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170175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书第一章 视频会议系统项目需求分析 41.1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41.2项目采用的标准体系 41.3项目需求分析 51.3.1项目建设规模的需求 51.3.2会议召开模式的需求 51.3.3会议兼容性的需求 61.3.4总体性能的需求 6第二章视频会议系统设计原则 72.1先进性原则 72.2兼容性原则 72.3可扩展性原则 72.4可靠性原则 72.5可管理性原则 82.6安全性原则 8第三章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方案 93.1视频网络拓扑图 93.2设备选型的原则 93.3 POLYCO公司的优势 103.3.1主流厂家 103.3.2 主流产品 113.3.3主流技术 123.

2、3.4高性能价格比 123.3.5面向客户的专业服务 123.4 POLYCO产品功能特点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3.4.3 POLYCOM POLYCOM hdx 800大型会议室型视频终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3.5视频会议系统设计结构图 133.6视频会议系统设计方案描述 133.6.1设备功能说明 133.6.2各会场配置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视频会议系统会议功能 154.1点对点会议 154.2基于MGC勺多点会议 164.2.1多种会议接入类型 164.2.2多种会议召开方式 164.2.3多种会议控制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4.3基于MGC勺分组多点会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第五章H.239双流功能 185.1 ITU H.239双流数据会议 185.1.1 H.239 双流技术简介 185.1.2双流会议的使用图解 185.1.3 H.239双流会议的特点 20第六章QOS保障机制分析及建议 216.1 COS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IP COS的体系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6.2.1局域网中的IP QoS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6.2.2广域网IP QoS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视频会议系统项目需求分析1.1项目总体建设目标视频会议作为网络时代出现的新型会议方式,它的数据和图像传送功能是传统会议无法达到的。信息化的社会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已成现代化办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中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集成图像传输、远程培训、会议录像等功能,系统建成后能够实现平滑兼容和升级,将来能够向更高带宽和更高图象质量扩展。1.2项目米用的标准体系根据现有网络情况,ip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我们选择基于ip的H.323标准的视频会议技术作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协议平台。H.323的体系结构简介:从整体上来说,H.323是一个框架性建设,它涉及到终端设备、 视频、音频和数据传输、 通信控制、网络接口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组成多点会议的多点控制单元(MC)网关以及关守等设备。它的基本组成

5、单元是”域”,在H.323系统中,所谓域是指一个由关守管理的网 关、多点控制单元(MCU和所有终端组成的集合。一个域最少包含一个终端,而且必须有 且只有一个关守。H.323系统中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称为H.323的实体,其种类有:终端、网关、多点控制单元(MCU。其中终端、网关、多点控制单元(MCU是H.323中的终端设备,是网络中的逻辑单兀。 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的和被呼叫的,而有些实体是不被呼叫的,如关守。H.323包括了 H.323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通过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连接。H.323协议中规定的各个功能单元需要遵循的协议分别是:视频编解码:(H.261、H.263、H.264 ):完成

6、对视频码流的冗余压缩编码。音频编解码:完成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并在接收端可选择地加入缓冲延迟以保证语音的连续性。所采用的标准为ITU-T的G.711、G.722、G.728等。各种数据应用:包括电子白板、静止图像传输、文件交换、数据库共存、数据会议、运程设备控制等,可用的标准为:T.120附录A B, T.123协议栈,以及T.124、T.125、T.126、 T.127、T.128 协议等。控制单元(H.245 ):提供端到端信令,以保证H.323终端的正常通信。 所采用的协议为H. 245 (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它定义了请求、应答、信令和指示四种信息,通过各种终端 间进行通信能力协商,打开

7、 /关闭逻辑信道,发送命令或指示等操作,完成对通信的控制。H.225层:将视频、音频、控制等数据格式化并发送,同时从网络接收数据。另外,还 负责处理一些诸如逻辑分帧、加序列号、错误检测等功能。I. 3项目需求分析1.3.1项目建设规模的需求在网管中心配置一套支持多点控制单元(MCU,用于全网视频会议设备的连接管理及视音频交换,选用 Polycom的rmx系列。在主会场配置一套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终端POLYCOM HDX 80(系列及MGC-50在各地分会场各配置一套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终端POLYCOM HDX70系列。系统配置容量如下表:设备名称数量/容量备注中型会议室型终端(包括双流)hdx 8

8、0001套中型会议室型终端(包括双流)80001套1.3.2会议召开模式的需求视频会议系统支持以下会议模式:所有会场同时加入同一个大会;召开只有部分会场参加的会议;同时召开多个会议,各个会议互不干扰;召开多点交互式会议;召开点对点直通会议。133会议兼容性的需求本次建设的系统应能够满足符合ITU标准的设备很好地加入,达到良好的会议效果。1.3.4总体性能的需求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具有以下性能要求:速率范围可变速率范围为 384Kb/s 2Mb/s。一般应用速率为 384kb/s。音频指标音频编码应支持 G.711、G.722、G.728等标准;具有自动唇音同步,误差应不可察觉,音频视频相对延迟小

