上汇报。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53456 登记板在课后,老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与家长或者同学进行探究。事先准备的不同数量的圆纸片、三角形等学具,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平均分。同样用记录本登记探究的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如果课时宽裕,也可以在分小棒的课堂探究后,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反复探究。在反复的练习中,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 教师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学会用算式表示数学问题。针对每一次平均分的情况,引导学生对每一次登记结果进行描述。再结合描述,引导学生结合

4、以前的表内除法的列式方法写出相关的除法算式。老师要讲明并用颜色笔强调剩余部分的表达方式,要在商后先写上留个小点,再写出剩余的数量。老师指导前两种分法的列式后,要让学生自主地把后两种分法的除法算式写出来。如下表: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人还剩几根描述列算式25-10根小棒,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5)人,刚好分完102=5331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分给( 3 )人,还剩( 1)根103=31456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算式。如:102=5 读作:10除以2等于5。103=31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特别要指出余数部分的读法。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探讨结果列算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了

5、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还可以用算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数据,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具体含义,深刻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在前两步动手操作和列式表达的基础上,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如103=31 ,表示把10根小棒平均每人分3根,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余1根。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内结合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含义,特别是余数部分表达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懂得了如何列算式表示平均分(分不尽)的问题,还明白了有余数除法的具体含义。【突破反思】只有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得的知识才最深刻。老师要精心挑选例题,组织好数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生活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打牢理解的基础。在探究列式时,要按照“活动描述列式”的步骤一步步深入。探究不同的分法怎样用不同的算式进行表达。从这一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要让每一位同学都在数学活动中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发展抽象思维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