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尔基和土地的儿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178383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高尔基和土地的儿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4高尔基和土地的儿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4高尔基和土地的儿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4高尔基和土地的儿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4高尔基和土地的儿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高尔基和土地的儿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高尔基和土地的儿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曹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主备:刘建军 复备: 总课时数课 题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经过教学活动,让9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95%的学生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90%的学生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教学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教 案复备栏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

2、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3、揭示课题。(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2、

3、画出带生字的词语。3、标自然段序号。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读音指导。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四、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五、作业:练读课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栽 花写 信 学具准备学 案复备栏出示

4、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4)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巩 固 案1、抄写词语。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课 题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全班80%的学生能够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2、通过学习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教育100%的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学具准备教 案复备栏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5、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三、学习第25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2、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朗读。(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

6、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6)试背诵。3、学习第4自然段。(1)指

7、名朗读。(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5)试背诵。4、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3)试背诵。四、评析第自然段1、指名朗读。2、关于标点符号

8、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6、试背诵6-9自然段。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学具准备学 案复备栏1、 思考: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巩 固 案一、完成课后练习。 二、补充习题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