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系列复习之——古诗词阅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175635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系列复习之——古诗词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系列复习之——古诗词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系列复习之——古诗词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系列复习之——古诗词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系列复习之——古诗词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系列复习之——古诗词阅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系列复习之古诗词阅读王 珊中考古诗词阅读考点:1、 感受诗歌形象2、 品味关键词句3、 把握思想感情考试说明: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层次:b考题回放:2012年普陀区模拟考试题(一)溪居即事(4分)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1. 请你用现代汉语说说“溪居即事”写的是一件什么“事”?(2分)学生答案:春风把船吹动了,小童以为有客人,于是去开门迎客。正确答案:2.透过朴素自然的叙述,你看到诗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情趣?(2分)学生答案:1、表达了诗人淳朴自然,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2、写出了诗人闲情逸致、心情闲适的生活情趣。3.三、四句中“疑”“急”

2、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2011年湖州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一、感受诗歌形象:侧重考查学生对诗词的内容的理解。提问方式:1、古诗词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2、古诗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解题思路:(寻找意象描绘画面)思考几个问题:这首古诗写什么?什么人?(包括抒情主

3、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什么“景”“物”?二、品味关键词(句)提问方式:这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提问变式:诗歌前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解题思路:(含义+句子描述+表达作用)(1)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活用词等分析,理解该词在句中的含义。(词不离句)(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3)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把握思想感情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4、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具体方法指导:u 看提示,定基调u 知作者,明风格u 析题材,知感情u 品意象,解感情u 读“情语”,悟感情看提示,定基调提示从何而来? 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

5、兄弟的思 念之情。 知作者,明风格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李白:雄奇夸张愤世嫉俗 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王维:对山水景色的喜爱,悠闲舒适。高适、王昌龄:边塞寂寞、思念亲人、建功立业。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析题材,知感情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

6、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品意象,解感情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 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7、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 读“情语”,悟感情古诗词阅读的两大特点:1、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2、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如故园情、山水情、别离情等。 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把握两个重点:1、通过反复吟诵、联想,抓住诗词(曲)中的意象,深入体味作品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2、品味诗词(曲)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正确理解其在诗歌中的含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实战演练:(一) (4分)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

8、处明。1、诗歌前两句叙事,“ ”字交代了时间,“ ”词语最能表现出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2分)2、本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二)春 兴唐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塞上听吹曲唐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 的图景。2、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戍楼间,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音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 愿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