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荷花》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175698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荷花》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荷花》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3《荷花》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3《荷花》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3《荷花》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荷花》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荷花》教学反思(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荷花教学反思荷花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荷花教学反思1荷花一课,作者把荷花写活了,教者当然也应该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学本课时,就利用荷花课件力争把荷花一课教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每个学生当作一朵荷花,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千方百计带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也陶醉在荷花丛中。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朗读,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欣赏课文,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组

2、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情;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诵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我们在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细赏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也烂熟于心了。荷花教学反思2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朗读及

3、想象能力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美,感受到夏天的美,以及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里的童真、童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天是美丽的,是多彩的,带给孩子们也是欢乐的。为拉近孩子与荷叶的距离,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荷叶的图片,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通过看图片,说感受,使孩子们对荷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随即我又出示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句话,结合前面的理解和孩子们一起朗读、品味,孩

4、子们都能读出各自的感受。综观本堂课,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一、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情感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感受

5、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好教材,积极发掘教材中的“想象点”,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实起来,让个性张扬起来。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他们的想象。四个小伙伴,我都紧紧抓住“你为什么喜欢小青蛙(小鱼儿、小蜻蜓、小水珠)”

6、相机引导学习为什么他们把荷叶当做歌台、凉伞、停机坪、摇篮。如在感受小水珠在荷叶上的感受时,我配上了摇篮曲,这样引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做小宝宝,想象一下妈妈轻轻摇晃着摇篮,睁开眼睛说说你的滋味你的感觉,想象荷叶为什么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孩子有了可交流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仿写改编,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课文,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美好的创作佳境。我用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好像在说 ?,我用

7、荷叶是我的这样深度挖掘课文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四、换词练习,使课堂充满语文味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深入文本,我采用换词的手法,如为什么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站在荷叶上呢?通过语言、动作引导让学生理解“立”字表示出蜻蜓的轻盈、轻巧。让课堂充满语文味。五、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教学有三度,即:温度、广度、深度。教师教学的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我非常同意窦老师的说法,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的程度是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一边用心地听,一边作出赏识的评价,还不时地拍拍孩子的肩,

8、摸摸孩子的头,握握孩子的手,把自己完全融入孩子们当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同喜同乐。反馈有一定的童趣,比如说他们一会是青蛙王子、一会是蜻蜓精灵、一会是小美人鱼。让学生兴高采烈。有了这种情感的介入,教育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陶治着学生的精神,净化着学生的灵魂,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一:教态方面的不足,一堂课下来显得太过激动,声音一直很高,有点喊的感觉,良好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起一伏,抑扬顿挫,并不能重复学生的话。其二:在教学生成上面,指导的还不是很到位,就比如我让学生学习荷叶是小蝌蚪是什么?我是让学生单纯的凭想象来说,应该配上图画让孩子看图说,这样才符合

9、小孩子的认知规律。拓展这一块应该由教材到模仿教材到跳出教材的形式,体现层次上的递进。其三:反馈的语言要多样,要有童趣,而且中肯。周南沙老师、张老师,张老师反复和我说反馈要有针对性,要顺着学生的话来。反馈是最能反应一个老师教学功底的地方,我应该平时多听好课,多看书,多积累。其四:在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分小组背诵。应该在背之前先读一遍。整堂课下要多读全文,由段再到全文。要有一个整体性。这堂课我花了不少精力来准备,我特别感谢周南沙老师对我的指导,以及张老师、黄老师和我们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办公室有7位年轻老师要比赛,在这段最有压力的日子里我们相互在一起磨课,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10、。让我感到团队像绳一样的凝聚力。语文课堂要无时无刻的浸润着语文味,我要做到这点还要多修炼。多看好书,多听好课。荷花教学反思3荷花一课,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习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

11、来修饰,说明平时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荷花教学反思4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形状不一的荷花,各有各的风韵:初开的有初开的羞涩之美;怒放的有怒放的热情之美;含苞待放的则争先恐后,不依不饶。“但这一池的荷花恐怕

12、不仅仅只这三种姿态,想一想,还会有哪几种呢?”孩子们的想象起飞了:“有的露出黄色的笑脸,正和小伙伴们打招呼呢?”“有的在微风中频频点头,仿佛和蜻蜓问好呢!”“有的对着平静的湖面照起了镜子,想和大家比比谁长得更美呢!”“有的从荷叶丛中探出脑袋,欣赏着这美丽的世界。”“有的花瓣快脱落了,只剩两三片花瓣,可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我忽然觉得这就是“满池的荷花”,那么千姿百态,那么千娇百媚。孩子们随着文本来到了荷花池边,成了一朵荷花。此时,孩子们再读这几句话,那份极富感染力的情感全融在朗朗书声里了。盛开的“荷花”映着孩子们的笑脸,似乎开得更艳了。荷花教学反思5荷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

13、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通过回顾前文内容、讨论交流,学生不但体会到了作者想像的精妙,而且领悟到了作者对 荷花、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一、出现“意外”似乎令人疑虑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田双阳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说吧,想到什么了?”“我想到了诗,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得不错!”我称赞了一句,准备转入下文的学习,这时又举起了几只小手,有的还一边摆动着手一边急切地说:“我也想到了

14、诗?”我疑虑了,照这样下去,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岂不难以完成了?如果是在上公开课,这种“教学意外”不但 会占用不少时间,有时甚至会让老师无法应对,非常尴尬。二、接纳“意外”其实让人欣喜然而,我又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张星悦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易金童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李襄红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

15、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 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三、反思“意外”得到几点启发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其一,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 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其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四、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