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175526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学基础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学基础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学基础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学基础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大类相关的专业学 时:30学时建议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经济学基础是高等职业学校经济、管理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该课程是以西方经济学为原型结合高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设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及方法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2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6.

2、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理解IS-LM模型12.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做出解释2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效益”等3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4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5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

3、采取的经济政策(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交流沟通能力; 2.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具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有良好的的学习能力与持续发展的能力;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专项能力训练教学设计表 序号专项能力训练项目参考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评价教学方法实训或活动设计1经济学基本认知经济学知识入门2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解决的问题,熟悉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过程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案列分析。讨论法讲授法案列分析法

4、2需求和供给、价格均衡的一般分析价格决定理论2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弹性理论。在介绍需求和供给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价格决定理论及其应用,树立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供求分析1、结果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3消费者行为分析效用论3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定理。使学生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叙述效用论的基本内容,理解两种理论关于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均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需求定理。1、结果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理实一体训练法案列分析法4生产者行为分析

5、生产论3短期函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规模报酬。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厂商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示,理解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意义,掌握生产规律。1、过程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教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案例分析法成本论2成本与成本函数;短期成本函;长期成本函数。通过对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学习,以及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1、过程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案例分析法5认识不同市场结构市场理论3概述市场结构、厂商面临需求曲线及厂商的收益与利润;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其他市场的详细

6、分析。阐明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情况,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并对不同的市场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建立一个开放的、竞争的、统一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性。1、过程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理实一体训练法6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分析分配理论2从产品市场到要素市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工资、地租和利息的决定。具体说明工资、地租、利息的决定,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1、过程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案例分析法7认识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分析市场失灵与

7、微观经济政策1市场经济的缺陷;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垄断的管制;公共物品;外部经济影响。讨论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微观调整,使学生对经济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过程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案例分析法8认识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其他变量;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掌握GDP的衡量,通货膨胀及其衡量,失业及其衡量。1、结果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案例分析法9认识国民收入总收入-总支出模型2收入-支出模型;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8、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分析旨在使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理解乘数原理的含义。1、过程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IS-LM模型2投资函数;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利息率的决定;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使学生掌握引进利息率以后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理解IS曲线与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结果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11认识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目标实

9、现工具;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时滞性。1、结果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3财政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两种政策的组合。掌握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极端情况和政策组合。1、结果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实一体训练法12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理论概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熟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类型,了解经济增长各周期的特征及经济增长的源泉。1、结果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2、基本技能考核讲授法理

10、实一体训练法合计30 (二)专项能力训练教学设计范例 训练项目示例:实训基地企业调查项目 “价格低于工厂成本的订单该不该接?”项目要求: (1)按照分工的小组,带着项目到实训基地企业调查,了解企业成本的构成,以及价格构成。(2)小组讨论“当价格低于工厂成本的订单什么情况下该接?什么情况下不该接?” (3)小组阐述并提交调查、分析结果,并说明对 “利润最大化”的理解 (4)教师对各小组调查、分析结果进行归纳和点评1.教学条件 (1)实训基地数家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绩效显著的当地企业 (2)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网络 (3)教学资源 教案、PPT教学课件2.学生必备学习用品 基本文具用品:纸、笔、

11、计算器等。3.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1)提出实训项目:向学生说明实训调查项目,梳理调查步骤,介绍实训基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训基地与学生分组匹配: 学生分组: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搭配分组,4-5人为一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一名,明确小组长及组员职责。 匹配:按照所分组别分批次匹配各实训基地(3)讲解注意事项:强调实训纪律,实训规范操作和安全操作;提出谦逊礼貌、举止文明等行为规范要求。(4)学生实训操作:按计划、按要求、有秩序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训;实训归来后,预留一周时间给学生撰写报告,以组为单位提交,报告格式须严谨,内容必须与实训项目相符合,不得偏题、跑题,每组各成员都必须参与报告撰写。(

12、5)实训成果展示:推举一名成员上台展示本组的实训成果,并讲述实训心得体会。教师事先给每组下发一张实训成果评价表,每个小组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小组评价纳入实训考核,占实训考核的40%,老师评价占实训考核60%。(6)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评:表扬先进,指出问题,针对问题讲解解决办法。、 四、课程考核(一)该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成绩考核评定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应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要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以及考试情况,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该课程

13、的成绩评定方式如下:(1)学生的学习过程(占20%):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出勤、上课的表现评定;(2)理论考试(占50%):根据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评定;(3)实训操作(30%):根据实训环节提交的实训报告等评定。该课程的综合成绩 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分值20% + 理论考试分值50% + 实训操作评价分值30%(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要求(1)学习态度(占30%):主要根据出勤情况确定;(2)上课表现(占40%):主要根据课堂回答问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3)作业成绩(占30%):主要根据老师每次批阅作业的等级成绩或分数确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分值学习态度分值30% +上课表现分值40%

14、+作业成绩30%(三)课程实训评价要求序号任务模块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分值1从业素质 职前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举止文明、谦逊礼貌等素质。教师观察,实训基地人员回馈。202调查与整理 调查研究、文字写作的能力。按照实训项目要求,撰写调查报告。203经济学原理运用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推理的能力。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能力,调查报告撰写水平,实训过程中教师与基地人员随堂提问。60合 计100(四)期末理论考试评价要求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经济学基础教材范围之内。2、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考核的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部分约占35%,领会部分约占35%,应用部分约占30%。3、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