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复习题汇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16428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复习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态变化复习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态变化复习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态变化复习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态变化复习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复习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复习题汇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1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80的酒精是气态 B铅的凝固点高于328 C357的水银吸热,温度不变 D气温接近-50时,可以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2.(10一模)“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关于这些小孔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豆腐遇冷收缩形成的 B.豆腐受热膨胀形成的 C.豆腐里面的水先汽化膨胀,后液化形成的 D.豆腐里面的水先凝固膨胀,后熔化形成的3(11一模)关于水银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体温计可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当水银体温计示数变大时,水银的密度变小

2、 C当水银体温计示数变小时,水银的质量变小 D用水银做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因为水银的沸点低于424(11二模)寒冷的冬天,会看到户外的人呼出“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5(12二模)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D冻肉上的水蒸气凝固而成6(12中考)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7(12中考)小明在探究“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

3、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降温时温度随时间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 论的信息是时间tminO246810温度t605348454342 A温度与时间成反比 B时间变化,温度也变化 C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D时间的增加量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 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ACDBCAAD 二、填空题1(12二模)在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则测量值将_;如果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后再读数,则测量值将_。2(13二模)图8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

4、系”实验装置,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图中烧杯中的水是否沸腾?_。 答案: 1偏大;偏小 2手表;没有沸腾 三、简答题1(09一模)在吉林出现的一种“雾凇”(俗称“树挂”)很松散,轻轻一碰就纷纷脱落,这种“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09中考)图10是电冰箱制冷系统的简化示意图,请说明电冰箱制冷的工作过程。 3(10二模)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块,其表面通常会有一层霜。请解释这层霜是怎样产生的。4.(10中考)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请解释这个现象。5(11一模)夏天,小明在海水中游泳,上岸后没有及时

5、擦干身上的水,过一会儿,觉得“发冷”。请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6(11中考)在春天或秋天的清晨,有时会看到河面上方向上冒“白气”。请分析说明“白气”是如何产生的。7(12中考)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8(13一模)用水壶烧水,当水开时,看到壶嘴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上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案:1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1分),温度骤降到零下二十几度时(1分),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形成小冰晶(1分)。2

6、液态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后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1分)。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抽出,并压入冷凝器(1分)。蒸气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1分)。3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通常在零下十几度的冻肉块,发生凝华现象,在冻肉块表面形成小冰晶。(评分点:1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2零下温度的冻肉块;3凝华、产生小冰晶)4.溅入油里的水滴,到达油面时有一定的速度,要继续向下运动。由于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水滴向下运动过程中快速汽化,产生高压气泡,气泡迅速膨胀破裂把油溅起来。5皮肤上的水由于蒸发,温度降低;(1分)水的温度低于皮肤的温度,水从皮肤中吸收热量;(1分)皮肤放出热量,温度降低。(1分)6河

7、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且温差较大; (1分) 河水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 (1分) 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液化成小水珠。 (1分)7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鱼吸热升温;(1分)与鱼接触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鱼的温度仍低于0,水放热凝固。 (1分)鱼继续吸热升温(或“解冻”),与鱼接触的冰放热降温,与冰接触的水放热凝固,直至鱼全部“解冻”,冰达到最厚。 (1分)8从壶嘴冒出大量的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 (1分)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具有向上的速度,所以水蒸气边上升边液化; (1分)向上运动的水蒸气对已液化的小水珠施加向上的力,该力大于小水珠的重力,小水

8、珠向上运动。(1分) 四、综合题1(09一模)(5分)在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tminOl2345678 910温度t-4.0-3.3-2.2-1.O0O0 0O.81.83.O(1)在方格纸上画出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图象中可看出,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先_、后_、再_。(3)该固体是不是晶体?_。(4)当加热至6min的时候,该物质处于_状态。2(09中考)(5分)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将适量的某固体的粉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1)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

9、:_。(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则深度适当的标准是什么?_。实验次数12345678910时间t/min0123456789物质温度/42475360656972768187 (3)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在第3min末开始出现液体,第6min末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该物质吸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 (4)该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_。理由是:_。3.(10一模)小明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上方空气流速、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水的温度的关系”实验中。(1)他在一个桌面上放三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 分别滴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看到的现象如图ll所示。过一段时

10、间后,发现C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B,最后是A。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水上方空气流速和_定时,_越大,水蒸发的越快。(2)他又在三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冷水、温水和热水,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同。他要探究的问题是:“_的关系”。(3)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上方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小明用嘴对着水吹气来改变水上方空气流速,这种做法有哪些不妥? 4(10二模)(4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1)烧杯上盖纸板的目的是_。(2)水沸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则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_。引起体积变化的因素除了压强以外,还有_的因素。(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

11、水继续沸腾一会儿才停止。则原因是_。5.(10中考)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 (1)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_。(2)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最终目的是_。 (3)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像如图16所示。 从图像中可看出,该固体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图像中可看出,在0t1区间,单位时间内固体的温度变化越来越小。请对这个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6(11二模)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4甲所示。 (1)实验中,水产生了什么现象说明水已经沸腾?_。 (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4乙所示,第6 min水开始沸腾。 根据图象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水沸腾时,_。 根据图象,还可得出水沸腾前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水沸腾前,_。 (3)实验中,烧杯上盖有纸板。请说明盖纸板与不盖纸板相比较有哪些不同?_。7(11中考)某同学从暖瓶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