9、于40ms;在承载网端到端丢包率为3%时,语音质量良好。视频指标视频编码应支持 H.261、H.263、H.264协议;图像格式应支持 CIF、QCIF、4CIF、XGA格式;视频图像切换时间要小于1s ;在384Kb/s以上速率时,帧频可自适应调整,提供25帧/秒,支持15-30帧/秒。768Kb/s 必须达到25帧;在承载网端到端丢包率为3%时,图像质量良好。时延指标在承载网端到端时延在 130ms以内情况下,视频会议设备(MCU终端)时延小于310ms。 稳定性指标在承载网络和设备无故障,并且设备有余量的情况下,呼叫成功率要达到99%掉线率应小于0.01次/方/小时,即2小时内50方的会

10、议掉线数量不能多于1方。可靠性指标采用电信级设备;系统可靠性应达到 99.99% ;软件支持远程在线升级。第二章视频会议系统设计原则2.1先进性原则本方案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能够体现现代视频会议系统的先进思想。本方案中的视频编码技术采用当前先进的,能适用于多种带宽条件下的视频压缩算法:H.261、H.263、H.264等视频压缩标准,兼容图像编解码技术,实现高清晰度画质。音频采用Siren14音频压缩标 准,提供高保真、接近 CD音质的音频,充分保证视频会议的高质量。视频通讯协议采用了 先进的H.323协议平台,这样既保证了广域网的带宽,又满足在计算机网上开展视频业务的需求。2.2兼容性原则严

11、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国际相关标准进行系统设计。系统遵循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采用标准的H.261、H.263、H.264等压缩编码标准和 H.320/H.323体系结构,能很好地保证 与其他采用H.320/H.323体系视频会议系统互通2.3可扩展性原则兼顾系统的中长期扩展,在网络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适应未来视频会议和多媒体应用的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用户的投资。本方案除了充分保证传统视频会议的高质量、高可靠之外,还大大拓展了视频会议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内容,充分体现了网络化视频应用的潮流和方向。本方案除了要实现视频会议功能外,还能实现远程教育、 可视通话等多种功能,包括远程业

12、务交流、日常工作汇报等。本方案中的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有很强的规模扩展性。2.4可靠性原则整个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按照电信级方案要求设计,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核心设备一一MCI采用电信级设备;MCU和终端都采用非 PC的硬件结构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充分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极强的抗病毒、抗黑客攻击能力。本方案中的视频会议系统可长期不间断运行。会议终端和MCI之间在会议中如果因为线路问题造成瞬断,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不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会议终端和MCI同时还 具有网络自适应能力, 当网络出现拥塞时, 会议优先保证音频流的发送,从而保证会议的不间断性。2.5可管理性原则管理系统

13、为图形化界面的视频会议管理软件,可直观方便地对系统实现全程网管,大大减轻维护难度。系统提供运行日志,记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息。管理员和工程人员可以通过查询运行日志随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此外,网管还具有多级告警功能, 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告警即时反映在网管客户端界 面通知用户,同时还将告警信息记录入告警日志数据库中,以备用户查询。2.6安全性原则MCU采用控制端口和数据端口分离的工作模式,安全可靠。MCUt理采用多级密码认证模式,不同级别的管理员操作权限不同。视频终端要支持对系统设置、Web管理等进行密码认证的访问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既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又有效地阻止了对视频终端设备的非法访问

14、和操作。第三章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方案3.1视频网络拓扑图集团视频会议网络拓扑图3.2设备选型的原则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如下:主流技术:采用全面支持 H.320/H.323协议框架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必须支持H.261、H.263、H.264、G.711、G.722等音视频协议。应能够支持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标准、新规范。主流厂家:MCU和视频终端均考虑当前市场占有率最大,且发展前景最为外界看好的厂家,这样用 户才能长期获得原厂家新技术升级、产品更新的服务。主流产品:具体产品的选型应考虑设备厂商今后长期内将全力支持的品种。高性价比:视频会议技术和设备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已经从身份“高贵”

15、的形象转变为一种简单的会议、交流工具。基于H.323协议的终端和 MCU出现后,更进一步降低了同类设备的价格 起点。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比应该是用户选择产品的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专业的售后服务:完善的专业售后服务是用户利益的根本保障。厂商能否及时地提供热线电话、Email、专业工程师支持,提供备件、快速返修、快速退换服务,是衡量一个厂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3.3 POL YCOM公司的优势3.3.1主流厂家由于高科技领域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当前仍然能够生存的视频会议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都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实力的厂商。经过几轮优胜劣汰的冲刷,可以说,目前形势已经相当明朗。无论从厂商在国际股市中的表现,还是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POLY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