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175608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B. 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C. 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 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2.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不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以下各项,反映隋唐时期我国经济较全面的一组是( )A. 釉下彩

2、绘、水排、市镇、商帮会馆 B. 青瓷、市舶使、草市、曲辕犁C. 素纱禅衣、丝路、水排、用煤冶铁 D. 青花瓷、丝路、夜市、高转筒车4 秦律规定: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工商业者,收钱时必须立即把钱投进“蛎”(一种容器)里,使买者看到其投入,违反法令则要被罚款;别国客商来做生意,如没有把通行凭证先交给官吏,与之交易者则也要被罚款。这些规定是为了A. 打击工商业者 B. 限制农民经商 C. 协调官商关系 D. 规范商业行为5. 自文、景以后,汉代土地“买卖由己”成交后,要订立“契约”,注明买卖时间、土地方位、亩数、地价、双方姓名及中间人签字等。这现象说明汉代( )A. 土地产权私有已合法化 B

3、. 国家严格控制士地买卖C. 农民失地现象非常严重 D. 小生产者利益得到保护6.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7 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

4、方 B. 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C. 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 D. 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8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C.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 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9以下各项最能说明中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C.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 “工匠各

5、有专能”10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实行海禁政策C. 对商品征收重税 D. 商品经济活跃11. 重农抑商”政策之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 )A. 商鞅等人的大力宣传 B. 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 政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持续进步 D. 政策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1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 男女分工明确 D. 田园生活自然悠闲13.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

6、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 )A.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C.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 奴隶制生产关系14. 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 家庭手工业 B. 工场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民营手工业15东汉都市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 灌溉工具 B. 冶铁工具 C. 播种工具 D. 纺织工具16.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A. 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先进 B. 古罗马人青睐中国丝织

7、品C. 丝绸经丝绸之路运至欧洲 D. 私营作坊的丝织技术最为精湛17“开平煤矿产的煤,除供应国内各局以外,还投放市场。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材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使中国实现了富强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彻底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彻底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18.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

8、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19.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20. 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1.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

9、现了短暂春天的客观原因是( )A.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B.政府奖励发展实业C.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2. 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23他之所以命运多舛,是因为在他的胚胎阶段母体的营养不良,因外力催产所致出生的艰难,成长的辛酸,于

10、是造就了他的多面、优柔、不甘寂寞却又胆怯的孤怪性格。他对他的敌人恨得要死却又怕得要命,对他的盟友可近可弃,最终一事无成。他是( )A.中国无产阶级B.地主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24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这主要是由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办厂诱导C.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25.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

11、的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61914年,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迎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求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从1917年到1921年五年间,大生纱厂共获利560多万两。 此时期民族纺织业获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C.张謇等民族资本家擅长企业经营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无暇东顾27 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稻农发明了一种耘田的工具“耘耥”,“既胜耙锄,又代手足”,而明清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农民则弃而不用

12、,以两手耘田,匍匐禾间,膝行而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 B. 社会体制制约技术传播1C. 官营手工业的封建性 D. 商品经济对技术的限制28 进入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出现了“纺废织存”的现象。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西方纱厂产品的物美价廉 B. 中国棉纺织业被迫实现近代化C. 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 棉纺织业内部分工的矛盾激化2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欧洲风俗习惯D.自由平等的观念30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

13、,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广州的商馆,进行双边贸易。1774年,伦敦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贸易商就达52家。中英贸易出现盛况,说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清朝海禁政策破产C.全球商路畅通无阻D.英国重视对华贸易31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哪一时期的状况较为贴切(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C.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民国初期32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河北邢台)农民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

14、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3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主张“官合民之力以收利权”,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倡导商民附股洋务企业。洋务派的这一做法A. 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近代化 B. 抵制了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C. 反映了洋务企业资金的充足 D. 表明中国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4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

15、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C.中国手工业技术先进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35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这次改革( )A.目的是抗日 B.导致白银外流 C.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稳定了金融市场36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