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168230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共关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共关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共关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共关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6,分数:26.00)1. 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 A.卢因 B.哈罗德拉斯韦尔 C. 拉扎斯菲尔德 D. 麦库姆斯(分数:1.00)A.B. 丿C.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科发展史的了解。传播学中,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是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2. 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是 A. 拉斯韦尔 B. 卢因 C. 拉扎斯菲尔德 D. 麦库姆斯(分数: 1.00)A. 丿B.C.D.解析: 解析 传播学中,拉斯韦尔是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

2、他在1948 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 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3. 拉斯韦尔提出的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是 A. 香农模式 B.5W 模式 C. 两级传播模式 D. 议题设置论分数: 1.00)A.B. 丿C.D.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考生需认真掌握。5W模式是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 文中提出的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4. “把关人”这一概念出自 A. 原则宣言B.修辞学C.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D.群体生活的渠道(分数: 1.00)A.B.C.D. 丿解析: 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内容,考生需牢记。 1947 年,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3、中最早提出了“把关人”这一概念。5. 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的作用,并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 A.特殊现象 B.简单现象 C. 普遍现象 D. 复杂现象(分数: 1.00)A.B.C. 丿D.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把关人”这一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属于识记内容。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枢纽作用,认为把关人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6.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是 A. 守门人 B. 媒介 C. 舆论指导者 D. 监督人(分数: 1.00)A. 丿B.C.D.解析: 解析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

4、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7. 把关人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指的是 A.知识资源 B.预存立场 C. 政治立场 D. 信息资源(分数:1.00)A.B. 丿C.D.解析:解析 把关人之所以对信息交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主要是出于自己的预存立场。预存立场就 是自己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8. 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作出相应 的反应,只能是有选择地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这指的是 A.选择性理解 B.选择性反应 C.选择性注意D.选择性记忆(分数

5、:1.00)A.B.C. 丿D.解析:解析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为“3S”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 择性记忆。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 能对所有信息都作出相应的反应,只能是有选择地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 同一信息作出不同的意义解释和理解。人们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 其余信息往往烟消云散被忘却了。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9.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传播模式是 A.5W 模式 B. 把关人理论 C. 两级传播论 D.受众选择“3S”论

6、(分数: 1.00)A.B.C. 丿D.解析: 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内容,考生需牢记。“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10. 在两级传播模式中,意见领袖又称 A.把关人 B.守门人 C. 舆论指导者D. 媒介(分数:1.00)A.B.C. 丿D.解析:解析 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消息灵通人士”,或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11. 一定时期内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固是指 A.知觉 B.认知 C.记忆 D.注意(分数:1.00)A.B.C. 丿D.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记忆的概念的考查,

7、考生需了解。如果人们感知过的事物在事过之后并不消失,在 大脑皮质上形成暂时神经关系,以痕迹形式保留在头脑中,就是记忆。简言之,记忆是一定时期内神经联 系的形成和巩固。12. 在传播理论研究中,议题设置这一课题最杰出的研究者是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麦库姆斯(分数:1.00)A.B.C.D. 丿解析:解析 议题设置这个课题是 20 世纪70 年代传播理论研究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传播学学者麦库姆斯是其中最杰出的研究者。13. 议题设置论认为,各种传播媒介对所传播的信息可以起到 A. 决定作用 B. 辅助作用 C.整理作用 D.过滤作用(分数:1.00)A.B.C.D. 丿解析:解

8、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议题设置论内容的掌握。各种传播媒介对所传播的信息具有过滤作用,这是 议题设置论的基本观点之一。14. 议题设置论认为,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与公众这些议题的重视程度 A. 构成负相关关系B. 构成正相关关系 C. 没多大关系 D. 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分数:1.00)A.B. 丿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议题设置论基本内容的熟悉程度,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 题在受传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相关关系。15. 从人类脱离蛮荒到现在,传播媒介大体经历的阶段依次是A. 口语、印刷、电子、手抄 B. 口语、手抄、印刷、电子 C. 手抄、口语、印刷、电子

9、 D. 手抄、口语、印刷、电子(分数:1.00)A.B. 丿C.D.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考查。从人类脱离蛮荒到现在,传播媒介大体经历了 四个阶段:口语、手抄、印刷、电子媒介阶段。16. 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要的里程碑是A. 文字 B. 语言 C. 印刷术 D. 电子媒介分数:1.00)A. 丿B.C.D.解析:解析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要的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阶段。17. 传播信息渗透性比较强的是 A.文字传播 B.电子媒介传播 C. 非语言传播 D. 印刷媒介传播(分数:1.00)A.B

10、. 丿C.D.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领会内容,考生需掌握电子媒介的特点。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具备了多通道的特点,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受传者,有着很强的信息渗透性。18. 组织内刊面对的公众主要是 A.全体公众 B.社会公众 C.特殊公众D.组织公众(分数:1.00)A.B.C.D. 丿解析:解析 报刊有面向组织公众和面向社会公众之分,面向组织公众的报刊称为组织内刊,面向社会公 众的报刊称为社会报刊。19. 在我国,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是 A.电视 B.互联网 C.广播 D.杂志(分数:1.00)A.B.C. 丿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广播的基本特点。广播是以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

11、的大众传播工具 它是我国最大众化的一种传播媒介。20. 在各种大众传媒中,制作过程最为简单的是 A.广播 B.报刊 C. 杂志 D. 电视(分数:1.00)A. 丿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广播的优点。在各种大众传媒中,广播的制作过程最为简单21. 从费力程度看,财力、精力花费最少的传播媒介是 A.电视 B.广播 C.报刊 D.互联网(分数:1.00)A.B. 丿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广播的优点。从费力程度看,财力、精力花费最少,使用最方便的传媒是广播22. 因特网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集合体,其中包含着全球性的巨大的 A. 物质资源 B. 信息资源 C. 人力资源 D.

12、 知识资源(分数:1.00)A.B. 丿C.D.解析:解析 因特网包含着全球性的巨大信息资源,能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提供诸多不同的信息服务23. 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主要采用 TCP/IP 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指的是A. 局域网 B.广域网 C.因特网 D. 无线网(分数:1.00)A.B.C. 丿D.解析:解析因特网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主要采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 络,以及这个网络所包含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信息资源。从网络的角度讲,因特网是一个国际性计算机 网络集合体,它集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是一种在计算机之间实现国际信息交流和

13、共享 的手段;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讲,因特网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信息资源,该信息资源之大,超过一般人的想 象力。24. 采用了数字技术,成为真正的数字化媒体的是 A. 电视 B. 广播 C. 报刊 D. 因特网(分数: 1.00)A.B.C.D. 丿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因特网的优点的掌握。因特网采用了数字技术,使其成为真正的数字化媒体25. 标记语言和行动语言属于A. 文字传播方式 B. 网络传播方式 C. 电子传播方式 D. 非语言传播方式(分数: 1.00)A.B.C.D. 丿解析: 解析 人们交流信息,相互沟通,除了使用语言符号外,还要使用大量的非语言符号来进行交流即进行非语言传播。卢斯契和基斯将非语言传播方式分为三类:标记语言、行动语言、物体语言。26. 既是传播的目标和对象,也是信息最终归宿的是A.个人 B.组织 C.受众D.传播者自身(分数:1.00)A.B.C. 丿D.解析:解析 受众是否接受、接受多少信息是评判公共关系人员的传播是否成功的最终依据,因为受众是 传播的目标和对象,也是信息的最终归宿。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6,分数:52.00)27. 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与理论主要有 A. 把关人理论 B.受众选择“3S”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