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寘序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1697180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杨寘序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送杨寘序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送杨寘序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杨寘序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杨寘序原文及翻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杨寘序原文及翻译送杨寘序 欧阳修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假设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那么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突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那么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那么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

2、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那么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注释(1)幽忧:深重的忧劳。(2)宫:五音之一。引:乐曲体裁之一。数引:几支曲调。(3)羽:五音之一。(4)雍雍:和谐,和睦。(5)伯奇:周宣王时大臣吉甫之子,因后母进谗而被逐,作琴曲?履霜操?,曲终投河而死。(6)道:同“导,开导。湮郁:阻塞。(7)剑浦:

3、今福建南平市。翻译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腔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似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似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似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

4、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挖苦,没有什么区别。它可以凭耳朵听出来,可以随手弹出来。假如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可以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可以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杯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