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178387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国诗》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中国诗》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中国诗》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中国诗》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中国诗》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中国诗》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国诗》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国诗教案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2. 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 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跌宕生姿,别具风采。3. 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 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 大家能背几首吗? (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

2、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钱钟书先生1910 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1933 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 1935 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 ( oxon )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 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

3、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七、 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短篇小说集人• 兽• 鬼 , 长篇小说 围城 , 文论及诗文评论 谈艺录 。其中 围城 有独特成就, 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 管锥篇五卷、 七缀集 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

4、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 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 毛诗正义 左传正义 史记会注考证 老子王弼注 列予张湛传 焦氏易林 楚辞洪兴祖外传 太平广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

5、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 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 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层, 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 “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层,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第四部分,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2 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 “

6、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3学生分组时论本文行文的特点要求举例说明。明确: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一个“陷阱” 。他告诉我们,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即是比较文学的方法。不多的几句话,就把基本观点和原则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和综合。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

7、独到的见解。如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 坡的话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涛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则援引了魏尔兰、济慈、 维荣、 莎士比亚、 拜伦等外国诗人的见解, 材料充实,说服力强。四、品味的语言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

8、化。2.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3. 问而不答, 以问为答, 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4.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 “西洋狗” 。 红楼梦的 “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5.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教师提示

9、:. 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 ,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2.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 旨在批评;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

10、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3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4 .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5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 越能感受本国诗。五、课文总结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业试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