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捕猎陷阱和下套科学材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164271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捕猎陷阱和下套科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设捕猎陷阱和下套科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设捕猎陷阱和下套科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设捕猎陷阱和下套科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设捕猎陷阱和下套科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捕猎陷阱和下套科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捕猎陷阱和下套科学材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捕猎陷阱和下套(1)设捕猎陷阱和下套从此文与图片发布以来受到大家的喜欢,我很高兴。本人特别注明的是:“此文与图片提供给在野外身处险境应急之用,或许大家将来野外能用的到,但本人不赞成乱捕杀野生动物!”吊弓套子、如图演示效果利用一棵小树,可以活捉猎物.注意有些猎物可能会咬断套索逃走.下图为其中一种套索陷阱的设置方法,只需要得用两节有分支的树杆便可.为了方便说明,这里用了白色绳,实用时注意隐藏绳子,或者用细钢丝.注意下图中触发机关的原理,当然形状及大小匹配的树枝未必好找.可能需要自己加工一下.这就是整个陷阱的示意图,注意触发机关的形式这样陷阱就设完了,在适当位置放上诱饵引诱猎物.注意陷阱附近醒目位

2、置应有危险标记,以防误伤途人.吊弓套子、如图演示效果很简单的套子,事实上除了绳子,其他的是竹子和小木棍原理也很简单,只是利用竹子有弹性的功能或许大家将来野外能用的到,但本人不赞成乱捕杀野生动物!照片里有那机关棒,本来就很小,留余量大概半公分吧。反正是野鸡一踩就能脱落,蟋蟀蚂蚱之类蹦上去不会引发机关现场感觉感觉吧。弯弓的竹竿(也可就地用长着的灌木、树枝之类)的长度要把野鸡吊起,让它另一只脚够不到地。有的地方搞白鹇就是这么干的。如果要是套熊的话,就得弯下一棵树来再撒点饵料,一切就完成了捕捉大型猎物的套子也是一样的只是演变一下就可以了如图捕鼠石板套子、如图演示效果捕捉大型猎物的飞矛、因猎物的大小飞矛

3、可以作的更大些野外生存设捕猎陷阱和下套(2)(2010-03-14 22:36:01) 标签: 杂谈设捕猎陷阱和下套陷阱及其布置 1 绳套是最简单的一种,任何救生宝盒里都应备有布置圈套用的金属线。应选择不锈钢材料的金属线,一端有眼,以便另一端从中穿过。可以紧紧拴在树桩、岩石或树上。绳套是个活结,可以套住小动物的喉咙或大动物的腿。绳子、线、金属缆线都可以用来临时制作绳套。布置陷阱时要考虑到猎物的类别。例如兔类喜欢在较高草地上,四处观察,对周围环境感到满意时会跳跃向前奔跑。把绳套放在障碍物前方一定位置上,正好与它们一次跳跃的距离相吻合。如果绳套过分靠近障碍物,兔子会将之冲离。9iZ4R9O金属线绳

4、套可以直接用两根细树丫支撑,使活动绳套保持张开状态。简单绳套的使用可以捕捉兔类及其他小动物。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大至适当的比例,以对付较大型动物,如狐狸和獾等.q%r0 4uW4Jr 绳圈宽度应有一拳。高度离地面约四指宽。距离动物奔跑路线上的障碍物一掌。检查是否栓牢在树桩上,如果需要,可用树丫支撑住绳套。绷紧的绳套阱用弹性幼树绷紧绳套,可以把猎物弹离地面并吊起,这会大大提高捕猎效率。这种方法一方面剥夺了动物挣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其他肉食性动物偷食的可能。弹性绳套阱 (V猎物被绳套套住后会扳动机关,幼树弹起,将猎物吊离地面。适用于捕猎兔类和狐狸,也可以套住反方向来的猎物。布置在动物足迹沿

5、线的自然隘口比较理想。H|JeBH先构建钩形扳机(),钩在()的缺口上。将(b)竖立钉牢。()上端拴在弹性幼树顶端,使之绷紧弯曲。如上图。诱饵弹性绳套阱 TZ!机理同弹性绳套,但增设了诱饵。绳圈躺放在地上,诱饵悬在上面。猎物叼起诱饵的同时也会触动机关。适用于捕获中等体型的动物,如狐狸等。这类绳套阱应设在开阔地带,诱饵容易被发现。首选之地为森林中的小块空旷地。a/N,y3支撑诱饵的右边树桩只应稍稍插入地面,因为它必须与上了圈套的猎物一起被弹离地面。诱饵弹性腿套阱 O用天然叉枝或两根树枝绑成叉状人字形,竖立在地面上,从被弯曲的弹性树头引下的线拴在短棍上端,绳套末端附着在短棍中央,短棍另一端与一端系

6、有诱饵的树枝相接触,利用人字形叉枝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绳套躺放于诱饵正下方的地面上。这类腿套阱适用于较大型猎物,比如鹿、熊和虎等。对于草食性动物鹿来说,动物血或臭腺可以唤起好奇心。Qp.$4短棍上端压在叉枝上,下端压在绑有诱饵的树枝上,利用拉力与压力的平衡,整个系统得以稳定。v弹性压迫阱 A绳套臂()一端架在支持臂()上,另一端依赖吊绳与()桩侧向相连。当猎物钻入圈套时,绳套臂()一端从支持臂()上脱落,从而带动()桩上的绳索开关。适用于捕捉小型动物,如兔类。可设置在猎物经常奔跑经过的路线上。7:J3b.k注意绳索开关是如何稳定住绳套臂()一端的。绳套开关线左端应靠近臂(

