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162672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安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驾驭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算. 3= 25= 51 53= 55 4列式计算 (1)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

2、日,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学问来解决这些问题. .老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 1出示例8(老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2)师:看图思索,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当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个4棵,有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当用什么方

3、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43=(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老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老师依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索,要求一共多少分应当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4、(分小组探讨) ()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当用乘法计算)老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依据个人的不怜悯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假如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全部的题目后,可以思索以下问题: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假如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爱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5、大家有什么收获? 、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快速的计算.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 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1、学问与技能:(1)相识刻度尺,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仔细的习惯

6、。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老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究竟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日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探讨。 沟通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许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7、。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肯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老师总结, 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打算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老师:肯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课堂练习

8、学完测量的方法和留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打算好的铅笔等物体。 老师提出要求: 正确精确的测量自己打算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沟通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察指导,引导学生留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看理解实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支配。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推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精确的驾驭测量的方法。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b老师总结、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9、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相识厘米和运用厘米测量1.相识刻度尺2 相识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3相识几厘米 4. 把尺子上的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逐步培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实力。2、激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究,驾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同时注意培育学生的合作沟通和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驾驭不

10、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工具 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 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 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3、笔算加法应当留意什么?二、 情景导入,激发爱好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视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爱好。 三、 合作沟通,探究算法 1、教学例. 细致地视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62, 先独立思索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沟通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

11、(合理即可)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沟通中驾驭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索沟通探讨:笔算减法应留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起先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相互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验相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

12、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驾驭线段运用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能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增加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推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始终)、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请小挚友每人拿出课前打算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

13、巡察。沟通结果。2、师:现在请小挚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老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以学生感爱好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新奇心和主动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学问,做好了学问、实力与心理上的打算。 .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态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很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

14、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日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学问和本事。(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相识线段。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老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肯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记(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别标记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爱好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剧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留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老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开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找寻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许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