7、)的末端。秋千弹性绳套阱这种设置可以同时控制空旷地带相邻的两条踪迹线。横臂上携带的两个活动绳套,被吊线向上吊起,同时被束缚在树桩的“”字形槽口上,以持平衡。J)8lcS &Q一旦动物上了绳套,会拼命挣扎,肯定会使横臂挣脱开,弹力会把猎物吊起在幼树枝头。陷阱及其布置 2滚轴弹性绳套阱(M9#1jk绳套臂横架在两支持臂前侧面的圆槽上。上拉的绳索扳机线最好稍向后倾,以维持平衡。猎获对象是兔子和狐狸类。中套动物在挣扎中将绳套臂从支持臂上挣离,在弯曲幼树的反向弹力下,被吊离地面。bZ1U在长形水平棒上设置平行的多绳套,可以控制更宽的路面,提高陷阱效率。适用于动物足迹分布较宽的路面。:2平台陷阱hZf:

8、$1v Jk8,适用于捕捉较大型动物,如鹿、熊或老虎等。它们体重相对较大,地面上会留有凹陷的足迹。平台阱两边各设置一个绳套。当动物踏上平台向下陷时,扳机臂从平衡臂上脱设,拉动绳套,动物前腿会被牢牢套住,进而被吊离地面。()图机理与之类似,但使用更大的绳套,没利用平台,而是通过动物踩脱平衡臂来直接带动扳机,绳套紧紧扣住小型动物的颈部。诱饵释放阱两根太木桩钉在地上,水平臂与垂直诱饵臂在同一侧 与凹槽相互连接,诱饵臂上端被线拉起,维持平衡。绳套末端也系在诱饵臂上。可布置在森林中小块空旷草地上,捕获一些小型肉食性动物或野猪等。ut!AL/c zmPEw$,平衡臂横截面呈四棱形,从而卡在有凹槽的垂直诱饵

9、臂上,以维持平衡。双面四套阱 t%b( uS9E#+Q |cTAFI.? H IC8Ec#竖直木桩钉牢在地面上,水平横臂卡在它的中部槽口上维持平衡,两端各有一份诱饵。四绳套直接系在弹线上,弹线下部末端系着小棒,小棒两端卡在竖直臂与诱饵臂的小型斜槽上构成正三角形结构,以维持平衡。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捕获相反方向奔来的猎物。在森林空旷地带可以对付小型肉食性动物。双弹性阱 3HXj,Jy 6w8N74 ;q R6 Ic rC+sXdzr /=/ u7=M两根弹木下端分别钉牢在地面上,另一端绷紧,相互钩住以维持平衡。垂直诱饵臂上端系在弹木上,双面四根绳套也分别系在两根弹木上。留心弹木上端挂钩是如

10、何设计的。绳套金属线必须有相当的强度,才能维持适当的环形。猎物咬中诱饵时,带动挂钩脱离,弹木带动绳套将猎物吊离地面。肘节诱饵释放阱 !水平诱饵臂一端插在矮木桩凹口上,另一端与竖直绳套臂连成肘节。绳套躺放在诱饵下方的地面上。还有一根水平臂两端卡在叉桩上,中间被系在绳套臂上端的弹线卡住,以维持平衡。动物拖动诱饵臂时触动连锁机关,弹线 m释放,带动绳套将动物吊离地面。 ?KV2(Y 从绷紧的幼枝顶端拉下的弹线拴在绳套臂上端,同时夹住水平横臂以维持平衡。诱饵臂与绳套臂连成肘状,从而稳定住绳套臂。理论依据当猎物扑向诱饵时,触动机关,一块重物落下砸中猎物,捕猎对象包括野猪、狐狸和獾类。更大型落石阱可对付体

11、型更大的动物,比如熊等。(%kt 夺命落石阱 J%N037l 2IVRTM2I诱饵棒位于落石阱正下方。方形面释放阱Tv74r扳机接触处,负重的水平棒与具水平分叉的垂直棒之间接触面是方形的。垂直棒下端削尖,尽可能减小与地而的接触面,提高落石阱的灵敏性。肘节诱饵释放阱一根支柱撑起一块岩石或一捆圆木,支柱中部架在固定在地面的叉桩上,以维持平衡;另一端斜撑在地面上。绳索一端系在扳机棒上,另一端穿过叉桩系在支柱的下端。诱饵棒一端支在扳机棒上,另一端支住圆木。动物扑向重物下的诱饵时,牵动诱饵棒,扳机棒失去平衡释放,重物随之迅速砸下。)+_ 叉桩首先要垂直钉在地面上。夺命落石阱 YN:D0sQ先固定三根小木

12、桩,两根平行固定在树干底部,另一根固定在跨过动物踪迹的另一方向地面上。绳索一端吊起重物,跨过树丫沿树干向下,经底部木桩(用一水平扳机棒夹住,维持平衡),再沿水平方向横拉,通过地面系在第三根小木桩上。绳索要足够长,以保证扳机棒触动滑落时,重物能瞬时砸向地面。 #gQnV&V“”字形夺命落石阱看上去似乎有点复杂,其实好记易学,而且效率很高。大小可以任意设计。水平诱饵棒通过凹形切口平衡在竖直固定棒上,锁棒尖端斜撑在诱饵棒斜槽上,中部支撑在竖直棒顶端,上部撑起重物,位于诱饵上方。:Z2o.;Q/jA注意各交叉部位切口的削法。锁棒下端削尖,以便迅速释放。陷阱及其布置 3警告:这类阱尤其适用于捕猎野猪和鹿类但它们对人自身也构成极大的威胁。设置桩阱时自己不要正面面对尖刀。每个探险队成员都应了解尖刀阱的确切位置及其危险性。做好可引起他人注意的标识。只有在紧急求生境况下才可以设置尖刀阱,且要有很好的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